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派电视剧对陕西文化形象传播

2009-04-27 10:03刘宗元
电影文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秦腔皮影

刘宗元 吉 平

[摘要]将来兴起的“陕派”电视剧充分反映和体现了陕西的地域、陕西人的性格特征、陕西厚重的文化以及陕西的民俗等,很好地彰显和传播了陕西优秀的文化形象,“陕派”电视剧虽然具有浑厚的审美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发展势头好。但方言运用的粗俗以及民俗运用的表层化也是“陕派”电视剧的致命缺陷。

[关键词]陕派电视剧。关中系列题材剧。皮影;秦腔

“陕派”电视剧,就是取材并反映陕西人民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一定程度上展现出陕西地域独有的生活习俗和地理风情,并能够在剧中体现出陕西人文风貌、精神气韵与性格特征的电视剧流派。“陕派”电视剧是从1990年前后发展起来的,也是伴随着中国电视剧在新时期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从它前期出现的作品和近期的作品来看,那些书写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电视剧、具有厚重的黄土地气息的电视剧、展现古朴的城市风韵的和描摹粗犷的关中风情的电视剧都可以纳入“陕派”电视剧的范畴。

“文化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文化行为、文化实力的集中体现,它如同一把界尺,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由国家推及到各省份,一个省的文化形象自然代表着本省的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是一个省文化传统、文化行为、地理特色、人们性格特征、民俗风情等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兴起的“陕派”电视剧就充分地反映和体现了陕西的地域、陕西人的性格特征、陕西厚重的文化以及陕西的民俗等。当下,“陕派”电视剧已越来越成为陕西文化形象传播的窗口和载体。如《老城墙》《关中匪事》《关中刀客》等就在一定程度上对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了一种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注解和呈现,彰显和弘扬了陕西优秀的文化形象。那么,具体来说,“陕派”电视剧对陕西文化形象的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陕派”电视剧对陕西地域风情的描摹与传播

陕西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它承载着数千年深厚的历史与人文积淀。陕西有着雄奇、壮丽的自然景物,同时也更拥有着厚重、深沉的人文景观。因而“陕派”电视剧对陕西独有的地域风情和民俗特色的描摹与传播,既给本地域的观众以熟悉感和亲切感,同时更给了本地域外的观众以新奇感和陌生感。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作为“陕派”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荧屏上的热播,就很好地向国内观众诠释和传播了关中风情和陕西风貌。

陕西关中,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因其可退可守的险要地理位置,又因其长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关中的自然风貌和它的人文建筑风貌是密不可分的。在陕西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中。浓郁的关中地理风情成为它们最显著的特点。就像“京派”电视剧在外在环境的展示上离不开四合院和小胡同,“海派”电视剧离不开黄浦江和外滩,“关东派”电视剧离不开茫茫雪原一样,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中的漫天黄土,青翠的丘陵,马拉车,热乎乎的土炕,带门闩的木门,土灰色的大褂子,灰色的历史城墙,高门楼子,旱烟袋子,铿锵有力的陕西方言,这些形象的电视画面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感染。《关中秘事》中,“天上人间”高高的阁楼,姑娘们住的房间里的柜子、桌子、窗帘、门的锁子,都充满了浓郁的关中特色。关大年家门口的两根大柱子,两只石狮子,两只灯笼,拴马闩,高高的台阶,多重的楼门,照壁,空旷的院落,对沿的四合院,都明显标注了关中特色。总之,这些自然景色和人文建筑,都传达出了一种浓郁的关中风情以及关中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关中人对生命的坚忍和豁达。

二、“陕派”电视剧对陕西人性格特征的刻画与传播

“陕派。电视剧不论是反映城市知识分子还是表现农村平民和城市平民;不论是反映男人还是反映女人,不论是反映“侠”还是反映“匪”,这一类的电视剧通过刻画和塑造的经典男性系列人物形象和女性系列人物形象,充分展露了陕西人身上的阳刚、骨气、诚信、豪壮等的精神气韵。陕西关中的自然环境,“作为关中人民世世代代特定的栖息地,构成了他们能够在其中直观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物,从而成为独特的精神载体。特定的自然孕育着生活于其中的人民,是他们形成自己地域精神、社会文化和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源泉”。

关中人重义气、守承诺、勇敢、血性、非生即死的精神特点,或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八百里秦川的豁达和宽广。关中人实在但不愚钝,本分但不怯懦,勇敢但不鲁莽,直爽但不失含蓄内敛。在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中,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活得痛快淋漓,无论是生是死,都潇洒快意。残酷的生存环境并不能让关中人害怕,他们面对残酷表现出的是一种直面的勇敢,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们不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奋起抗争,表现出的是令人震撼的勇气和有几分执拗的执著。

《关中匪事》里,由于历史上的十八年饥荒,自然环境恶劣,关中大地饿殍遍地,为了生存,为了求生,刘十三这个熟读圣贤书的关中男人,毅然背弃了他的孔孟之道,来到兔儿岭,占山为王,成为不为官方意识形态所接受的“土匪”。虽然他比谁都清楚为匪的命运并不会太好,但他更清楚地知道宁愿站死,也不能坐以待毙的道理。且不论为匪的性质如何,单就他的这种反叛,就是一种求生本能支配下的合理抗争。反了还有活的希望,坐以待毙不是关中人的性格。

《关中秘事》里,关家父子舍命保国宝《清明上河图》的执著,更是充分体现了关中土地上的文化人格以及艺术风骨。关大年被逼跳城楼时的从容和凛然正气,关清书被当成汉奸铡去一只胳膊也不交出《清明上河图》的忍辱负重,关氏最后临死时的仰天长笑,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了关中文化人的崇高人格和关中人特有的坚韧品格。

一部电视剧的主题体现和深化往往是同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水乳交融在一起的。“人物栩栩如生、结实感人乃至凝聚成一种典型的力量和人格魅力,就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种文化的精神风骨”。一部电视剧在有了丰满的人物形象时,那些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似乎就成了手段和过程,重要的是人物的永恒。关中雄奇的自然风光,淳厚的民风民俗以及久远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影响和决定了陕西关中人的直率和大气,也决定了关中人的审美趣味壮美而苍凉。在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里,编导们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关中儿女,他们恩怨分明,快意思仇,爱恨执著,直率大气,无怨无悔,活得精彩,死得坦荡,给人一种直逼心灵的豪迈血性,十分传神而又逼真地反映了陕西关中人的性格特征。《关中匪事》《关中秘事》如此,《关中女人》《关中男人》《关中义事》等更是如此。

三、“陕派”电视剧对陕西民俗风情的展现与传播

任何文艺样式和文艺作品的创作,都受到一定民俗文化的制约和滋养。影视虽然是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产物,但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它非但没有超越民俗文化的影响,相反,两者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

广。陕西有着诸多的独特性的民俗,如皮影、陕西方言、秦腔、腰鼓、剪纸等等,“陕派”电视剧在剧中对这些民俗的设置和运用大大强化了电视剧的文化感、历史感与厚重感,很好地诠释和传播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

皮影戏又名“灯影子”、“影戏”、“影子戏”,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皮影戏的表演是借着一面影窗,利用灯光照射原理和平面映象来表现,将纸偶或皮偶影射出来,配合音乐、唱自来表演戏剧故事”。平面的艺术造型,有着与真人扮演截然不同的观赏趣味。皮影造型优美,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皮影在陕西几乎遍及陕北、陕南及关中各地,乡绅官府家和平民百姓家均有不同规模的影箱。民间影箱虽小却也行当齐全,多能凑出十出戏来。正是因为皮影在陕西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所以,它已经成为陕西关中的一道独特的标志。在《关中秘事》中,皮影不仅只是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被表现,而且它几乎是贯穿全剧的一条很重要的情节线。关清书有画画的天赋,但他却不爱画画,独爱皮影。红红虽身陷青楼,但却天生一副好嗓子,唱得一腔婉转的皮影戏。因为皮影,关清书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毅然爱上了红红。他们的爱情也和戏里的戏文相互交融呼应,坚贞不渝,无忧无虑。是皮影让他们相识相爱,也是皮影把他们的感情送到了最后一程。剧中巧妙地将皮影艺术融进人物性格及故事的起承转合之中,突出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

秦腔是陕西关中的主要戏曲种类,顾名思义,也就是秦人唱的戏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早在秦朝时就已经产生了秦腔的雏形,几千年来经过三秦儿女对它的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使得这门古老的艺术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产生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比如《周仁回府》《游西湖》《三滴血》《火焰驹》等等。秦人爱秦声,没有几个陕西人不会吼一两段秦腔。秦腔在三秦大地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响。曲牌声起,台上演员粉墨登场,生旦净末丑各领风骚,台下观众也随之进入剧情。在展现关中地域风情和关中文化特色的陕西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中,秦人秦声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关中匪事》里,保安团长罗玉璋为了和新二师师长刘信义搞好关系,专门搭戏台为刘信义唱戏。刘信义当时就点了秦腔名剧《周仁回府》。《周仁回府》又名《忠义侠》,主要赞扬周仁的仁义忠烈精神。刘信义点这出戏,意在反衬罗玉璋的心狠手辣、不仁不义。而剧中结尾,墩子准备杀罗玉璋时,也是安排在了看戏时间。喜凤对罗玉璋的恨,让她舍命也要帮墩子行刺罗玉璋。在剧中,先是一折《哭墓》唱出了墩子对爱人白玉竹的思念,然后台上台下戏里戏外相互呼应,墩子做好行刺准备,一步步带着仇恨逼近罗玉璋,台上喜凤凛然出场,并一改小旦行当,唱起了大花脸《苟家滩》。戏里一句。新坟更比旧坟多”直接点明墩子的来意。罗玉璋最终被杀,埋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坟。在这一段里,秦腔的铿锵浑厚极大地渲染了墩子的执著以及喜凤的仇恨,从而凸现出了一种陕西人的血性。此外,在《关中秘事》《关中女人》《关中男人》中,也多有秦腔片段的出现,总之,秦腔在陕西电视剧中的介入,充分突出了陕西特色,不仅给人带来一种豪迈之气,也给人一种沧桑的命运之感,很好地传达和揭示了陕西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民间文化。

四、结语

虽然“陕派”电视剧具有浑厚的审美价值,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发展势头良好,但令人不容忽视的是,“陕派”电视剧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如陕西方言在剧中的运用还不是很好,有些语言的使用跟剧情结合不起来,甚至有些还用语粗俗,另外,陕西民俗在剧中的运用也还不是很到位,有些民俗在剧中的作用仅仅停留在猎奇和展览的层面,不能深入地凸现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切都有待于陕西电视剧制作者们的进一步努力。

猜你喜欢
秦腔皮影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宁夏现代秦腔“三部曲”的实践意义
“反思”中的自由践行——我排秦腔《狗儿爷涅槃》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月光皮影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不老的皮影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