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计入手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009-04-28 07:48贾美华黄冬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实效性课程标准新课程

贾美华 黄冬芳

随着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了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培养教师从教材执行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于2005年开始组织全市范围的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活动,以教学设计思想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新课程实践中关注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三级课程管理方式及“一纲多本”的教材运作思想体现出开放性和发展性,必然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唯教材观”,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成为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同时,在经历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与理解、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尝试与实践、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阶段后,必然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注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指导教师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育理论和教师经验,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并加强课后反思,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工作。

为引导教师逐步深入地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在2006至2009年的每届征集评选活动中都提出了不同的研究主题。2006年的研究主题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是在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5年后提出的,旨在引导教师在关注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资源丰富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2007年的研究主题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关注学生的差异。2008年的研究主题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2009年的研究主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旨在引导教师设计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以教促学”的思想。除了通过年度研究主题引导教师逐步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关注教学核心问题外,还要求教师不仅关注课前教学设计,更要重视教学实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教学反思。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导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指导教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在教学目标制定、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每个部分都注意依据课程标准、参考多版本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实际。例如,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开始前应提出并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相关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哪些相关内容(学生还想知道什么)、这节课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有什么发展(学生能知道什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获得这样的发展(学生如何知道)。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们还提出以下几方面需要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关注:

1.强调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的形式有利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规律和自己所教学学生的特点进行预设,尽可能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增强预设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某些问题的处理在预设时可以采取多个方案,课上针对学生情况选择方案及时处理,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从而增强教学目标落实的效果。教学目标的制定、落实和检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2.突出教学背景的分析。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情况,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师自身及学校教学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和学生特点预期学习效果,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背景分析的同时设计对策,通过背景分析给实施方案以具体支持,使实施方案更具有说服力。

3.关注教学方式的实效。根据教学内容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做出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多样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教学方式是为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服务的,是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时,我们要关注教学方式的成本,要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特色和作用。

4.增加教与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各具特色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关注评价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如对落实三维目标的评价、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等;要关注教师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况。有的教师设计的评价表中,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多元化、可操作的评价监控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教学实施后的反思。教学反思是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教师可通过教研组研讨、专家指导和自评等方式对教学实际效果做出评估,对教学实施中与教学设计不同之处进行反思,围绕做了什么调整、为什么做这些调整、调整后的效果如何、还需要哪些调整,以及新的教学设计中如何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

三、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和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1.加强对教育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教学设计需要教育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但许多教学设计在编写“理论指导和主要思想”时或是泛泛而谈,引入的理论与本课时教学关系不大;或是“自创”理论,缺乏依据; 还有的是将课程标准或教学分析的内容编写其中。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问题寻根求源是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不清或存在误区。例如,心智技能的培养是许多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加强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和理解,就会有意识地遵循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和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

2.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认识,重视课程标准在教学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从2001年北京市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完成了一轮的实验,2007年9月全市300多所高中校同时进入高中新课程。为此,教师应站在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的整体上进行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既要关注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必修到选修的衔接;还要考虑每个阶段学生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其中,义务教育及高中学科课程标准为教师指明了方向,是教学设计中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在教学实践和教师基本功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课程标准作为首要的教学设计资源,也缺乏对课程标准的研读、理解和落实。

3.加强对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过程的了解,提高教学设计的适切性。“关注学生”标志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进入成熟期,说明只有真正了解学生,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仍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学生差异性的认识和分析,因而其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对教学过程缺乏预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特点,加强对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找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法。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情况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难点和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设,这是确定教学难点的重要前提。

4.加强对三维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研究,提高教学设计的技术和水平。教师教学设计编写技术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三维教学目标的编写仍存在界定不清、不够具体、可测量性较差等问题;教学方式注意了多样化,但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仍存在不适宜、重点不突出、活动设计不具体等问题。因此,教师还要加强对以上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充分发挥教学设计有效指导教学实施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建议外,教师在撰写教学反思方面也比较薄弱,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总之,教学设计既是研究、分析教学的过程,也是指导教学实施的文本,还是教师专业交流的主要途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性的首要前提,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行为,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部分。□

(作者单位: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实效性课程标准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