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科技政策

2009-05-25 02:20程如烟
民主与科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科技

程如烟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从房贷市场漫延到金融市场,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很多行业感受到寒冬的来临。

金融危机对科技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其对科技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金融危机及其对公私金融资源、实体经济的后续挤压所导致的GDP增长乏力和经济环境恶化,造成科技企业遭受重创,研发经费短期缩减,新办创新型企业融资困难,科研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

1.高科技企业受到重创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科技产业遭受重创,包括汽车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2008年全美汽车销售量跌至25年来最低,全年销售额估计仅为1080万辆,低于2007年同期1610万辆。信息技术产业由于全球个人电脑销量迅速枯竭,2008年销售量大幅下滑。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G)的预测,2009年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等个人电脑的全球交货量将比原先预测的1874亿台减少5.2%。

同时,科技企业股票的大幅降低使科技企业的资产大大缩水。反映科技股走势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2007年底的2700点左右降至2009年3月的1300点,缩水了一半多,英特尔公司的股票价格从2008年初的23美元降至2009年3月的12美元左右。IBM公司的股票价格从2008年7月的130美元降至2008年11月的近70美元。微软公司的股票价格从2008年4月的32美元降至2009年3月的15美元左右。

2.研发支出增度下降甚至停滞不前

受经济下滑、股票市场缩水、销售额下降等影响,很多公司削减了研发支出。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表示,全球大公司几乎有一半收缩了2009年的技术支出。美国权威研究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估计,美国产业界的研发支出2009年预计为2570亿美元,扣除通胀因素后比2008年降低1.3%。俄罗斯国家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协会2008年10月28日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大型集团公司对创新投入减少50~60%。

同时,由于很多问题都需要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因此,一些国家的政府研发预算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据预测,美国联邦政府2009年的研发支出为990亿美元,比2008年有所降低;俄罗斯政府2009年的研发投入将减少5~7%;加拿大联邦政府科技支出从2006/2007年度的96.6亿加元降为2007/2008年度的95亿加元,而2008/2009年度科技支出和年初的预算相比,下降幅度更大。

此外,一些研究基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降低了对研发的资助力度,如欧洲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基金威康信托基金(Wellcome Trust Fund)宣布,其2008/2009 年的研发预算将缩减至5.9亿美元,比2007/2008的6.2亿美元减少了3000万美元。

由于政府、企业、研究基金纷纷降低了研发支出的力度,所以,全球研发支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国际数据公司(IDG)已经将2009年全球研发开支增长率预测调低到2.6%,低于原来估计的5.99%。美国权威研究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预测2009年全球研发开支的增长率为3.2%,扣除通胀因素后实际上将没有任何增加。

3.风险资本市场低迷,高技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投资高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风险决策,由于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许多风险投资公司纷纷撤出高技术投资领域,风险资本市场低迷。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报告,2008年共投入风险投资资金28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8%。英国风险投资协会(BVCA)2009年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风险投资家认为,与2008年相比,2009年英国的风险投资资金将有大幅度减少。

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了天使投资群体对新创公司的投资。根据北美天使投资人专业协会——天使资本协会(ACA)的统计,2008年,天使投资比2007年至少下降了10%。2008年每个天使投资群体的平均投资额为172万美元,低于2007年的194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企业的风险越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越严重。生物技术产业属于风险很大的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该领域的融资更加困难,甚至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截至2008年9月份,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筹措的资金数额比上年同期减少了97亿美元,为82亿美元;风险投资基金减少了16%,为29亿美元。业内人士和投资者深表忧虑,因为这意味着几十种有潜力的在研药物的相关研究将被迫停顿或取消。

4.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加剧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金融部门和制造业裁减的人员数量还在增加,并拖累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服务业等行业,加剧了专业人才流失。

2008年,很多高技术公司都进行了裁员,进入2009年后企业裁员更呈愈演愈烈之势,各大企业纷纷宣布将大规模裁员。美波音公司宣布2009年裁员1万人,英特尔公司1月21日宣布将裁员5000~6000人。微软公司1月22日宣布在未来18个月内裁员5000人,NEC公司2009年1月31宣布将进行经济衰退以来最大规模裁员,预计规模超过2万人,占该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的13%左右。葛兰素史克(GSK)2月2日宣布裁员6000人。虽然当前企业大量裁员,但遭到裁减的主要还是行政管理人员、蓝领生产工人、辅助服务人员等,作为科技企业“发动机”的核心和高端技术人员,尚未发现受到裁减。

同时,受政府研发预算下滑的影响,一些研究机构不得不削减研究人员数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由于近年来的经费实质是负增长,对生命科学领域的资助强度和覆盖面大为削弱,使得这一领域研究人员平均收入大幅降低,人才向其他领域以及美国之外流失的现象逐年上升。在高能物理领域,由于缺少对大科学装置运行经费支持,一些国家实验室已经考虑对员工实行强制性无薪休假。

各国的应对策略

为了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除了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贷款利率和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措施之外,各国政府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1.力保不削减政府科技投入

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经济危机期间,来自企业界的研发投资会因经营环境恶化而大幅削减,此时政府逆势大幅增加研发和教育公共投资对战胜危机、换取未来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当前,很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研发经费不是“支出”而是“投资”,是战略性投资,是对未来的投资,因此,要力保政府研发预算不削减或少削减,有些国家甚至还在增加研发预算。如日本政府2009年度的科技预算比上一财年增加了6.7%,英国政府力保2007年提出的2009/2010财年科学预算比2008/2009财年增加5.3%的目标得以继续实现,法国政府承诺2009~2012年期间政府公共财政研究与创新投入每年增加18亿欧元,确保本届政府期间R&D投入增长40%的目标,芬兰2008年底通过的关于芬兰教育、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的新的战略报告设定了2011年芬兰研发强度要达到4%的宏伟目标,其中1.2%来自公共部门。

2.把绿色能源和技术作为重中之重

在当前金融危机和全球变暖并存的环境下,各国都把目光瞄向了绿色能源和技术。绿色能源和技术不仅能够减缓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而且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绿色职位,带领各国尽快走出当前的经济下滑局面,并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在奥巴马政府刺激美国经济的一系列政策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技术。奥巴马政府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供应、氢能、清洁煤等诸多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希望能够引领一场绿色技术革命和发展新能源经济的新浪潮。在欧盟经济复苏计划中,特别强调要“绿化”欧盟的创新和投资,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计划提出了“绿色汽车伙伴行动”、“能效建筑伙伴行动”和“未来工厂伙伴行动”来推动绿色创新。法国为发展节能环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投入巨资大力发展洁净汽车,启动可再生能源新计划,扩大生态奖惩措施的范围等等。韩国决定到2012年投资约6万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氢燃料电池、煤炭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IGCC)、核能及化石燃料等清洁燃料、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等等。

3.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各国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普遍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在科技日益重要的今天,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措施。

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各国尤其重视宽带的接入和建设。有学者指出,如同19世纪末的铁路建设和20世纪中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对当时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样,21世纪初宽带技术的大发展,就像架设信息流的高速公路,它的影响将不会仅局限于通讯产业,而将惠及整个经济,并改变人类社会的商业模式、经营流程与服务内涵。此外,多份研究报告指出,在经济不景气时,宽带技术越发展,就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认为,宽带技术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年美国的就业率就能增加0.2~0.3%。而相关领域的信息技术投入又能带来更多的就业。

鉴于宽带技术对经济和就业的巨大影响,各国在其应对危机的刺激经济计划中,都把宽带建设作为重点之一。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提出要鼓励建设下一代宽带,同时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系统、公共安全网络、智能电网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把加快全民高速互联网建设作为其经济复苏计划的重点行动之一,提出要利用公共资金,为市场失灵的低服务和高成本地区提供宽带接入,目标是2010年实现高速网络100%覆盖。法国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而于2008年10月出台的“2020数字法国”计划也提出要加大宽带普及,目标是到2010年让每个法国人都能够通过宽带上网,同时,改善学校的上网条件。

4.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度

历史表明,危机时期也是人才抄底的最好时期,二战后期,德国大批的科技精英被运到了美国;石油危机时期,日本企业家在纽约大量收买工程师和科学家;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的期间,前苏联成功实施了人才抄底行动。这种人才抄底大大提升了本国的科技实力。目前,很多政府已经意识到,金融危机的蔓延会导致本国科技人才的流失,为此,很多国家出台了一些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措施,以避免本国人才被其它国家抄底,同时把他国的人才吸引到本国来。

为避免本国人才被其它国家抄底,很多国家采取了加大科技投资、进一步完善科研条件等措施,以留住本国的科技人才。美国新总统对科技的重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以及放开干细胞研究限制等措施将为美国塑造更加有利的科研环境,从而留住并吸引科技人才。为阻止澳洲优秀青年人才被吸引到欧美等国家的现象,澳政府设立了“未来研究奖学金计划”,支持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在该计划下,从2009年起未来四年内,政府将拨款3.26亿澳元,资助1000位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其它国家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为吸引他国的人才,很多国家决定修改移民政策,放松对技术移民的限制。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认为,美国现有的针对海外高技术专业人才的6.5万个H-1B签证配额过低,必须进行全面的移民改革,实行更宽松的绿卡政策和临时签证政策,增加合法移民的数量。法国政府2009年初推出了新移民政策,希望能在未来二至三年内,将法国外来移民当中的专业人才比例,从目前的7%增加至50%。意大利中央政府为吸引意大利人返回祖国,对返回意大利工作的科研人员设立了专项奖励机制,并为在意大利境内从事科研活动的外国人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印度为吸引在美印裔科技人才,开通了网站www.piousnetwork.com,网站的目标是吸收1万名以上的在美印裔科技专业人士成为会员。

5.利用税收政策促使产业升级

此次金融危机使很多产业受到了影响,也使很多发达国家的整体实力大为削弱。为此,很多国家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加大了税收减免政策,一方面希望尽快拉动本国经济走出下滑的轨道,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希望促使本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做准备。

在促使产业转型的税收政策中,最重要的是研发税收抵免,很多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加大了研发税收抵免的力度。如美国、法国等。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倡议研发税收抵免永久化立法,这将给美国产业界,尤其是美国制造业继续投资于研发和创新活动带来更大信心,提升美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促使美国产业升级。自2008年,法国开始改革“科研税收信贷”政策,以加大企业投资研发的积极性。2004年起,这项税收优惠的减免幅度为R&D投入的10%。这次改革决定把税收减免幅度更提高到30%;对于过去5年内第一次申请税收信贷的企业,第一年税收优惠更可高达50%。如果企业研究项目委托公共研究机构,研究投入以双倍计算。

此外,对于重点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很多国家也采取了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其发展。为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美国将对从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研究的公司提供税收优惠,同时政府以7000美元的抵税额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欧盟为大力发展绿色汽车,建议各成员国降低低排放汽车的登记及流转税,促进旧车的淘汰。印度为减缓金融危机对其支柱产业IT产业的影响,决定在以往对软件服务业十年免税政策的基础上,再延长免税政策一年,即将2009年3月到期的软件服务业免税政策延长至2010年3月。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也是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时期。经过这场金融危机的洗礼,相信那些大力发展科技、利用科技进步推动产业革命并能选准支柱产业的国家有望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提高本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科技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科技在线
中国未来两年内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