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典诗歌思想内容的四个密码

2009-04-26 03:32朱东亚
教师·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汉文帝贾谊边塞诗

朱东亚

古典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常客,主要包括对作品主题的评价及思想情感的分析。在具体鉴赏评价时,一定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若找到下面四个密码,定能登堂入室,准确快速突破。

一、密码一:由题材切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的内容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透过诗歌的题材切入内容,进而推究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从题材上分,一般有即事抒怀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等几类。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以写景抒怀诗为多,或写景以寓情,以山水田园诗为代表;或即事以抒怀,以离别、思念家乡亲人、抒发旅途飘泊、报国无门、自我感伤为代表;咏物、咏史或边塞诗也会在2008年以后的高考中比例稍有上升。

即事抒怀诗是一些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题材的诗歌,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目及初读诗歌来判断诗歌题材,进而推断思想情感。

山水田园诗中的“情”是因山水田园而触发,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寄情于景观中,或畅想于山水外,或蕴理于风物内,或寄兴于田亩间……总之,吟咏风霜雪月,寄兴花鸟虫鱼,抒发时空意识,感悟人生哲理,身在江湖,心存朝堂,忧念黎民,不一而足。因此,读懂“景”语即可明了“情”语,如在《望天门山》中焕发着李白豪迈奔放的朝气,在《江雪》中隐藏着柳宗元不屈而又孤独的灵魂。

咏物诗多是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蕴涵生活的哲理。所以我们看到一首咏物诗,即可求物的特点、神韵、品格,借此以推求“志”。

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价。所以明了题材中的“史”,即可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边塞诗里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有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有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有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有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所以稍微联系诗歌内容即可推求出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密码二:由“人”“世”入手,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

所谓的“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找到诗歌的写作时期,结合诗歌的写作内容,我们就可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而时代这个大背景也在影响着“人”和诗。同样是边塞诗,唐代多是同仇敌忾的愤慨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多是格调高亢;而宋代多是收复故土的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愤懑,多是失落伤感。这应该和“世”有着很大的联系,主要是因为唐代国力强盛,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微。所以分析诗歌的情感主旨时要关注一下诗歌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

三、密码三:由术语导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果通晓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相关术语,那么理解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会有“迹”可寻。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术语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别恨离愁等,每个术语背后都有相应的诗歌内容,两者相辅相成。

如杜甫的《登楼》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思想情感上为忧国伤时。由“忧国伤时”这一术语出发,我们可以探究出诗歌中作者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这就是诗歌的思想感情所在;如果从诗歌的内容出发,由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即景抒情引出“忧国伤时”之感。

四、密码四:由技巧把脉,确诊诗歌的真情实感

古典诗歌讲究含蓄、洗练,意在言外,这主要得益于一些表达手法的运用,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手法,如用典、以乐景衬哀情、反语等。如李商隐的《贾生》,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又如李白的《巴陵赠贾舍人》:“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诗中表面上说,你贾舍人被贬谪湘水之滨也就不要埋怨了,咱们圣主恩深似海,是他怜悯你,才没有把你像当年的汉文帝把贾谊贬谪到长沙那样贬谪你,而只是把你贬到了巴陵,你应感谢皇上隆恩啊!实际上,巴陵和长沙两地同样遥远,贾舍人被贬之地并不比贾谊好。整首诗似在劝慰贾舍人,歌颂唐肃宗的圣明,实则讽刺了唐肃宗像汉文帝一样昏庸寡情。反话(讽刺语)正说(赞颂辞),含蓄蕴藉。

“文章合为事而作,歌诗合为时而著。”只要你找到了适当的破解密码,就能破译诗歌传递的思想和表达的情绪。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都需要因诗而异,巧妙应对。

猜你喜欢
汉文帝贾谊边塞诗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陪你一起读历史(5)超有爱的汉文帝
论中唐边塞诗
宝宝国学堂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边塞诗概念小考
新边塞诗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