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能力培养研究

2009-04-23 08:12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毕业生

胡 剑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总体就业形势

近些年来总体上毕业生就业形势是比较艰难的。2002有145万名大学生毕业,其中研究生8.8万,本科生63.6万,专科生72.7万。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2001年为52万人,增幅达39.8%。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而且专科生增幅最大,使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2003年有212万大学毕业生。2004年超过250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年为338万人,较上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到21.4%。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高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紧张局面应引起高度重视。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堪忧,毕业生待就业人数在6DO万人以上。

2高职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智的自我定位,对职位的要求过高

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误区。认为自己是高知识高技能型人才,理应有较高的报酬和职位,无形中人为地抬高了自己就业的门槛,这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年度调查报告》显示,选择外企、国企、机关这三类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接近70%,而作为很重要的可以容纳毕业生就业的民企、私企,却受到毕业生的冷落,仅有8.23%和6.42%的毕业生把民企或私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

(2)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日趋国际化,众多国际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然而目前一些毕业生往往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操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二、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大学不但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更是锻炼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地方。大学生主要应具备以下能力:

1适应社会的能力

当今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日趋国际化,经济形势变幻多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没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无法立足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不断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在完成好学业的同时,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最好担任一定的职务,不断变换自己所处的角色,并使自己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为今后择业就业走向社会打下能力基础。此外,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提高的,需要通过多年磨炼,采取有效方法来培养和提高,达到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

2良好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最基本的能力,没有这个技能人们将无从进入社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最佳方式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在社会生活中人际交流无处不在,所不同的是大学期间的交流更多情况下是多面性的,不再局限于一种人群。在大学期间有各种形式和层次的活动,学生要做到大胆参与交流,将心换心,以诚相待,在与各种人群交往中,积累更多交往的经验。

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运用已有的丰富知识,通过不断探索研究,提出新颖独特的理论,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这种能力无论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还是从用人单位的发展角度来讲都是必需的。高职大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前人从未问津的新课题,如果具备了创新能力,就能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出科学结论,取得创新成果。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出发,推动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而改革创新的重点要进一步集中于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分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对大学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研究,重新设计,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到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位置。

4协调管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协调管理能力是一个毕业生进入社会不断成长的立身之本,毕业生就业后注重发展这种能力是必须的,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使得单一的“书生型”毕业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所显现出来的作用也已不容当代大学生忽视。

对学校此应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在走上就业之路前就锻炼各种能力。我们要对大学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在文化素质方面,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又要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在能力方面,要有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动力机制上,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善于抓住机遇,敢于突破;在个人心理方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追求科学与真理的干劲。这些都是大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三、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大学生能力培养

1高职人才培养的几种模式

(1)“双元制”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后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

(2)CBE模式。它是以能力为基础的。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订能力分解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3)TAFE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2能力培养的几个方案

(1)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大学生以学业为主,学院应坚持走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路线。职业技能教育也可以通过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创新能力。我院根据具体情况,近几年举办了各类高职技能竞赛,通过这类比赛,即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学有专攻、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又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及指导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师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在学生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把职业道德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项学生活动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责任感,养成艰苦奋斗的职业习惯。开展以“深入社会”为口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团活动以及班会、团会、座谈、讨论、演讲、春游、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各种活动,都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活动中所形成的能力会迁移到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为以后的岗位工作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础。

(3)完善学生身心素质以适应竞争

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应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期间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这几个大的方面。只有具备扎实的技能加上良好的身心素质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毕业生。学院的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普及、辅导员心理知识培训、定期专业化心理卫生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措施,都是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所必须的。

总之,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就业形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及其它各种就业所需能力,这是培养适应国际化经济环境人才所必须的,我们期望毕业生能在国际化经济环境中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