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9-05-21 10:09韩文萃
甘肃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实际问题探究活动

韩文萃

〔关键词〕 探究活动;深度广度;实际问题;合作式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4(B)—0030—02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主求知,真正感受到学习是生活的组成和需要,提高自身探究知识的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目前很多教师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但笔者认为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注意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

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的,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实习、讨论、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再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立起对自然的新认识,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如在《血液和血型》一节的教学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血液为什么从血管里流出来就会凝固?加入少量柠檬酸钠的新鲜血液为什么会发生分层现象?红细胞为什么无核?什么叫白血病?验血时为什么要在不同的部位采血?子女的血型为何可能与父母不同?血液从哪里来?献血时疼不疼?献血对身体健康有多大影响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耐心倾听,有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而对于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再给予点拨指导。

2.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避免盲目、不着边界、随心所欲

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也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探究的过程应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在发现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尝试,并帮助他们分析、解决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如以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一课为例,教师应对以下几个细节做重点准备: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的核心是什么?②何时需要提供背景材料和相关信息?③何时需要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④鼓励学生大胆讨论、交流后,教师应何时介入等。当然,出于好奇心,学生往往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如“为什么女生不长胡子”、“出现月经时,我觉得烦躁不安、不好意思,是不是很倒霉的事情,该怎么办”、“对异性有好感是不是‘不正经”、“男女生来往过密是不是‘早恋”等。但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经过思考而来的、有根有据的观点,是他们对世界、人生再认识的起点,教师应正确面对,切不可把学生的好奇心扼杀在摇篮之中。

3.要注重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探索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他们从探究活动中学会运用生物科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例如,①你认为应该怎样贮藏粮食(或水果)?②设计实验让蝗虫窒息死亡,由此设想杀死蛾类害虫又不污染环境的措施。③农民买了一批小麦种子,播种后发现出苗率很低,请分析说明此种现象的原因。④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理为基础,探索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途径。⑤怎样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产韭黄等蔬菜?又如,组织学生调查吸烟、吸毒的现状与危害;调查宁远河水质的污染与防治现状;观察池塘中蟾蜍生长发育的过程等活动都可加强对学生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珍爱自己,以及我们要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4.应重视合作式学习

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学生分组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调查,以及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式学

习。由于已有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建立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固定4~6人为一组,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自我表现能力、合作精神等不同特点有机地交叉分配。再在学生自我推荐的基础上选出小组长,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要求他们关注后进生和偷懒的学生。小组成员轮流承担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并对他们开展过程性评价。每节课结束后,我还要从纪律表现、实验完成情况、完成效果等方面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因为及时的评价能发现并表扬起模范作用的小组、个人,也会对全体学生都起到鼓励促进作用。

在合作式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一段时间以后,为数不少的“后进生”学习热情也都大大提高了,课前准备的问题甚至比优秀生还多、还广,充分提高了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5.对学生的评价,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发展,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育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评价方式,转而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期末综合评价与探究过程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学会自我检查、互相检查,掌握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评价每个学生理解了哪些概念,哪些还不清楚或不知道,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否能设计实施计划,是否能处理收集的证据,是否能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等。

不过,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因为每种学习方式都各有所长,运用得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不能简单地认为讲授这种方式就是落后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应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另外,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大量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课堂已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在这里,教师失去了对教学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工作也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分科走向跨学科综合。教师必须适应角色变化,成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管理者,而不能越俎代疱,将学生的探索研究引向既定结论,而应主动对其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补充知识、介绍方法与线索、引导质疑、探究和创新,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猜你喜欢
实际问题探究活动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给教材“加加工”
四川卷与全国卷试题对比之“解三角形”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