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合作技能是合作落到实处的保证

2009-05-22 09:22刘红英
江西教育B 2009年5期
关键词:诗篇李白技能

刘红英

编者按:作为一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风景,教师经常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搞几分钟小组合作,如同走过场一般,合作学习存在“重形式、忽实质、缺实效”的现象,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让合作学习的“合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讨。

时下不少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无效果,有内容、无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的缺乏与低下是主要原因之一,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优、更实,就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一是让学生学会方法和确定步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如在《林海》一文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读),教师可这样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合作研读的方法和步骤:①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②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③交流补充;④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并练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教师只宜适当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学习偏离轨道、远离目标。二是指导学生善于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先收集整理一些资料信息,收集的信息越多,知识面越广,学生才会有东西和同伴分享与交流,从而更乐于与他人合作,为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学生会收集、善分析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与参与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去指导学生收集与分析信息呢?应从收集的内容、收集的渠道、怎样分析这三个方面去引导。如在组织语文活动课《读李白诗,品诗仙韵》时,由于李白一生留下了900多首诗,如果仅靠课堂40分钟完成对李白诗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分别按“愁绪篇”“山水篇”“友情篇”三类搜集李白的诗,然后在课堂上自由组成三个阅读小组,先在组内每人吟诵自己搜集的诗,品味心中最喜爱的诗,然后各抒己见,发表对诗仙、诗作的感慨或感受。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品味了自己搜集的诗篇,而且通过共同交流,积累了许许多多李白的千古佳句,对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及其诗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去收集李白的诗篇,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没有对李白的诗篇进行有效积累,课堂的小组合作也就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再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实际意义。“会合作”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活跃,课堂因此而精彩纷呈,“会合作”还将是学生受益终身的基本技能。未来的竞争需要团队精神,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达到预期目标,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永远是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徐坊学校)■

猜你喜欢
诗篇李白技能
时光的诗篇
中华诗篇
雪峰山诗篇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