二○○八年十大假新闻原因探析

2009-04-10 09:19张月萍潘真真
新闻爱好者 2009年4期
关键词:假新闻

张月萍 潘真真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假新闻”。①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2.“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刊播媒体:《竞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19日,作者:张喧;3.“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刊播媒体: 《东方今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5日,作者:余东;4.“六旬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刊播媒体:《黑龙江晨报》,发表时间:2008年5月8日,作者:金雷;5.“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传播媒体:环球网,发表时间:2008年5月8日,作者:未具名;6.“济南铁军探路映秀,两人牺牲”,传播媒体:四川在线,发表时间:2008年5月16日,作者:李和;7.“比尔·盖茨花亿元租房看奥运”,刊播媒体:《成都商报》等,发表时间:2008年7月23日,作者:王继飞;8.“孙中山是韩国人”,刊播媒体:《新快报》,发表时间:2008年7月31日,作者:何振涛 杜克;9.“高速列车3秒钟可跨越长江大桥”,刊播媒体:《武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9月11日,作者:左洋吏 林山 杨学军;10.“李佳薇和李湘前夫李厚霖结婚”,刊播媒体:《成都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10月7日,作者:舒强。

笔者看到上述五花八门的假新闻不免感慨万千,假新闻似乎愈演愈烈,层出不穷。针对2008年的虚假新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其产生和传播的原因,旨在抛砖引玉,诚望方家不吝指正,以期2009年的虚假新闻少些、少些、再少些。

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缺失。马克思曾经说过:“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伪造不真实的事实,因此也就会产生歪曲和撒谎。”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将“事实第一性”的观点贯穿于新闻工作的始终。要求新闻工作者“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冷静地观察社会走势,以建设性的视角来报道一切值得报道的新闻”,具有“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虚伪、不偏激、不炒作、不盲从、不骄傲”③的职业精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新闻工作者却把新闻当做追名逐利的工具,工作中不访不问、采访不深不细,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急功近利,急于发表,编辑审核不严、缺乏质疑精神等不认真不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虚假新闻有了可乘之机。

记者方面的原因

综观2008年十大假新闻,记者应该负主要责任。其中包括新闻记者对于新闻自由权利的滥用,也包括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首先,新闻记者滥用新闻自由权利,具体表现就是采访不深入、不细致、不认真、不负责,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2008年的十大假新闻,记者只要低下头,弯下腰,仔细推敲,调查求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采访,认认真真写作,只要肯向权威部门寻找有力证据,自然就会明白新闻事实的真相。

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说过:“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④新闻媒体是大众公器,它之所以成为现代民主社会中一种不容抹杀的存在,是因为民众的利益、历史的进步,都需要它忠诚不二的服务。在此,也体现出了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记者对新闻自由权利的误解和践踏。新闻自由是联合国大会所倡导的基本人权,在我国《宪法》中,也对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加以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出现了记者单方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现象,从以上这些假新闻中不难发现,记者在报道,更确切地说是在编造假新闻的过程中,只是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而没有意识到伴随权利而应尽的义务。对于公众享受新闻真实的权利,记者将其抛到九霄云外,同时也反映出个别记者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敬业精神远远不够。另外,也许为了争夺受众,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记者不仅歪曲事实,而且编造故事,杜撰新闻报道。记者竟然采用了虚构、捏造、拼凑、夸张等创作文学作品的手法进行新闻报道,这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而且严重败坏了记者的群体形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人们往往容易注重金钱和某些实际利益,或者是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对于一些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往往视而不见。比如媒体的个别记者也许依靠炒作一些虚假新闻成名了、走红了,个人似乎得到好处了,结果呢?媒体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整个媒体的形象受到严重冲击,公信力和美誉度直线下降,多年积累和打造的品牌形象甚至毁于一旦,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记者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形象,更要爱护媒体的形象,职业道德、精神理想、品牌形象等那些看不见的属于媒体文化软实力的资本更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缺乏敬业精神、急功近利,也导致了虚假新闻的产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记者尤其应该坚守与弘扬职业道德。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为新时期的记者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张严平长期从事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新闻报道,擅长人物报道。她的作品多篇获社内外各种奖项,其中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荣获2006年第1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5年5月,跟踪采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邮政系统劳动模范、乡邮递员王顺友时,因为山区条件恶劣,领导命令:除了摄像和摄影记者外,文字记者不准再上了。张严平却再三要求,最终成为了唯一走上小凉山的文字记者和女记者。张严平走上了小凉山,同时也走进了王顺友的内心世界。一篇《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强烈震撼了广大读者。这篇通讯被全国100多家媒体采用,网上点击率高达百万次。张严平说:“我觉得我属于一个笨人,我采访的时候下笨工夫,第一,要记大量的笔记,包括我所看到的,我当时所感受到的东西都随手记下来。第二,多问、多记、多听、多看、多跑路,不光把这个事弄明白了,我还要把这个事背后,这个人的心弄明白了。”⑤所以,每写数千字的稿件,她的笔记竟有两三万字之多,可见,她的采访是深入细致的,她的工作是认真务实的。对比张严平,炮制2008年十大假新闻的记者不该汗颜吗?!

编辑方面的原因

从编辑方面来看,造成假新闻得以传播的主要原因在于编辑审核意识和审核能力的欠缺。回顾2008年的十大假新闻,这些假新闻能够“抛头露面”还在于编辑们的姑息纵容。编辑缺乏审核意识,例如《黑龙江晨报》于2008年5月8日发表的《六旬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一文,这样的假“新闻”居然连闯三关,出现在报纸版面上。真实的情况是:老滕并非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而是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事实真相就是这样简单,只要查证就会明白。可惜,编辑记者们就是没有这样的耐心和细心,这说明编辑不仅缺乏审核意识,其审核能力也非常让人怀疑。如果编辑对于记者呈送的新闻不思考、不研究、不调查、不怀疑,那么,大量的虚假新闻会像劣质产品一样流入大众的文化生活,媒体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媒介领导的原因

大众传媒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或“把关”活动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的个人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⑥由此可见,媒介领导也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因素。在这些虚假新闻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媒体内部责任不明确,事发后领导责任追究不彻底,这也是引发假新闻产生及传播的重要原因。

另外,采访对象和受众也是引发假新闻产生及传播的一个渠道。由于种种原因,个别采访对象有可能主动提供虚假新闻线索或提供的新闻线索并非完全正确无误。同时,受众的审美取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法制和体制的不健全

虽然我国各级新闻管理部门也作出了不懈努力,先后出台各种规章和文件,以防范媒体传播虚假新闻,但是被惩处的造假者却非常少。一个重要前提是,按照“不告不理”的规则,必须先要有人上诉(一般是利益相关的人)。如果作者不署名,即使发表的是假新闻,也无法有效惩处造假者,受害人更无法充分利用相关法律依据来维护自身的权利。

注 释:

①贾亦凡、陈斌:《<新闻记者>:2008年十大假新闻》东方网,http://news.eastday.com/c/20081229/ula4076562.html.2008-12-29。

②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02页。

③海冰、王培:《新闻专业主义缺失与假新闻的产生》,《新闻前哨》,2005(11)。

④高金萍:《正气与铜臭的较量——论有偿新闻对记者职业道德的影响》,《新闻记者》,2000(11)。

⑤央视国际:《胸怀使命的女记者——张严平》,央视国际消息(新闻联播),http://www.cctv.com,2005-11-07。

⑥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5页。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假新闻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能分辨假新闻?多数人高估自己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亚太地区部分国家“假新闻”传播现状扫描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从近年来的十大假新闻反思我国的新闻道德与法规
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及根源分析
“反转新闻”与假新闻、失实新闻之辨析
被信任的假新闻——虚假信息的受众接受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