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解读教育的真谛

2009-05-22 09:22张占英
江西教育B 2009年5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校长活动

张占英

用活动和课程带动,精致而舒展地培养学生

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跳着民族特有的舞蹈,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学生按班级依次闪亮登场。当每个“民族”队伍经过主席台时,都有一个精彩的展示表演,主持人同步详细介绍这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孩子们享受着与一般运动会不一样的快乐,既充满了体育本身的快乐,又真切体验了中华文化和民族情感。而当“羌族”方队经过时,主持人提议:向羌族人民在“5·12”大地震中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表示敬意,全场爆发出最为热烈的掌声,许多人眼里都闪着泪光。

这是记者来到广州实验学校采访,看到的该校小学部“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

“知识育人依赖于课堂,而文化育人依赖于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校长雷丽霞断言,“假如让一个孩子当一回旗手,他肯定终生难忘”。

学校要求每项活动都有创意、有主题,一项活动几项成果,“一定要有文化味儿”。为此全校各项活动都要先从征集活动方案开始,而且成为一个常规性工作。为了实施一个满意的活动方案,学校不惜将原定的5周年校庆推迟。于是,“男孩子节”“女孩子节”“民俗小制作展览”等让孩子们从心底接受和喜欢、又具有潜移默化教育功能的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活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合作探究性。”雷校长认为,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譬如为准备“少数民族运动会”,每个班的教师和学生会共同去了解自己所代表的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风俗、服饰、歌舞等,一起学习民族礼仪、制作民族服装、排练民族舞蹈,全面而立体地进行合作探究,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中国灵魂”。

雷校长说的“探究”,其实是以课程为载体的。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无论是唱歌、跳舞、书法、绘画、小制作,都作为课程纳入有组织的教学之中。

“现在研究分数的人多,研究教育的人少。”这是雷丽霞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这反映了她内心一种很深刻的焦灼和忧虑。也许正因为如此,她的头脑多了份难得的清醒,始终把学生的成长,看得比成功重要。她所追求的,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分数之外的东西”。

学校针对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分步实施培养计划:对小学提出“六年影响一生”,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共有81个好习惯和32个教养细节,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三年改变一生”,重点帮助青春期的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变关键期、危险期为提升期、飞跃期;“高中三年成就一生”,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

雷校长说:“培养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和人生态度,对孩子要以纵向评价为主,自己和自己比,我们的主张是‘进步就是优秀,追求每一个孩子、每一天、每一节课上的进步,我们的口号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些培养的方法,精致而舒展。对此,雷丽霞笑称她是学物理的,做什么事都讲究点、线、面、体。

让每个教师得到发展,用教师发展学校

金俐大学毕业那年,正赶上北大附中广东实验学校创办,她是第一批进来的教师。金俐说,现在再和大学同学聚会,大家都听她说;参加广州市“名班主任”培训班,她虽然来自民办学校,发言却特别受瞩目,成为了中心发言人。前些天到重庆讲课,有个女教师因故没有听到,回来看了她的课件后,专门通电话和她交流,两人结为朋友。“我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在广州实验学校成长。”金俐说。

“民办学校的管理实践,使我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多年来的教育模式的优势和弊端。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无论薄弱学校还是重点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永远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教师第一是学生第一的前提。”雷校长说,“我坚信校长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对自己的团队进行有效的引领,提供最大的有价值的服务,让每个教师得到成长,用教师发展学校。”

学校为教师设计了一个很简洁的成长路径:“干得好、写得好、讲得好。”雷校长认为,教师首先要高效工作,要“干得好”;更进一步要总结反思,要“写得好”;最终要交流提升,要“讲得好”。“只有讲,才能促进想”,“光干得好不行,还要写得好、讲得好”,“光好好干不行,干好了才行”。干、写、讲,由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在讲中反思,在讲中总结,在讲中提升。

“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努力地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学校这样要求教师,也是这样激励教师的。

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以研究课为载体,抓好“选、备、上、评、写、讲”的过程训练,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的有效教学之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改进课堂学生的学习面貌。对于研究课,雷校长要求研究主题明确,评价标准和追求目标明确,研究点集中,逐步深化,“重结果,更重过程”、“只求突破,不求完美”。

早在北京工作的时候,雷丽霞在教育安全研究上就卓有建树。到广州后她不断发扬自己的优势,引导教师写教育案例,既把它作为一个学校科研的过程,又把它作为教师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的过程。雷丽霞要求遵循“近、小、实、急、趣”的原则,引导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转变思维方式,提升教师的“学生观”,创设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情境。她亲自培训学校“教师报告团”团员,主持试讲,点评修改,反复提高,往往让教师的理解产生质的飞跃。学校以班主任班级建设经验报告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工作思路交流会,课题组经验交流会等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竞赛,让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成长。

学校为教师搭设发展平台,聘请优秀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为兼职研究员,成立名师工作室、教改能手实验室,落实名师培养工程,把国内外知名教授院士、专家学者、名师名家引入校园,让师生见名师、见高人,不断提升境界和品位。也把学习者引入校园,广泛交流,互相提高。同时,支持教授走出校园,走出广州,走向全国,应邀到各地作报告、介绍经验,上示范课,让教师在思想碰撞中迅速成长。

雷校长坦言,自己就想把教师都培养成为名师、名家、名人。教师发展了,学生就发展了,学校就发展了,教育就发展了。

要把孩子应该的,变成孩子喜欢的

在广州实验学校,网站是学校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学校的各项管理、教师的学习和交流、学校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依靠网络进行。就连作业也是教师在网上布置,学生在网上答题提交。

“孩子不爱做作业,喜欢玩游戏,我们就对网络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孩子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它本身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譬如打游戏有竞争,有情况反馈,有奖励,有挑战性,有排行榜。于是我们就把这些因素设计到作业中,让孩子在网上做作业,一步步闯关,上排行榜。”雷校长说,“我们搞教育,就是因势利导,显示出应有的智慧,要把孩子应该的,变成孩子喜欢的。”

“寻找我们的遗憾,让孩子远离遗憾。”这是学校发起的一个活动。教师们找出了人生和教育中许许多多的遗憾,许多人回忆自己遗憾的时候泪流满面。他们似乎突然发现,那些遗憾往往很小、很简单,譬如学生时代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想上台表演,想当一回班干部,很容易实现却没能实现。从切身体会出发,教师们对教育进行深刻反省,懂得了教育的神圣和庄严,懂得了让孩子远离遗憾有多么重要。

“老师下海,学生上岸。”这是学校对教师一个很独特的要求。学校要求教师到“题海”中遨游,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摸索出最简洁和管用的方法,让学生容易吸收和掌握。把学生的作业题量降下来,让他们“脱离题海上岸”,轻松地获得知识,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位教师批改作文时,看到学生进步很大,就情不自禁地给家长报喜。习惯了听老师告状的家长,拿起电话就连声说“对不起”,当知道是报喜的电话时,喜极而泣。雷校长知道后,对教师响亮地提出:“让报喜的电话响起来。”她说对学生就应该这样即时激励,因为教育和培养孩子的主要任务,应该由学校和教师承担,我们要服务于家长的安心工作。

一位学习不好的孩子喜欢体育明星。过生日时,他意外地收到一份来自班主任的特殊礼物——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有电脑组合而成的一张张照片,每一张他都在自己喜欢的姚明和乔丹中间。孩子激动得哭了,说他要把这本相册保存一辈子。过母亲节时,孩子在参加“报答三春晖”主题班会后,回家叠了一盒幸运星,放在了妈妈的床前……

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故事,还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不断发生着。(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30日)■

□本栏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jxjylxl@126.com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校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论校长的修养
绵竹实验学校
大英县实验学校
自贡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