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国教育改革的盲区

2009-05-11 08:52李有亮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子女家长教育

李有亮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如何才能在共同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运行机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芽这牵涉到对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教育特征、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一系列课题的分析研究。而在上述课题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因为在笔者看来,家庭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强力制约因素;或者说,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盲区。

这里如此强调家庭教育改革的迫切性,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从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角度来看,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系统协调运作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总是把教育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学校,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交给老师,加上相应的经济投入,就可以“坐享其成”了。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教育机制也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即由过去的计划性指导机制向市场性适应机制转变。而这一转变势必形成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巨大冲击。其中对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的最大冲击在于,家庭不仅应该重视教育,而且还必须懂得教育?鸦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体,必须由教育的外行转变为教育的内行,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真正地发挥作用。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家庭自身还远未能够普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使命及现实局限,相反却对学校即将或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形成了强力反弹甚至造成干扰?鸦而社会方面也因为家庭在教育关系中的非体制性存在特点,一时难以认识到其对教育整体运作的隐蔽却又无所不在的制约作用,尤其难以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有效管理,致使家庭教育在中国教育大格局中一直处于松弛而无序的运作状态。所以,审视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呼吁家庭教育改革,以尽快适应和促进我国以学校为中心的教改事业的全面发展,就显得重要而十分迫切。

第二,从学生主体的构成特点来看,学生全部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生的一代,其中中小学生?穴主要指城市?雪中独生子女比例又占到百分之八十。这一代学生从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到知识结构、文化兴趣等各个方面迥异于他们的父母一代,尤其是课外教育内容的极大丰富,大众娱乐文化的强力影响,使这一代的教育理念基本上是美国式的,即强调个性,崇尚自由,追求自我独立。而最大的弱点是:虚荣、脆弱、缺乏自制力和持久力,乐于享受,害怕吃苦。而他们的父母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前苏联式的,即强调社会责任、宏大理想,个人服从集体等等。这便使家庭教育的主体?穴家长?雪与对象?穴子女?雪之间先行埋下了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许多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甚至一幕幕悲剧的发生,皆与此“代际隔膜”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第三,从学生家长的“代际”特点来看,目前在校生的家长其主体部分属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往前探一点说,可包括部分“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五十年代人,往后探一点说,可包括一些八十年代早期生人。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人所受的教育大多是不完整的: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基本上可以用“知青代”来命名,这其中相当一批人经历坎坷,心灵创伤严重,尤其许多人一生未能圆大学梦,成为终身遗憾。比“知青代”年轻一些的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家长们,虽然赶上了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不少人上过大学,然而受教育早期形成的许多观念与“知青代”并无太大差异。这几代人所受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是长期而深刻的,普遍具有强烈的“入世”情怀,这势必与受到全新教育的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新一代发生严重冲突。尤其是家长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想在下一代身上补偿回自己曾经的人生缺失和遗憾,其中有失落感者希望子女能圆自己残破的大学梦,有成就感者则希望子女将来能承担自己未竟的事业。而更为年轻的家长们受当下激烈竞争现实的强势冲击,更是相时代潮流而动,希望子女能在自己的设计、掌控下学以致用,驾驭未来生活。而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家长们普遍都陷入了一种“精神补偿”的怪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都为设计子女的美好未来而不遗余力,进而都为使子女能听命自己的安排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甚至不择手段。这也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最为内在的原因。很显然,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制约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全面审视家庭教育,我们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在人才观念上存在着片面性。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首先就是人才观念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漫长的人才观念的畸变时期,从“又红又专”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智”教育横遭压制,“德”的培养完全扭曲,“美”被抛弃,“体”与“劳”被改写,结果造就了一个残缺和病态的教育时代。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教育方针、政策迅速得以调整,培养“四有”新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全民的教育理想。然而,具体到家庭教育中,我们发现这一理想被再度改写:首先是在“德”与“智”的关系上,重“智”而轻“德”。家长?穴包括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雪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业,却忽视对孩子的自私、狭隘、蛮横、惟我独尊等不良品行和习性的教育;其次,在“体育”上,只知道关心孩子吃好、喝好,普遍缺乏对孩子健康体魄的科学认知。或者是即便重视孩子锻炼身体,但重表轻里,忽视其心理健康的培养;再者,在“美育”上,重技轻本,即只重视美的技能培养,却忽略美的内在修养;在“劳动教育”或社会实践锻炼方面,家长尤其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娇惯、宠爱成风,只想将来“天降大任”,却不愿孩子“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殊不知,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国之栋梁的真正的内质,就是要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有坚强勇敢、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第二个方面,在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存在着盲目性。据估计,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家庭?穴包括农村家庭?雪为子女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上大学,其中城市家庭确立此目标的可以说接近百分之百。对一些学业不错的孩子,其家长为主确定的目标也就相应提高,家长只依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主观愿望作判断,却很少从子女的实际出发,对其现实条件、个人意愿尤其是内在潜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帮助其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适当的培养目标。

第三个方面,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存在着模仿性。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内容的极大丰富。近几年来,中国教育在内容方面的改革力度还是比较大的,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穴尤其是中小学生?雪课业负担有所减轻,教材内容也有了大幅度的改进,以往的硬性规定内容有所减少,弹性自学内容有所增加。但是,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并没有减轻,甚至还在不断加重。而在这些课外负担中,家庭的选择与安排又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据教育有关部门调查,近年我国城市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课外学业负担?穴包括学校安排的各种智能开发活动和家庭布置的各类技能、特长训练?雪,已经超过了课内学业负担。而究其实,正是家长们无视子女的实际承受力,相互攀比,相互摹仿,为着意想中的美好未来而不惜巨资,不惜受累,甚至不惜以子女的青春与生命一赌明天。

第四个方面,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强制性。如果我们现在给学生们提个问题:你最留恋哪个学习阶段?芽恐怕绝大多数学生会留恋幼儿园或顽童时代。很显然,早期的学习是充满情趣的、自愿的、主动的;而相比之下,越往后来学习越成为一种枯燥的、强制的、被迫的。这一特征在家庭教育中尤为突出。在培养和教育子女的态度及方式上,中国的家长不论身份、职位、性别、年龄,一律都有“暴政”倾向。学习的效果是与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的,当学习是一种自主性行为时,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是主动的、积极的、自我鼓励的,因为他?穴她?雪感到此刻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一定的尊严,学习是自我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而当学习是一种被强制性行为时,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是被动的、消极的、自相贬抑的,因为他?穴她?雪觉得这时自己成了学习的奴隶,毫无自尊可言,学习成为自我的一种劳役,一种负担。现在的学生普遍厌学,不仅差学生厌,好学生也厌,这恐怕正是由于学习动力不足,逆反心理作怪。而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家长们不能适时作出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调整,而只是一味施压、逼迫、强制,其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第五个方面,在教育环境塑造上存在着随意性。与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建设相比,家庭环境对于受教育者?穴子女?雪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环境本身即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它对受教育者有着无声无形的教化作用。而良好的家庭环境,比之其他环境又多了一重浓郁而温馨的亲情色彩。所以,家庭环境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时时处处的、方方面面的、琐琐碎碎的。而家庭环境的塑造,当然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其中作为家长的父母及长辈们无疑肩负着主要的责任。然而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家长犯了个人错误,他?穴她?雪们总试图将自己在家庭中的一些不太好的言行作为“另类”或“特例”来解释,而要求子女的指标却只升不降,甚至明确告诫“不要像我一样如何如何”。然而,“身教”大于“言传”,“无形教育”胜于“有形教育”,家长时刻别忘了自我形象的塑造,以及整个家庭环境的建设。

也许,家庭教育中现存弊端远不止这些。本文不厌其烦予以列述,其意皆在引起人们对这方面问题的高度关注,并为进一步探求家庭教育改革之径,彻底扫除这一盲区而共同努力。(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子女家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家长请吃药Ⅱ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