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比贤与斗富想到的

2009-04-13 04:02刘建明
党政干部学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贤明石崇之士

刘建明

比较是认识事物、认识自己最便捷的一种方式,人是在比较中生活的,那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互攀比的心理。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展。但怎么比、比什么,却是一门大学问。

历史上的贤明之士,向来好与前贤比廉、比贤。明初,赵乐善出任肇庆知府。当地盛产端砚,他在离任时,仅带了两块制砚的石料回家。属吏见此,称赞他为官清廉。赵乐善慨然曰:“昔日赵清献公于此地为官,去职时仅携一砚。今我实取二砚,心愧多矣!”(《续太平广记·廉俭》)历史上的贤明君主也有比贤的故事。唐贞观二年,大臣建议唐太宗修建一座高阁以避暑湿。唐太宗说:“朕患气痰,岂宜在卑湿之处居住?然而当初汉文帝因惜十户中人之产而不起露台,与他相比,朕之道德远不及,为什么花费却要超过他呢?”(《贞观政要·论节俭》)可见,对于那些贤明之士和贤明君主而言,他们注重修身养德,“每日三省吾身”,自然道德修养比较高,自律意识比较强,能够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们与前贤比的是道德修养的高低、思想境界的高下。然而,与之相反的是,历史上并不乏一些斗富之徒,他们通过权力巧取豪夺,攫取财富,然后大肆炫耀,盲目攀比,比的却是财富的多寡。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最终是只比得身败名裂。晋代的石崇和王恺斗富即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西晋权臣石崇与贵戚王恺斗富,“争为侈靡”。王恺用当时特别贵重的麦糖来洗锅,而石崇竟用更为珍贵的石蜡当作柴火使用。出门时,王恺在道路两旁用紫纱搭起四十里长的屏幕遮挡风尘,石崇则用织锦搭成五十里长的屏幕。王恺用赤石脂当涂料,石崇用香料和成泥来刷墙。王恺拿晋武帝赠给的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树向石崇炫耀,谁知石崇竟拿出铁如意,几下就将珊瑚树击成碎片,却轻松地说道:“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痛恨不已的,我现在赔给你就是啦!”于是命仆从取出自家珍藏的珊瑚树,二尺多高的异常之多,三、四尺高的竟然也有六、七株之多,王恺顿时目瞪口呆,惊羡万分。

除此之外,石崇为表示自己富有,有客人来,常令美人(婢妾)劝酒,如客人饮酒不尽,就认为劝酒不力,将美人斩杀。和石崇斗富的王恺也十分残忍,他宴宾客时,令女使吹笛,小失声调,就被殴杀。斗富连人命都搭上了,真是一种人性的扭曲。

后来,石崇为他的奢侈人头落地,而且有关他斗富之事,千年以来时时让人闻到奢华糜烂的腐朽之味。

由此观之,与勤政廉洁者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做得不够;相反,一味与声色犬马之徒比阔斗富,自然也就越比越堕落。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中并不乏有相互攀比、盲目攀比的现象。他们在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后,丢掉了人民公仆的本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忘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他们出门坐豪华公车,住豪华宾馆,吃高档酒店,甚至花费公款游山玩水。他们比的是谁坐的车子、住的宾馆豪华,谁吃的酒店高档,谁玩的花样新奇,虽然他们没有达到像石崇和王恺斗富那样令人咂舌的地步,但这种攀比的不良倾向和苗头却是非常不可取的,是值得深思和警惕的。一味地攀比个人在物质和感官上的享乐,只可能是比丢了良心,比掉了民心,最终让自己走向堕落的深渊。

古人云:“德比于上,物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物比于下则知足。”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与人相比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比的态度端正,比的方法正确,比的境界高尚,那么,我们就能比出知足的心态、健康的身心、拼搏的劲头和人生的辉煌!

(作者单位:湖北省谷城县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贤明石崇之士
谁的方法好
Electron emission induced by keV protons from tungsten surfac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战“疫”之士
有“情”之士的无“情”之作:库切的卡鲁情怀与文学生产
孟子的“贵贱”论
石崇与王恺斗富
孙叔敖识宝
浅析晋赵姬的“让嫡立贤”形象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