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子(外一篇)

2009-05-21 08:52
含笑花 2009年2期
关键词:文成公主吐蕃大唐

程 艳

当我起身走近文成公主的时候,时光已经过去了1300多年。那是几年前的一个秋季,我沿着当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唐蕃古道,也即今天的青藏公路走了一趟青海、西藏。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思绪被一个女子远去的背影牵系着。从西宁到玉树,从山南到拉萨,从那曲到江孜……似乎每一方山水都留有她的足迹,每一座寺庙都能遇到她温婉的微笑,每一个传说都晃动着她的身影。我们都是大唐的子民,我们的唇齿之间还残存着千年之前的大唐口音,因此每一次对她的发现,都令我倍感亲切和敬意。

穿越漫漫的时光隧道,公主,我仿佛随你走进了当年那高堂阔殿、金杯玉盏的大唐皇宫。那时的你是怎样的快乐无忧呵!身集万千宠爱,长就丰姿绰约的身材,眉黛叠翠,笑靥如花,在父母膝下承欢,被无数宫女侍候。闲时在宫中弹琴赋诗,在书房里研读圣贤,到佛堂里祈祷,在后花园里嬉戏。梦里是在花丛中追逐的蝴蝶,是不知哪一天出现的王子多情的明眸……有谁想到,一宗蕴含着历史使命的政治联婚会把你的命运彻底改写。唐贞观八年间的盛世长安,到处是一片人声鼎沸、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没有人注意到一支来自万里之遥的吐蕃王国的求婚队伍。其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不仅战胜了外强内敌,而且把周围诸部落兼并,这是吐蕃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时期。深具雄才武略的松赞干布,以饱满的热情致力于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其睿智的目光早已越过青藏高原投向了国势如日中天的唐朝。

1300年前的那天,你是否愁眉深锁,几度辗转难眠?毕竟只是温室里长大的一朵娇弱的花朵呵。远嫁万里,今生何日再见爹娘的龙颜?那远在天际的雪域之国,你闻得惯酥油呛人的气味吗?你抵御得了那里的高寒和缺氧吗?还有那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你该如何放心地将今生的幸福交托?但是,作为大唐皇帝宗室的女儿,你如此的深谙世情善解人意。你读得懂父皇因为边境战事而终日阴郁的一脸愁绪,你理解边境黎民因为纷飞的战火而颠沛流离的苦况,你同样感受得到吐蕃来使求婚时脸上殷殷的诚意与期盼

7年后的那辆风辇注定要从长安的深宫里走出,帘里是一位高贵而纤弱的唐朝女子。亲人折柳相送,护驾到鄯城(今日的西宁),在这里再尝一道汉家的饭菜,再穿一次汉族的霓裳,西去便是关山万里。把父皇赠送的日月宝镜摔碎吧,这可望而不可及的故乡亲人的容颜,岂不是徒添悲情之物?而明眸里思乡的泪水却禁不住如断线的珍珠串串泻落,公主曾经驻足的青海湖畔,据说河水从此呜咽着倒向西流……

公元634年,那次历史性的会面就这样被载入了千秋史册。在黄河之源的柏海,一个吐蕃英雄在暮色中骑着战马疾驰而来,一个大唐盛世的女子披着一路风尘渐次走近,这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相遇,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相遇。时年25岁的一代赞普松赞干布为着心仪已久的大唐公主,不惜星夜兼程,千里迢迢赶赴柏海相迎。他鹰隼般有力的目光含着睿智,宽厚强健的体魄透着称雄四方的威仪,而谈吐之间流露的温和与热情又使他平添了一份儒雅。公主流尽了泪水的明眸在柏海的黄昏终于闪烁出一缕明媚的光亮,或许在历尽了这一路跋涉的千辛万苦之后,幸福的灯盏正在前面高挂着?

从长安到拉萨,走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无法想象最初的艰辛,这支庞大的人马沿着地球的屋脊迤逦而行,漫长的孤旅几乎穿越了整个亚洲大陆。

西藏的藏民终于迎来了他们美丽的王后,万千条哈达把浓浓的敬意投向了公主。布达拉宫的朱门为这位大唐女子热情地敞开着。这座足以称雄于世界建筑之林的辉煌宫殿据说便是松赞干布当年为迎娶文成公主而营造的。具有雄才武略而又不乏温婉细腻的一代赞普,还特意按唐朝的式样和风格为公主修建了小昭寺,其正门正好面向东方的长安。1300年后的今天,当我屏息静气地侧身入内,透过那叠积着历史烟尘的曲折优美的窗棱、反展如飞的大屋顶、对开的窄门、檐下的斗拱,还可依稀感受到赞普当年绵绵的爱意。我想,当年初到雪域的文成公主在那一刻是否惊疑梦回唐朝?对于一个至情至性的女人而言,还有什么比爱更能滋润她的心灵,更能坚定她留下来的信念呢?吐蕃王没法表达上苍对自己的恩赐,他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用战马驮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游走在吐蕃辽阔的疆域,让公主感受大地的期待。在藏文化发源地的雅隆河畔,英雄细数藏文化的源远流长,侃侃而谈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坦陈了目前吐蓄亟待发展的林林总总,还谈到了对汉文化由衷的向往……一代枭雄,却心系苍生;万人之君,却如此虚怀若谷。公主对英雄的爱意更添了深深的钦佩,还需要犹豫什么?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正等待着自己的参与。

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佛像开始供奉在小昭寺,从此藏传佛教的香火在西藏缭绕不绝,佛祖永恒的微笑澄明了一代又一代信徒的心灵。文成公主本身就是一盏文明的灯盏,文成公主入藏,陆续输入了唐朝的冶金、家具制造、纺织、建筑、制陶、碾米、酿酒、造纸、制墨等技术,至今日喀则的铜匠还奉文成公主为他们的祖师。她教他们耕翻土地,推行历法:她把随身带来的医书和医疗器械交给藏医,把佛经佛像送给寺庙的喇嘛,把精致的手工艺品送给藏族姑娘;幽幽的酥油灯下,她亲自为藏妪传授纺织、刺绣的手艺;为了更好地了解汉族文化,文成公主还力促赞普派遣吐蕃贵族的子弟前往唐朝攻读汉文经典著作;在桑耶寺的壁画前,我还看见高贵的公主高挽着发髻,粗衣麻布,单膝跪地,右手指着面前的勘舆图表,双目凝神注视,利用阴阳五行法探测着大昭寺该坐落的方位。

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吐蕃的历史从此迎来了一次规模颇大的汉文化输入。经年之后,松赞干布目睹他的王国正日复一日地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蛮荒的田园出现了纵横的阡陌和交错的沟渠,中原的谷种在雪域的土地上吐穗,唐卡、氆氇、毡垫等工艺品开始以吐蕃的名义扬名于天下。吐蕃的上层社会从此抛弃了住帐篷的习惯,改住房屋,贵族身上华丽的绸缎替代了原来单调的毛皮衣料。家家户户门前经幡飘拂,室内奶茶芬芳。佛堂之内晨烟袅袅,开阔的田野上,美丽的麦子和青稞在风中摇曳……日子就这样变得美丽和丰润起来。当年纤弱的大唐公主已经被高原的阳光浸润得黝黑而壮实。与其说她是吐蕃国的王后,倒不如把她看作是一只吐丝的春茧,默默地向吐蕃大地奉献着她广博的爱意。在她的身后,离不开松赞干布紧紧相随的身影和一往情深的目光。在21世纪的今天,站在当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驻足流连过的雅隆河谷,我不止一次地想,在松赞干布戎马倥偬的生涯中,有哪一次战绩比他成功地迎娶文成公主更为辉煌和显赫呢?

只是,美好的日子总是来得太短。公元650年,吐蕃王朝的一代明君、唐朝的附马都尉松赞干布,在与公主共度了十年琴瑟相谐的融洽岁月后,驾御西去。其时的吐蕃与大唐恰又狼烟四起,幸福的灯盏熄灭了,美好的愿望挡不住边境已经点燃的战火。遥望东方,公主,你曾经有过怎样的愁肠百结?你为什么不

告假还乡,为什么还在苦苦守候?在走向你的途中,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追问你,然而在渐次了解你的过程中,我已经慢慢地读懂了你。是的,你注定只能这样寂寞地坚守着。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留有你美好的回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曾洒下你辛劳的汗水,英雄造福黎民的抱负还在,藏民的殷殷期盼犹存,这里长眠着你的爱人,而你已不仅仅是属于大唐的公主,你是吐蕃王深爱的女人,是藏族人民敬重的王后,多少年来,你已经把自己融入了拉萨平原博大、温暖而有力的怀抱中……

在坚守了漫漫三十年的岁月之后,文成公主死在烽烟弥漫的吐蕃大唐对战之时。那些淳朴善良的子民把她安葬在松赞干布的身边。公主逝世后,吐蕃史书一反不记载后妃的死丧和葬仪的惯例,将文成公主载入史册,以示对这位全身心为吐蕃人民谋福利的王后的怀念。公主的塑像和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松赞干布所娶的尼泊尔公主)一同被供奉在藏传佛教各院的显著位置上接受着万民的朝拜。公主当年亲自种植的杨柳,更有一代又一代的喇嘛轮流值班浇水,期望它永远昂然挺立。公主的事迹从此走进了藏族的曲艺、诗歌和传说中,成了一个永恒的神11300年后的今天,我游走在西藏大地上,似乎依然听到流水在为她歌唱,山川在为她祝福,听听一首藏族民歌唱出的无限深情吧:

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

狮子进了大森林

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

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朴记:公元七至九世纪期间,吐蕃第三代王赤祖赞德执政,派遣使团赴唐请盟。公元708年,唐中宗的宗室女儿金城公主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足迹出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公元823年,吐蕃与大唐在拉萨大昭寺前设唐番会盟碑。双方息战言和,从此唐蕃纷争基本结束。汉蕃情谊就这样涓涓流淌了12个世纪……)

殷墟感怀

豫北的冬日并不寒冷,午后的斜阳软软地抚着人的脸。我来到西依太行、东接华北的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古都遗址——殷墟博物苑,厚重的殷商之风扑面吹来。殷墟博物苑的大门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宫廷园门,是殷商文化的标志。它座北向南,红色框架式全木结构,造型是按甲骨文象形文字中“门”的构形而设计的,三门并连,一字排开,中间大两边小,简洁而大气。梁柱上雕满了饕餮纹、夔龙纹、蝉纹等商代纹饰,红红的底漆,墨黑的图纹,透出庄重威严的古都气势。

殷墟规模巨大,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总面积2000多公顷,分为宫殿宗庙区、王陵区、族邑村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及作坊区等。进人苑内,扁豆形、小扁蛋形的石子铺满地面,踩上去滑溜溜的,那些石子或许就是殷人踩过的。巨大的司母戊大铜鼎仿制品鼎立在铺满蛋形石子的广场上,它高133厘米,口径长79.2厘米,重875公斤,系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原件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走过花坛是甲骨文展厅,展厅是一栋仿殷商的建筑物,每一根柱子都是按照遗址原来的柱基位置树立起来的,体现了商代建筑物的特点——“茅茨土阶”——即在高土台上立起柱子,屋顶用厚厚的茅草铺上,四面为重檐造型。专家说这是根据甲骨文里表示殿堂的“享”字、“高”字的象形及《周礼·考工记》中“殷人重屋……四阿重屋”的记载设计的。可能就从那时开始,皇宫高台便成了皇权威严的象征。

博大灿烂的殷商文化悄无声息地沉睡了3000多年,今日的殷墟博物苑仅是那时殷商都城的一小部分而已,但却是古都城的中心地带。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殷都诞生,目前出土的十多万块甲骨上已发现的单字约4500个。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在甲骨文中都已具备,这表明甲骨文字是相当成熟的汉字。甲骨文的发现意义重大,一个显赫的曾经辉煌过的王朝逐渐在世人面前彰显出来。

盘庚是商朝第20代国王,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即位时为了摆脱政治困境,缓和社会矛盾,重振朝纲,力排众议,于公元前1300年迁都到水土肥美的北蒙(今安阳),在此定都达254年之久,传了8代共12个王,直至纣王乱政亡国。盘庚在位28年,为以后的“武丁中兴”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和厚实的经济基础。盘庚死后,弟小辛继位,小辛死后,四弟小乙继位,小乙死后,其子武丁继位。武丁修政行德,励精图治,唯才是举,也是一代明君,他起用了有文韬武略的奴隶出身的傅说为宰相,在傅说等人的辅助下,朝政秩序井然,国力迅速强盛,百姓丰衣足食,人丁甚是兴旺。国家不断强盛,武丁于是对经常前来侵扰和掠夺的西北的土、羌等部落、江南的荆楚、西南的巴蜀等进行了狠狠打击,开拓了疆土,扩大了势力,国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他统治的59年间(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商朝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史称“武丁中兴”。《诗经·商颂》中的《玄鸟》歌颂了武丁王开疆拓土的功绩:“武丁孙子,武靡不胜。龙旗十乘,大糟是承。邦几千里,唯民所止……”博物苑东北面有一条古老的河流清亮亮地在阳光下流淌,那是洹河。河岸的水草油油地在水里摆动,水鸟掠过河面来来回回地飞旋。3000多年的岁月己被这寻常的流水带走,往日的辉煌看不到了,能看到的是如此的平静和平常。武丁时代,洹河两岸何等繁荣,达官显贵、商贾工匠、黎民百姓来来往往。时断时续的战争在远离京城的地方爆发,给殷都带来的都是频传的捷报、战利品、一队队的战俘和凯旋归来的猎猎旗帜。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档案库”,班驳破损的文字中,妇好的名字出现了200次之多,她率领千军万马出现于恶战的沙场上;武丁出征,她代表国王主掌王朝大权;她还代表商王出席重大的部落会盟。一年夏天,北方的土部侵袭,掳去了不少人畜,国王派大将让湄迎战,双方数日相持不下。国王十分焦急,妇好请缨助战,她迂回敌后突袭奇兵,一举打败敌人。在今河北邯郸一带,她曾指挥了当时最大的一次战役,亲率13000多人的军队攻打入侵的敌人,击溃了敌人数万将士的围攻,大获全胜。武丁前后立过3个王后,妇好是他的原配,她年轻美丽、大智大勇、战功卓著,是武丁最为器重、信任并一生深爱着的女人。武丁任命她为军事统帅、大祭司,把这个杰出的女流放在十分显赫的位置上。武丁为了她的平安,经常祭告上天与祖先保佑妇好,“请减去我的寿命,为妇好加寿”。他们似乎是前生的约定,天授的默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这是一对绝无仅有的帝王夫妻。可惜上天偏爱一代“天娇”,妇好33岁的时候就被差遣去了。

妇好没有葬在王陵,而是葬在王宫旁边,墓上建有享堂,甲骨文里的卜辞称其庙号为母辛宗,目前的庙是按原基址复原的。那时,每天上朝的百官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妇好的享堂,都会由衷地行个注目礼。武丁退朝后常常在妇好的墓前留连,一代帝王的万千思念弥散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从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看,武丁在办理妇好的后事上,注入了他对妇好千宠百爱的情愫:墓内的随葬品共放置铜器、玉石器、骨牙器1900多件,贝6800多枚,青铜器210件,大都刻有“妇好”铭文,其中不少是极其罕见的青铜器珍品。尤其是两件妇好大铜钺,一件重8.5公斤,另一件重9公斤,是妇好生前拥有军权的象征,也是妇好生前勇武超群的见证。

3300多年后的今日,我留连在这位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军事家的墓前,想象着她当年的英姿,敬仰她的智勇,缅怀她的功绩。妇好的墓道两旁排列着汉白玉雕像,据说是按妇好墓出土的精美玉器放大仿雕的,有玉凤、玉鸟、玉龙、玉虎、玉人合共58件,每一件都情态灵动,各具神韵。能为这位巾帼英雄守陵,它们是有幸的。在英姿飒爽的妇好塑像前,我恭恭敬敬地行了三个礼,带着走马观花的遗憾,作别了洹河和殷墟。

猜你喜欢
文成公主吐蕃大唐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访襄阳大唐影视城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西安大唐不夜城灯光璀璨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
浅谈笙协奏曲《文成公主》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遭遇大唐
松赞干布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