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滨:一道朴实灵动的风景

2009-05-22 09:22罗贤良
江西教育B 2009年5期
关键词:海滨阅读教学语文

熊海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在2006年荣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活动一等奖后,名声鹊起,频频应邀到全国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展示他的语文教育。北京的“两岸四地”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南京的“现代与经典”教学研讨观摩会、广州的“名师大课堂”……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他年轻潇洒的身影,享受到他精湛的教学艺术。

对于这样一颗 “异军突起”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星,全国一些语文教育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众多教师也都交口称赞,左一个“佩服”,右一个“折服”。熊海滨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怎样的特色,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到江西师大附小,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

采访主要围绕他的几节语文课展开。

《北京的春节》:朴实灵动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打磨而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艺术品质,它一旦形成,就会弥散在这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的所有领域。

2007年冬天,北京瑞雪纷飞,熊海滨带着《北京的春节》一课,应邀在第六届两岸四地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展示。这是一节让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教学课,它一扫一个时期以来极力煽情、“得意而忘言”、过于表露教师才华的语文公开课的风气,折射出“两岸四地”中大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新亮色。

工具人文两相宜,熊海滨认为这是语文课堂的理想状态。他的这一节《北京的春节》就把这种理想状态演绎成了语文的教学现实。课堂上,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各抒己见,真正学有所获;热闹场景的营造,将学生带入过年的情境中,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场景,让年的味道弥漫在整个课堂;对老舍语言的品味,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中感受到它的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浓浓的京味儿,并能用读较好地体现出来。

《北京的春节》一课可圈可点的精彩很多,每一处精彩也都是语言学习与文化熏陶的浑然天成。课中的一个片段是——

熊海滨问道:“哪里写得好?大家来谈谈。”

有的学生说:“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这一句写出了除夕的味道,好像整座城市都笼罩在香味当中。”

有的说:“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这句话写出了颜色,火红火红的,很喜庆。”

有的说:“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里不仅有灯光的色彩,还有声音,我不禁想到一个词:震耳欲聋,真够热闹的。”

熊海滨在聆听学生的心声和分享他们感受的同时,也不时地插话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是年的味道。”“这是年的色彩呀!”“结合自身体会谈到了年的声音,多热闹!”

当一个学生说到“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团圆饭。这热闹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时,熊海滨再也抑制不住激动,说“棒极了!这正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也是中国年的情味儿。让我们一齐走进这热闹而又喜庆的除夕之夜。(播放爆竹音效和喜庆乐曲)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场景?”

学生说:“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开心地放着鞭炮。”“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欢庆。”“我似乎看到了人们点着灯笼在那儿游玩。”“我似乎看到了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着各种美食。”……

课至此,熊海滨如江河奔腾的情感,便随着一声感慨喷涌而出:“是啊,这真是‘色、‘味、‘声、‘情齐全的除夕之夜,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于是他引读“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生接读……“这还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生接读……“这更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生接读……

熊海滨说这堂课并不是他17年教学生涯中最满意的,但它给现场听课和后来从录像中观摩这一课的老师们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是他已经成熟的教学风格——朴实灵动、情满课堂。

熊海滨朴实灵动的教学风格是以语文教育实践对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核心理念的诠释,他的语文课堂也总是从这样的高度去“鸟瞰”、去“驾驭”,因而也总是流溢出朴实和灵动交相辉映的艺术色彩。

《学写新闻报道》:板块组合的课堂结构

2007年全国小学语文“本色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昌市举办。于永正、支玉恒、窦桂梅、王崧舟等一批著名特级教师也都在这次研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阅读教学研讨课。熊海滨执教的是《学写新闻报道》,这是本次观摩活动唯一的一堂作文教学课。这节课上得和他的阅读课一样朴实灵动而情满课堂。教师们说整堂课就是一个动感地带,留给学生和听课教师太多的感动。

这节课也留给熊海滨自己太多的感动。他在作课后的简短说课中,首先说的就是他的感动:“上完这次作文课,心中溢满着感动。第一个感动来自于学生的无拘无束,看着他们在我营造的一个个体验活动中快乐地习作,我觉得欣慰且愉悦;第二个感动来自于课堂的精彩生成,孩子们和我一起经历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真切的情感体验,习作能力明显提高,这让我快乐得像个孩子。”

可以说,全国性的本色语文观摩研讨会是展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大雅之堂”。一位执教教师在上完课后能有这样好的感觉,听课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也都被真实感动着。这样的“风景”难得!

这节课,熊海滨不是在教作文,而是在让学生体验作文。

为此,他设计了七个体验板块:明确概念,体验新闻魅力;例文引路,体验报道特点;互动合作,体验报道过程;自主尝试,体验报道写作;多元赏析,体验修改乐趣;延伸课外,体验报道功效。这七个板块把写作与体验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写法”由认知到尝试直至掌握,而“体验”一直与之相随。“写法为线,夯实基础;体验为珠,激发情趣,串起片片精彩”。这是本次作文课最大的特色。

记者记录下“多元赏析,体验修改乐趣”体验板块中的一个镜头——

熊海滨在学生欣赏了各自新闻报道习作的标题后,组织学生围绕开头、经过、结尾三部分以及全篇,以“PK”形式进行比赛。

学生李甦说:“我觉得我的经过写得非常好。”她读“经过”,掌声四起。

黄诗蓝读她的“经过”,师生鼓掌。

两个学生读后,评价便开始了。

一生说:“我认为李甦的经过写得更好,因为她不仅在经过中交待了大致情况,而且她用的词语非常好,比如在最后她说这个MP3把大家的魂魄都勾走了,这比喻(并非比喻)用得非常贴切,告诉我们MP3对我们学习的危害性有多大。”

一生说:“我是黄诗蓝这篇作文经过的忠实‘粉丝。我觉得黄诗蓝这篇报道的经过写得好。因为他用了列数字的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更能衬托出这次图书交易会的热闹场景。”

熊海滨是在组织学生、更是在分享学生的体验:“你看多会评啊,他不仅知道围绕着经过应该写大致情况来评价,而且还知道谈自己的独特感受,那个,什么词来着,哦,把魂魄都勾走了,这个用得特别好。他还谈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真棒!”

“哟,你听得真仔细,还知道修辞方法,可见你的文学功底真不错,那李甦和黄诗蓝到底谁是写经过的最精彩者呢?”

《学写新闻报道》中的七个体验板块串起了教学过程的片片精彩,组建了又一个情满课堂的动感地带!

“把一节课的程序设计成几个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小的目标,围绕着这个小目标开展听说读写思的活动,不仅板块内部的程序可以灵活变动,就是板块之间也可以适当调动。这就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熊海滨说。

板块设计是熊海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一大特点,在他的许多语文课中都设计了能体现因文因人而异的、闪耀着他的教学艺术光彩的教学板块。

《少年闰土》:贴近学生的导学智慧

“站上全国阅读教学大赛的舞台,我整整盼了十年!其间的苦与难,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从崔峦老师手中接过奖牌的一瞬间,泪水不禁从眼角渗出,心里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呼喊:我终于做到了!”

这是三年前熊海滨接受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颁奖时的内心独白。他很激动,不仅因为执教的《少年闰土》荣获一等奖,在掌声和赞美声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还因为语文教学这一路走来备尝艰辛,真正尝到了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滋味。

《少年闰土》一课最大的成功,莫过于熊海滨贴近学生的导学智慧。

“四角的天空”是课文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短语,历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教师都作出这样的处理:出示“四角天空”图片,让学生想象这像什么;学生自然会说出“井底之蛙”“笼中之鸟”。但在熊海滨看来,总觉得是教师强加的,不是学生的体悟。他想这个教学细节的处理要做到踏雪无痕,就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几经尝试,他设计的一个情境是想象闰土在干那些稀奇事的时候,“我”在干什么。于是学生就有了独特的带着自己体温的领会。

学生说:“闰土在干那些稀奇事的时候,‘我在背书。”“‘我在睡觉。”“‘我在墙角捉蛐蛐。”“‘我在练写字。”“‘我在望着天空发呆。”……

在《少年闰土》教学中像这样体现熊海滨贴近学生导学智慧的一个个细节,使整个课堂灿若星空。

为了登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讲台,熊海滨“整整盼了十年”;也可以说,为着《少年闰土》的教学,他也整整准备了十年。

这十年,他读了大量的书。读经史之类的书,从《大学》《中庸》至《唐诗》《宋词》《元曲》,他爱由字词产生联想,悟出了这些国学著作的韵味,课堂上也多了些引经据典、古香古色的书卷气息。读一些杂书,如小说、文艺小品、散文、《故事会》等,这些书的品读为他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变化——朴实中有了些灵动。读教育杂志,他足不出户,遍览学校阅览室里的各种小学语文杂志,领略各地名师的教学风采和专家的不同风格,课堂也便成了他的演兵场,边实践边反思的实验田。

这十年,他听了很多课。转辗南北,听四大名师、中生代名师、青年名师的课,关注名师们对文本的解读,剖析他们个人风格的形成,解读他们对同行的超越。听省、市的公开课、研讨课,他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思考他们是怎样设计的,这种设计的优劣何在,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做。听学校老师的课,他注重的是常态下怎样做才是有效的,与老师们共同研讨,探索出适合学生、学校的教学路子。

这十年,他成了杂志的兼职编辑。这种经历让他更了解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才是学生需要的”,也让他作为学生的朋友,去探索他们的世界。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热门话题是什么……这些对他的语文课堂产生的积极影响则是愿意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导学。

这十年,指的是1996年至2005年的十年间。熊海滨把它称为蛰伏期。教师们在这十年里也没有看到熊海滨这个曾经的“获奖专业户”站在省内小学语文教学竞赛的领奖台上。如今,他捧着《少年闰土》的奖杯,站在全国第六届青年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领奖台上,自然是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少年闰土》一课获奖后,熊海滨在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加匆忙而红火。他执教的《北京的春节》《匆匆》《长征》《老人与海鸥》《学写新闻报道》……在小学语文教坛上留下了让人心灵悸动的经典。但愿熊海滨走得更远,更接近语文教育的本真,让中国小学语文教坛那瑰丽的长卷里留下更多属于他的朴实灵动的色彩。

□本栏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jxjylxl@126.com

猜你喜欢
海滨阅读教学语文
夏日海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