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

  • 8—12世纪拉达克地区的石刻造像及其历史意蕴
    呈现的阿里三围对吐蕃王朝遗产的承续关系进行讨论。拉达克地区石刻造像是在藏族人主导下所建的,其时间从吐蕃王朝中后期持续到阿里三围初期,石刻造像传统的延续反映出两代不同政权之间的文化接续;吐蕃王朝时期石刻造像题材以大日如来佛为主,阿里三围初期石刻造像则更流行菩萨题材,石刻造像题材的转变与政权更迭后的宗教政策有关;造像题记所载人物皆为王公贵族,造像所处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的政治军事活动相契合,展现出石刻造像始终承载的军政象征等多重历史意涵。关键词:吐蕃;阿里三围;

    敦煌研究 2023年6期2024-01-04

  • 敦煌石窟长袖舞图像流变考
    宗教意涵皆体现出吐蕃文化渊源。中唐至宋代的两百余年间,敦煌壁画中的长袖舞者涵盖了成人、童子、迦陵频伽、共命鸟等,并先后出现了翻领、圆领、袒右肩等舞服服制。长袖舞在敦煌的传承与留居敦煌的吐蕃遗民密切相关,其图像演变依托于各类壁画题材图像模式的发展,集中展现了汉藏文化在宗教思想、民族习俗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关键词:敦煌石窟;长袖舞;翻领;吐蕃;火宅喻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3)06-0012-09A

    敦煌研究 2023年6期2024-01-04

  • 吐蕃王朝为何猝然土崩瓦解
    吐蕃王朝几乎陪伴了大唐王朝的始终。在200余年的历史中,吐蕃王朝和唐朝战争不断,一度成为困扰唐朝的最大边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却在9世纪中叶轰然倒塌。那么,吐蕃王朝为何一夜之间走向分裂?吐蕃王朝建立于633年,从松赞干布至朗达玛共传九代,于842年走向分裂瓦解。半个多世纪后,唐朝也走向覆灭。可以说,吐蕃王朝几乎陪伴了大唐王朝的始终。在这200余年的历史中,吐蕃王朝和唐朝战争不断,成为困扰唐朝的最大边患,甚至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然而,就是这样一

    新传奇 2023年22期2023-06-14

  • 汉文吐蕃史料藏译的滥觞:元代汉僧的吐蕃史料翻译
    000)一、汉文吐蕃史料藏译第一人——二、《红史》吐蕃史料的藏译时间及汉文原文三、《红史》吐蕃史料的内容及翻译特点《红史》中藏译吐蕃史料的内容为唐高祖称帝至唐末的唐蕃关系及历史事件,包括太宗时期唐蕃互使、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吐蕃出兵帮王玄策征伐天竺、唐高宗两次册封松赞干布、大非川之战、武则天执政称帝、都松芒布杰时吐蕃君臣内讧、金城公主嫁吐蕃、赤松德赞时期的唐蕃战争、两次唐蕃会盟、吐蕃达磨赞普时期吐蕃的衰败等若干历史大事。关于《红史》吐蕃史料藏译文本的特点,王

    民族翻译 2022年5期2023-01-16

  • 讽喻与昭雪:《步辇图》李德裕题跋考论
    此事隐射了晚唐与吐蕃关系的一桩旧事——吐蕃维州城守将悉怛谋受降事。由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的打击报复,李德裕在该事件中经历了政治与道德的双重失败,其所遭受的“幽枉”或羞辱,乃是其政治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故始终在寻找辩白和昭雪的机会。2年后,他主持中枢,恰逢宫廷书画整理与收藏活动,此时他新伤未平、恨意难抒,遂以宰相之尊亲自主持《步辇图》的重装褙工作,并不厌其烦、喋喋为之题跋。该题跋,与其说是对约200年前太宗接见禄东赞事件的追忆,毋宁是对2年前他本人所受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1-27

  • 再论吐蕃与景教、摩尼教的联系
    摘要:本文对有关吐蕃与景教、摩尼教联系的5组史料的性质、年代与真伪进行了重新检视,以此探讨景教、摩尼教在吐蕃的传播路径与范围,并着重对学界所提出的摩尼教相关知识自剑南道传入吐蕃之说进行了辨析。景教与摩尼教的传播主要发生在吐蕃新占领的敦煌,西境拉达克一带的景教和摩尼教色彩粟特语题记属于麝香之路上的粟特商人或者使者。有关摩尼教与景教的知识可能正是从敦煌和拉达克两条路经传入吐蕃宫廷。这两种宗教也未能在吐蕃腹地获得实质性的传播。关键词:吐蕃;景教;摩尼教;剑南禅宗

    敦煌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1

  • 时代掠影
    :郭里木棺板画;吐蕃;粟特;文化交融;丝绸之路对于郭里木棺板画,其墓葬主人的说法主要有苏毗说、吐蕃说和吐谷浑说。诚然这三种说法至今都难以确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郭里木棺板画所呈现的应是青藏高原北部吐蕃统治时期的生活画卷。学者霍巍认为其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1]。学者罗世平认为1号墓的A、B板分别表现的是吐蕃民族的会盟和丧葬场景且传达出一种天国观念[2]。学者许新国支持吐蕃说且认为这一时期的吐蕃绘画融合了中

    美与时代·上 2022年3期2022-04-26

  • 吐蕃”读音溯源
    南小民摘要:对“吐蕃”读音学界长期争论不休,亟须统一认识,而统一认识亟须商榷明理。《“吐蕃”读音之辨》一文认为“吐蕃”读吐bō的观点失之偏颇,值得商榷:藏族自称bod因而就遵循名从主人原则将吐蕃注音为吐bō,看似合理,然而阐释还不足以让人完全相信;所谓藏族自称bod乃至农业活动的bod都与汉文“吐蕃”读音无关;所谓诸学者从汉语音韵角度论述的“吐bō”论多主观臆测并不成立,相关论述也难免偏颇;将“吐bō”论与“吐fan”论两相比较、辩证分析,也不能说“吐蕃

    西部学刊 2022年5期2022-04-08

  •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德宗初期采取“亲吐蕃远回纥”的策略,希望以德感化吐蕃,换取国家安定;后期采取宰相李泌的建议“联回抗蕃”。文章叙述唐德宗时期唐蕃之间的交往,分析唐蕃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对唐蕃关系发展的特点进行论述。一、唐德宗时期的唐蕃交往唐德宗时期是唐朝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安史之乱后刚刚得以喘息的唐朝,仍然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吐蕃乘势蚕食唐朝疆域,在唐蕃交往中,唐朝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一)唐蕃之间的战争唐德宗时期,唐朝对吐蕃的外交政策以贞元三年(787年)宰相李泌提出“北和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9期2021-09-22

  • 大唐最后的河西节度使阎朝与敦煌的“城下之盟”研究
    抵抗了十余年后向吐蕃投降,虽保全了敦煌城中百姓的安全,但自己却遭吐蕃人的猜忌而命丧西域。本文从阎朝论起,讨论了史学家在相关历史事件时间问题上的分歧,分析了阎朝投降的原因以及结局,以期为其他学者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节度使阎朝与敦煌的“城下之盟”提供借鉴。关键词:沙州;吐蕃;阎朝;河西节度使;城下之盟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62-03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费时近八年才平定这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8期2021-09-15

  • 考古所见吐蕃时期海西佛教遗存考论
    考古遗存和遗物与吐蕃时期海西地区的佛教发展有密切关系。但与佛教在吐蕃本土的发展轨迹相类似,这一时期佛教在海西地区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非常有限,包括苯教在内的其他宗教教信仰仍与佛教信仰并行发展。关键词:考古遗存;青海海西;吐谷浑;吐蕃;佛教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及其后继者赤德松赞(798—815)时期大力发展佛教,兴建了吐蕃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院—桑耶寺。赤松德赞和赤德松赞前后两次发布兴佛诏书,颁布“三户养僧制”,命令全体臣工发誓“世世代代永不放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4期2021-08-30

  • 从大虫皮来源看吐蕃与周边经济文化交流
    要:大虫皮制度是吐蕃王朝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根据军功以不同规格授于大尚论、边将、英勇士兵(虎兵),适用对象广泛。随着吐蕃对外不断扩张与交流频繁,仅依赖本土所产虎皮已无法满足于大量军功人员的衣饰需求,大虫皮告身虽以虎皮为主但也不限于虎皮,虎皮来源随之多元化,成为吐蕃与周边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容之一。关键词:大虫皮制度;来源;吐蕃;交流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54Abst

    图书与情报 2020年3期2020-12-15

  • 象雄世系和疆域问题综析
    是苏毗女国,随着吐蕃崛起,苏毗女国中部被吐蕃吞并而设置了苏毗茹,彼此联系中断的女国剩余部分,西部变成了大羊同,东部形成以康延川为中心的东女国,而占有古格的小羊同才是李迷夏的象雄王朝。关键词:象雄;吐蕃;苏毗;敦煌中图分类号:K281/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0-0021-03象雄(羊同)是西藏古国,至今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疑案,包括象雄方位在何地?里、中、外三象雄的疆域范围等问题,学界传统认为象雄位于阿里

    西部学刊 2020年20期2020-12-07

  • 吐蕃”读音的藏、汉文依据考察
    要 针对学界对“吐蕃”语源及读音的争鸣,文章从“学者主观对音”“文献客观对音”两方面着重考察藏、汉文历史相关文献,探寻“吐蕃”读音的确切依据;通过藏、汉文献考察对照可见,汉文吐蕃的“蕃”历史上一直读-n韵尾音,并不读bō音;一些学者没有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客观对音材料,没弄清“吐蕃”的词语性质,错误地以为“吐蕃”是藏族自称之音译,却不知隋唐之际“吐蕃”本是一个汉语词,初为“吐谷浑蕃国”之简称;更鲜有人知道唐代藏文的读音在音韵“阴阳对转”原理下可混同于,古藏文里

    辞书研究 2020年3期2020-05-26

  • 浅谈吐蕃赞普时期饮食禁忌文化
    :本文依据敦煌本吐蕃文献与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通典等汉文史书来论述吐蕃赞普时期不食驴肉与马肉、狗肉、鱼肉等饮食禁忌习俗。关键词:敦煌;吐蕃;赞普1 不食驴马肉对于藏族先民而言:在久远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饮食文化的同时,跟别的民族一样形成了极其特殊的饮食禁忌,史言“吐蕃人不食驴马肉”这是一种严格的饮食禁忌,现如今藏族大部分地区依旧不食驴马肉,由此看来,不食驴马肉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S.t756记载“羊血和马肉适用于药也”可知马肉作为药物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2020-05-26

  • 从雪域高原到丝路重镇:“6—9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吐蕃的历史、文献与政治、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尤其以吐蕃为关注点)、丝绸之路上的金银器和丝织品、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艺术等众多学科领域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大大促进了世界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和多个民族交融互鉴,兼容并蓄,丰富和发展。关键词:吐蕃;丝路文化交流;研讨会;综述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1-0001-08Abstract: In order to celebrate t

    敦煌研究 2020年1期2020-05-09

  • 吐蕃金银器考
    周本加摘 要:吐蕃金银器分为容器、礼品、饰件等多种类型,主要用途有表明身份、犒赏有功者、使节交聘等。造型优美而简洁的吐蕃金银器在制作工艺和风格等方面与同时代的粟特和唐代金银器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吐蕃本土特色。关键词:金器;银器;吐蕃;文物1 背景吐蕃王朝时期,吐蕃与中亚地区和唐王朝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诸多联系。吐蕃在这种跨区域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深受这些地区的影响,借鉴和运用了其他民族高超的制造工艺,同时也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制作技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期2020-02-14

  • 新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州
    州;藏族自治州;吐蕃引言甘孜,古为羌地,唐属吐蕃,是康巴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1950年成为新中国最早实行民族自治的一个州,是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冲。甘孜州是以藏族为主体,藏、汉、彝、羌、回等22个民族聚居区,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州内德格与西藏拉萨、甘南夏河被称为藏区的三大古文化中心,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一、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的由来甘孜州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在远古时代,就已有原始人类在这里劳动、居息和繁衍,开创石器时代的文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2019-09-10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法华信仰
    赵晓星内容摘要:吐蕃统治时期(781—848),法华信仰在敦煌仍旧流行。除了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吐蕃时期的《法华经》写卷外,敦煌石窟还保存了这一时期的六铺法华经变,莫高窟第361窟还出现了莲花塔式的多宝塔。这些都说明,中唐时期敦煌的法华信仰非常流行。此时的法华信仰,除了延续盛唐时期的功能之外,还增添了密教色彩,展现出法华信仰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唐敦煌文献和敦煌石窟法华资料的梳理,总结出法华信仰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特点。关键词:吐蕃;敦煌;法华信仰中图分类号

    敦煌研究 2019年2期2019-05-18

  •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件爆发后,大唐与吐蕃的关系跌人谷底,使节往来断了十几年。但唐宪宗继位前后,吐蕃屡次三番遣使请盟,朝廷也开始心猿意马、态度暖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新唐书》里一针见血地挑明了当时的局势。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宪宗说:“德宗时,南诏国还是吐蕃的盟友,为避免两线作战而与吐蕃会盟;现在南诏国跟咱是一伙的,咱要与吐蕃会盟,恐怕他会有想法。”吐蕃一看宪宗没答应,就加了筹码——献滨塞亭障南北数千里。见宪宗似乎有些心动,李吉甫忙出来搅和,说:“您仔细看看地图,吐蕃准备放弃的

    百家讲坛 2019年16期2019-04-30

  • 从《新唐书》看唐与吐蕃、回鹘的关系
    山的外域民族便是吐蕃与回鹘,本文试通过《新唐书》中对吐蕃与回鹘的记载,了解唐宋时期中原对吐蕃与回鹘的认识,分析各自的民族性格特征,并结合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从民族性格的角度考察李唐、吐蕃、回鹘之间关系。关键词:吐蕃;民族性格;回鹘一、吐蕃概况《新唐书》(1)为宋人编修,编修此书时,经李唐与吐蕃的往来交流与征伐,中原对吐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书中关于吐蕃的史料较丰富。据《新唐书》载,吐蕃,本来是西羌的族类,大约有一百五十个部族,散布在黄河、湟水、长江与岷江之间

    北方文学 2019年8期2019-04-02

  • 关于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收藏彩绘木棺板画的几点认识
    之处,显现出典型吐蕃文化特征,是我们研究吐蕃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图像史料。关键词:青海海西;彩绘木棺;吐蕃200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西州州府德令哈市以东30千米处的巴音河南岸郭里木乡夏塔图草场山根清理了两座被盗墓者严重破坏的墓葬。墓葬上方存有高约1.5米的封土,两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形制,长方形单室墓,长4米,宽2.5米,均有长方形斜坡式墓道。其中一座为木椁墓,另一座是竖穴土坑墓,但用柏木棚顶。木椁墓为男女合葬墓,土坑墓为迁葬墓。迁葬墓形制较为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3期2019-03-25

  • 关于法藏敦煌藏文文书P.t.1097《官府支出粮食清册》的几个问题
    粮食清册》应该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当地官府支出粮食等物品的账目记录清单,文书中记载的职官押衙(am va gav)、长史(jang shi,亦可译为长使)、人名ya ya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文书中已出现,并非只是在归义军时期才出现的职官,不能据此将该文书定为归义军时期文书。关键词:吐蕃;敦煌;押衙;长使;人名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1-0093-08法藏敦煌藏文文书P.t.1097是一件关于当地官

    敦煌研究 2019年1期2019-03-22

  • 新见唐瓜州刺史魏远望墓志考屑
    刺史;瓜州刺史;吐蕃中图分类号:K87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5-0085-07Abstract: Wei Yuanwangs newly discovered epitaph found in Luoyang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historical people and events like the Wei Family and the northeas

    敦煌研究 2018年5期2018-12-20

  • 文化变迁
    俗角度入手,探讨吐蕃盟誓见证者转变,探寻长时段文化变迁背后隐藏的社会和文化动因。关键词:文化变迁;吐蕃;盟誓见证者西方概念体系对于今天中国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变迁是诸多概念中最深入人心的一个。将“文化变迁”一词拆分开理解,基础是文化,重在变迁。那么对于“文化”一词的解释,中国和西方亦有很大不同。《说文解字》载:文,错画也。象交文。今统作纹。西方学者历来对“文化”一次含义的探讨用力颇深,根据剑桥大学Don Cupitt考证,英文中的“culture”

    卷宗 2018年25期2018-11-07

  •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
    力量兴起,这就是吐蕃吐蕃军队从青藏高原打马而下,两度占领长安,开大唐未有之先河。一代名将郭子仪面对吐蕃,也无可奈何。最终,吐蕃被一个书生制服,走向没落。这个书生就是韦皋(gao)。一韦皋是杜陵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他出场时正逢乱世。当时,大唐内部发生泾原(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兵变;外面则有两大敌对势力,一个是吐蕃,一个是南诏。泾原兵变的发起人是叛将朱泚,他带着哗变的士兵占领长安,将唐德宗赶了出去,自己登基称帝。朱泚觉得天下已经非他莫属,决定招降韦

    百家讲坛 2018年7期2018-08-23

  • 试析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艺术嬗变
    花霆【摘要】吐蕃统治敦煌为敦煌石窟艺术带来了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变化,石窟艺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在题材、色彩、布局等方面呈现出一种密宗艺术的风格。从敦煌石窟艺术的嬗变中可以推演出吐蕃统治敦煌的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历史变迁痕迹。【关键词】吐蕃;敦煌石窟;佛教一、吐蕃与敦煌之间的渊源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在唐帝国兴起于关中大地的同时,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帝国也在悄然壮大。吐蕃是七世纪初兴起于藏区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其在藏区政权的确立使得佛教在藏地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影响藏

    丝路视野 2018年19期2018-05-14

  • 吐蕃统治敦煌西域时期雇佣契约研究
    内容摘要:吐蕃统治时期的雇佣契约已经广泛的出现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家务劳动以及运输、贡赋、劳役等领域,契约内容完备、条款齐全,双方的责权利清晰明确,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程度。此时,农业领域里的雇价一般按每亩或十亩为单位支付,刈麦必须在收获季节的一个月内完成。雇人代役与其他领域的雇价,雇主各按不同的佣作内容支付相应的工价。雇价的支付,汉文契约中一般是麦,古藏文契约中是青稞、小米、麦、酒、绢等。从雇佣双方的利益看,受雇者可通过雇价偿还债务或改善生活条件,而

    敦煌研究 2018年6期2018-02-24

  • 敦煌本《六门陀罗尼经》研究
    ;六门陀罗尼经;吐蕃中图分类号:G256.1;B9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5-0077-08A Study on the Dunhuang Version of Liumen Tuoluoni Jing——Researches of Middle Tang Esoteric Buddhist Texts(IV)ZHAO Xiaoxing KANCUO Ji WANMA Xiangjie(Dunhuang Text

    敦煌研究 2017年5期2017-11-17

  • 韦皋经略西南始末
    诏背唐投蕃,联合吐蕃入侵西川,对唐朝的西南边防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扭转在西南地区的不利局势,唐王朝任命韦皋为西川节度使。韦皋到任后,一方面大力加强对西川的经济、军事等建设,另一方面了解南诏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招抚南诏,最终瓦解了南诏与吐蕃的联盟,使南诏重新归唐。韦皋这些经略西南的措施,巩固了唐朝的西南边防,同时由于民族政策得当,促进了西南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关键词:韦皋;唐王朝;南诏;吐蕃;民族关系韦皋担任西

    魅力中国 2017年42期2017-10-30

  • 西夏擦擦与藏传佛教关系研究
    西夏擦擦 佛教 吐蕃擦擦(tsha-tsha)是藏语的音译,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也有一些带有藏文或者梵文的经咒。擦擦的历史久远,据图齐在《西藏考古》一书中考证:在塔内存放擦擦的习俗,最早是起源于古印度在石板塔肚存放圣物这种风俗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保护和藏匿的作用,也就是说它与佛塔是密切相关的[1]。由于它体积较小、携带方便,是僧人在传教的过程中重要携带的“圣物”。一、社会背景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人为主体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自称大夏国,或白高大夏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7期2017-07-21

  • 毗沙门天图像流变路线研究
    别途径于阗地区和吐蕃地区。关键词:毗沙门天 于阗 吐蕃 持物中图分类号:J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66-03佛教神祇系统中的四天王守护四方,本文所探讨的毗沙门天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天的梵文为Vaisravana,毗沙门为梵文音译,意译作“多闻”,其原型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天神俱毗罗(kubera)。俱毗罗是守护北方之神,同时兼为宝藏神,早在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就已经出现。佛教兴起后,将其吸收,在佛教中他亦保留

    艺术评鉴 2016年19期2016-12-24

  • 从长安陷落到清水会盟看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长安陷落;唐朝;吐蕃;外交关系一、长安陷落的过程及原因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九月,“安史之乱”刚被平息,吐蕃便借机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唐朝的边疆再次被蚕食。冬十月,吐蕃进攻至泾州,唐朝守将高晖献城投降,并引领敌军深入关中,直逼长安,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日将在盩厔与吐蕃接战,“自辰至酉,杀蕃军数千,然其徒多殒”。此时的唐代宗面对即将进入长安的吐蕃军队束手无策,仓促任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8期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