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内人际交往中的权力运作研究

2009-04-27 10:03宋晶晶
学理论·下 2009年2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沟通冲突

宋晶晶

摘要:以一女大学生宿舍为研究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网络分析方法来了解该宿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运作过程;并且在进行权力分配分析时,通过事件分析方法——宿舍内部的决策参与、沟通模式来了解成员间权力的显性分布状况,以冲突解决方式进一步挖掘隐藏在显性权力分布下的隐性权力运作;并试图对造成这一格局的相关因素进行思考。

关键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权力运作;网络分析;沟通;冲突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4—116—02

一、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约翰·斯科特将人际交往中的“权力”界定为“行动者加入凝聚性群体的能力,及影响与自己有关联的他人的能力”(斯科特,2007);爱默森交换网络理论中关于权力及权力运用的概念为:行动者的权力严格依赖于其他行动者对其资源的依赖性(特纳,2007);因此,综合而言,人际互动中的权力即行动者拥有其他行动者所依赖的资源,并且拥有加入和维系凝聚性群体以及影响、支配其他成员态度、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平均分布于每个成员的,其稀缺性与不平等性促成了能力向“权力性”的转化。如果权力集中于群体内一个或少数几个成员身上,他们便成为群体的“权力中心”,即权力的主要发出者,贝弗拉斯与莱维特提出的“中心性”概念是网络中位于其他位置之间,中心性就十分明显,沟通只能通过这个中心位置,占据中心位置的连接点在领导关系、任务操作和有效沟通中发挥很大的效用;本文的“权力中心”界定为:在权力分配中拥有明显的权力性(即影响、支配其他成员态度行为的能力),其他成员对其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其存在对于群体或亚群体、派系的形成、凝聚及其解体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及说明:

1.资料收集方法:以某女大学生的宿舍(6人)为研究个案,进行长时期的参与观察(留下日记等文本以待日后查阅),并以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

2.资料分析方法:采用网络分析及事件分析的方法对宿舍的关系网络及权力运作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群体内交往及权力运作状况

(一)网络分析——显性互动下的群体内交往及显性权力的运作

第一阶段:前属期。宿舍成员间的交往处于初始阶段,群体交往呈现暂时的平等性与普遍性,无权力性表现。在这一阶段,宿舍内各交往主体间进行较频繁互动,以期相互了解,但并没有形成亲密关系和派系,也没形成权力中心和成员所认同的权威。交往主体大多采取集体行动。但这种状态只是暂时的,在一个较大的群体(6人)中,集体行动或者说这种表面上的“亲密无间”(每个结点的点中心度⑤都为5)对于某些活动而言,效率是很低的而且长期的集体活动会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合二为一使个体私密性得不到保障。

第二阶段:初步分化期(或亲密关系初步结成期)。“亲密关系”或者亚群体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但是仍然对相对的孤立点⑥构成了交往压力——亲密关系对孤立点的权力性显现出来,孤立点成为明显的权力弱势点。在这一阶段,“亲密关系”伙伴的选择遵循“性格搭调”、“共同爱好”等原则。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亲密交往可以使各方行动一致减少摩擦与差距,这样所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既可满足深层次的情感需求也更有效率。群体分化过程中,群体成员间伴有冲突的发生,“亲密关系”中成员之间这种对同一事物或对象的不同态度往往成为关系的潜在危机——我们可以采用纽科姆的ABX模型(运用相乘法则)来说明。

第三阶段:内冲突期或者说相互隔离期。由于对待事物或交往对象的态度上的分歧以及交往主体间互不妥协的态度,使这一阶段的群体内关系相对松散,成员纷纷在群体外寻找交往对象,群体内互动明显减少,无权力性显现、群体内成员处于相对隔离状态。

第四阶段:权力性初步显现期。宿舍关系从激烈冲突走向相对缓和,群体内成员关系趋于稳定,无孤立点,在这一阶段权力中心点开始萌芽。

第五阶段:权力性初步运作期。外群体交往对象的介入及对他们的态度分歧冲击了群体内形成的相对稳定关系,权力中心点显现出来,并进行权力的有效运作——造成群体压力覆盖于每个群体内成员进而影响她们的交往行为,并且,群体内孤立点的重新出现。

第六阶段:为了显示交往网络中交往的不平等性,作者采用了有向图即箭头所指对象为拥有主动权的主体)权力中心成熟及权力运作稳定期:与群体外主体存在亲密关系的普通成员即非权力中心点为了不被群体孤立,积极与群体的权力中心保持频繁互动(这种互动动机发出的纯目的性和单向性可通俗理解为“讨好”)。

(二)事件分析——群体内权力分配及隐性权力的运作

通过群体决策与沟通模式中的决策权与话语权来分析群体内成员的权力性分配和权力中心的权力运作程度;通过对群体内冲突的解决过程来剖析隐藏在显性权力之下的隐性权力及运作。

首先,选取宿舍聚餐、出游、购买公共用品三类集体性活动的决策过程来分析。大部分成员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随大流”。在公共事件的决策过程中,事件提出者和赞成者与事件的反对者之间实质上在进行着权力的拉锯赛——“人微权轻”则“人微言轻”。但是有趣的是,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在私下的交往空间里部分成员并非都持肯定或中立态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口是心非”?我们观察发现:在决策中,无人提出反对意见,即使有成员不满也会保持沉默;但有人持反对态度,其他人会采取不同的行为——观察周围其他人的态度适时“落井下石”或者也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权力中心的权力已成功并稳定的在整个群体内交往网络中运作,并构成了话语垄断。

其次,群体内的沟通模式主要以记录的宿舍晚间谈话为准,包括发言次数、引出话题和承接话题。一般认为:发言次数、引出话题并能够承接话题越多的成员在群体中的权力性越大,因为话语权能够反映一个人带入群体的资源,是权力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记录的几次晚间谈话的模式主要都为轮型的。轮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权力的中心性(至少是话语权)及其他成员对权力中心点A1、A6的资源依赖(下图)。

最后,群体内冲突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成员交往的策略性,对群体内成员间冲突采取调节或激化方式体现了一些隐性权力的运用。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观察,特别是对亲密关系内、外两个圈子冲突问题解决方式进行重点观察:群体内成员间发生冲突,一般都会找中间人即拉拢战略,来加强自己的合理性,使自己的冲突对象作出妥协姿态。我们可以发现在冲突解决过程中,中间人拥有了一定的隐性权力,坐收“渔翁之利”。拥有隐性权力的主体完全可以隐藏在幕后来对付“对手”,这时群体的权力中心点往往成为隐性权力主体利用的工具。

三、结论与讨论

1.一般而言,宿舍内部的成员交往和权力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适应—冲突—适应”的过程,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形成相对平衡的关系网络和较稳定的权力中心点。

2.群体中个体权力性的获得,不仅有赖于其他成员对其资源的依赖性,还在于个体拥有的亲密关系、组成派系的能力。亲密关系的拥有不仅有利于成员权力性获得而且具有规避群体内交往风险的作用,但是这种亲密关系必须是实质意义上的,若是表面“亲密”、实质“松散”关系,一旦遇到外界成员或事物干扰,不仅不能起到规避风险作用,而且关系很可能断裂,原“亲密关系”成员成为孤立点——权力弱势点。

3.真正的亲密关系或派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稳定性,外成员很难介入,除非打破这种稳定性,但面临很大风险。无孤立点的亲密关系在群体内的普遍存在使群体内部关系达到较长期的平衡、稳定,一旦出现了孤立点,此点将会在融入群体无望的情况下寻找外群体成员来代替。

4.权力中心点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相对稳定性,在决策、沟通等日常活动中都会拥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在冲突过程中充当中间人的角色所带来的权力性。

此外,作者为了寻求群体内权力性不平等的原因曾尝试用西方的Machiavelli personality 量表③来测量此群体成员的权力性倾向(权术性倾向),发现A3(78分)明显高于其他成员(平均64分)。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群体内本来的深层次交往脉络,也许存在一定的启示。在大学生的群体性、个体性并行发展的过程中,群体内部各种力量的制约、权衡下,大学生群体内关系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合理的社会工作引导必须建立在主要群体内主要交往规律的把握上,不能盲目进行,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引起集合行为的激进化或者引起内讧。

注释:

①显性权力与隐性权力是相对而言的,显性权力是指被群体内成员所认识到和认可的一种权力性;隐性权力则是还不被成员意识到,但又确实存在的权力,它往往是通过依附于显性权力来运作,对群体内的关系网络发挥作用。

②点中心度:又叫局部中心度,是与一点直接相连的其他点的个数,代表局部某点对其邻点而言的重要性,可用来比较同一图或同等规模的图,否则要用相对测度,因本文是对同一群体内的交往网络(6个点)进行测度即只测量内点对群体其他点的重要性,所以仅用点中心度。

③此量表是根据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观点创建的。得分越高说明越受人注意,自信,油滑、能说会道,探索欲、控制欲越强,越反其道而行之。此量普遍用于西方国家,但是对我国大学生的考察的普适性还有待于商榷。

参考文献:

[1]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约翰·斯科特.社会网络分析法(第二版)[M].刘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七版)[M].邱泽奇、张茂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Bille·Peterson,Joyce S·Pang. Beyond Politics: Authoritarianism and the Pursuit of Leisure[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6:146(4).

[5]Kelly Ann Richmond. Ethical Reasoning, Machiavellian Behavior, and Gender: The Impact on Accounting Students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2001-4-20 来源: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available/etd-04252001-131758/.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沟通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