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围城禁锢中国

2009-05-07 13:34
环球时报 2009-05-07
关键词:围城批判性创造性

美国《洛杉矶时报》5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自我围城 哪个国家将把21世纪变成自己的世纪呢,中国还是美国? 奥巴马最近号召美国年轻人成为“制造者”并关注工程等学科,这部分是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回应。如果他像我这样,过去33个月中在中国生活、教书和作咨询,他可能就会督促美国学生学文科。只有技术知识辅以历经磨炼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技巧,才能获得创新优势。中国传统上缺少对教授这些技能的重视,这可能将破坏其发展本国创造型经济的努力。

我曾在中国教授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生是来自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中层经理、金融分析师和营销人员。他们大都聪明伶俐,并不缺乏才智或个人主张,却被这个很少强调或奖励批判性思维或独创力的教育体制塑造成型。

在我教课的两年,学生们常从互联网和哈佛商业评论上抄袭论文。案例讨论时的辩论本应无拘无束,却变成照本宣科或死记硬背。学生们往往断定,照抄比创造和创新更好。他们只想知道,需要为应对考试背什么。我那些在西方接受教育的同事,都说过相似故事。

中国学校注重数学和科学,政府也认为这样的努力有效。公路、水坝、桥梁都在动工,每一样可以想象到的产品都在这里被生产和销售,但这里却没有培养出多少成熟的市场营销和管理人才。距离世界上大多数人能说出一种中国品牌的日子还很遥远。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发明大国和强劲经济体,并不仅仅是同西方顶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或圈起精英人才并告诉他们要创造性思维这样简单,而是要为年轻人创建一个活跃思维的学习环境,是要利用街头市场或小型企业的创新活力并将之应用到学校中去。▲(作者兰迪·波洛克,伊文译)

猜你喜欢
围城批判性创造性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社交电商的“围城”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