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来源于地理环境的词

2009-04-29 07:17师园园郭玉玲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西风习语谚语

师园园 郭玉玲 赵 霞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来源于地理环境的词进行英汉对比。通过对比,我们了解到在学习和研究英汉词语时,不能离开其民族的地域、经济生活及其心理素质,只有抓住了民族文化特点,才能正确地理解一个民族语言的内涵,以达到正确理解,翻译及运用之目的。

关键词:英汉对比 地理环境

每种语言在形成、发展和使用的过程中,无不打上了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烙印,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烙印使得英汉语言表现出较大的跨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概念系统、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和民俗心理,因此在对词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词的理解文化背景尤其重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影响制约的关系。可以这样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

1.气候

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文化,特定的文化又产生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1.1英国是个海洋国家,它的渔业,造船业,海运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占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他们所联想的自然是与海上有关的事物,并且他们生产及经济活动也都反映到他们的形象语言中。例如,

1)spend money like water

2)A good pilot is not known when the sea is calm and the water fair.

3)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4)to rest on ones oars

5)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1.2 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中国人民自古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人产生产及经济活动主要是依附在土地上,反映在形象语言上自然上以陆地上的人、事物作比喻的多。在我国的谚语中很少有形容海洋和船的。我国的农民与英国的渔民、船夫等一样也根据自身的不同经验,创造了带有各自行业特点的不同谚语。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而在汉语中有很多是以农业为题材的。

1)疾风知劲草。

2)未雨绸缪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七十二行,庄稼人头行。

5)仰面求天,不如扑面求土。

1.3岛国的独立和保守影响着文化的渗透,英语主要是产生于岛国的古英语系、来自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盎格鲁·撒克斯的语系、日耳曼语系和拉丁语系,语言的演变比较缓慢,其所形成的习语就比较固定。由于是岛国和受来自大西洋暖湿气候的影响,买主也就有了其与大海和西风相关的特定性。

1)It i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

2) 雪莱在《西风颂》中讴歌了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西风,表现了他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而东风从欧洲大陆吹来,正如中国的西风。如“ 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 Charles Dickens) . (在许多的冬日我都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

1.4在汉语中东风常是褒义词。东风吹后大地回春,万物吐绿,象征着进步、蓬勃向上。“西风”代表的是寒冷,萧瑟、凛冽、凋零等。另外,“东风”在十年动乱期间还代表革命力量,而“西风”刚代表反动势力,故有“东风压倒西风”的说法。当时还有“东风吹,战鼓擂”等革命口号。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

1)东风夜放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自然景观

地域不同,各地自然景观各有其特点,具体反映到语言上,在用自然景观或物体作比喻时,语言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竹子”bamboo),中国人用来形容坚强,高风亮节的性格,并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一般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涌现”。而英国是蘑菇比较多,所以英语用“ just like mushrooms” 来表达“一般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涌现”。我国广东是全国柑橙盛产地,陈皮较多,如果从别地拿陈皮到广东卖是多此一举,因而有歇后语“倒贩陈皮到广东――多此一举”;英国纽卡斯尔是著名的产煤区,把煤带到那里去,也是多此一举,故也有习语“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这两个比喻的不同地点相隔千里,但引申意义几乎一样。

3.来源于地理环境的词的英汉总特征的对比

3.1共同点:

1)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且都受地理环境的很大影响。

2)人类的认知有共同性,人类认知活动植根于人们日常的自身体验。在这一点上,不同民族间往往是相同的。

3.2不同点:

语言来源于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逼真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谚语。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不同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不同的说法,。中英谚语都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故此,中英谚语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1) 气候不同:英语中,由于是岛国和受来自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习语也就有了其与大海和西风相关的特定性。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而在汉语中有很多是以农业为题材的。

2) 自然景观不同:地域不同,各地自然景观各有其特点,具体反映到语言上,在用自然景观或物体来做比喻时,语言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4.结束语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有各自的反映,语言与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背景和道德观念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英汉词语时,不能离开其民族的地域、经济生活及其心理素质,只有抓住了民族文化特点,才能正确地理解一个民族语言的内涵,以达到正确理解,翻译及运用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文凤英汉词汇与文化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西风习语谚语
古道西风(水彩)
秋渐浓,分付西风此夜凉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说说谚语
谚语趣画(一)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