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习作与命题作文相结合教学的尝试

2009-05-06 03:35张彦霞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习作作文

张彦霞

所谓“自由习作”,即倡导学生用笔作文,可以没有固定的命题,不受体裁的限制,不论篇幅的长短,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命题作文”则是要求学生在自主作文时,必须掌握一定的审题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则,运用好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笔者认为这二者是学生作文缺一不可的“双翼”。作文教学应该一手抓“自由习作”一手抓“命题作文”,两手

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这方而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篇章仿写,打好基础

篇章仿写犹如临摹,利用现有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是学生进行读、思、说、写的依据,教师应该以读思说写促进学生阅读习作的能力。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语文教材每一单元中几篇课文的编排都有一个中心,如“命题作文,”常常有写一处美景的要求。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年四季抓事物特点的方法,自由仿写景物四季分明的特点;学习了《山中访友》,便仿写对动、植物产生的想象和联想;学习了《荷花》仿写其他植物的。这里,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自由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命题作文”过渡。

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抓好仿写就是打好了作文的基础,教师应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自由的仿写。如学习了《争吵》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的仿写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写同学之间的友谊,可以写同学之间的矛盾,最后把它当成“一件事”,这样“自由地仿写”不是一篇很好的“命题作文”吗?

二、挖掘内涵,以读促写,以写促思

语文的每篇课文都是写作的范文,都包含着很深的内涵,这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文本,多读能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多读可以领悟遣词造句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多读有益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练习。

笔者教学《田忌赛马》时,让学生领悟了孙膑的智慧后,在结尾处抓住了一点启发学生:假如你们回到二千多年前,你们想以什么人的身份编一编这个故事的发展?这一提问,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他们自由地编写故事,创新地写出了治国和用人的道理,由“自由习作”变成了一篇很好的“命题作文”的读后感。这种以读促写,以写促思的“自由习作”,挖掘出了文章的内涵,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互相碰撞,收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营造情境,引领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作文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使狭小、封闭的课堂变成了广阔的天地。由于学生缺乏体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领,让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

如指导学生写水果,由于学生阅历少,观察力低,他们无法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审美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观察的指导,引领他们感知作文。写石榴先拿来实物演示,先观察外表,再掰开里面露出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籽粒,尝尝酸甜可口的汁液……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眼睛看、耳朵听、手摸、嘴尝,提高了学生观察感知的能力,学生有了生活体验与感受,作文就能水到渠成。

记得一次学生参加拔杂草的义务劳动,许多学生不认识杂草,笔者就教他们认识各种杂草,教他们怎样拔杂草,他们对这种劳动感到既新鲜又有趣。等到“自由习作”时,他们余兴未消,先是小组之间互说收获,后由教师的正确指导,“自由习作”的质量就高。有的学生把它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有的学生把它当作“一件难忘的事”,这样就把“命题作文”与“自由习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形象鲜活的生活,使学生有了深入的体验,写

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

四、自由习作,张扬个性

“自由习作”和“命题作文”都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集体性。每个学生的阅读是通过自己的大脑,经过深思,独立的学习文章,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形成习作的技能。学生在习作中往往遇到难题或对某篇文章有很深的感悟,教师组织学生可以几个人自由组合成一个个的学习小组,发挥小集体的能量,自己讨论解答问题。还可以全班汇报,把各自解答的内容,领悟的思想,自己联系生活的感触,无拘无束的说出来,说的形式多样,可议、可说、可问、可答、可争辩、可抒情……通过不同形式的“自由说”,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和集体意识得到了强化,这种自由说最后都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习作中。如:三年级有一篇童话《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说小木偶光有笑是不够的,设想一下小木偶让雕刻家刻出喜怒哀乐的表情以后,它又会遇到什么事呢?这个问题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他们的思路。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他们在没有任何的情况下和心理障碍的情况下,说自己想说的,想自己能想到的,便联想出许多故事的情节。学生们有了自由的说,产生了写的欲望,“自由习作”就一气呵成,一篇篇精彩的童话故事,由“自由习作”变成了“命题作文”的童话了。

课本中的“自由”,完全可以延伸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通过“自由习作”张扬自己的个性,表露自己的思想。一次,因大风刮倒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枯树,幸好没有伤着人,后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劳动,把枯树抬走了。针对这一事件,笔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写作的契机,让学生自由发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件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们有了习作的素材,自由的发挥,结合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结果有的学生写人多力量大,克服困难把枯树搬走的事,有的学生通过枯树写到了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的问题。可

见,张扬个性的习作发掘出了学生的潜质,也为“命题作文”打好了基础。

五、取长补短,自主修改

为了避免学生习作的局限性,在他们完成习作后,教师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互读互评。教师也在巡视时参加到小组互评中,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从而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还可以在每小组中选出优秀的习作,全班共同品读、评价,评价修改时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能畅所欲言,有的说优缺点,有的加以肯定或否定,有的说布局谋篇,有的说遣词造句,有的说受到的教育和启发。这一过程往往高潮迭起,掌声不断,使学生对优秀习作有了感性的认识,扩大了作文的视野与角度,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和修改能力。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习作作文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