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学校数学教育改革

2009-05-25 04:25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改革

张 玥

【摘 要】 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认真、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而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大数学教育改革力度,适度降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化初中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进入到新阶段。而随着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学校学生大部分是提前招生进来的,这部分学生入校时起点相对较低,文化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可是中职数学的内容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怯而止步,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但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改革中职数学教育势在必然。

一、中职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意志薄弱,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与初中相比职校数学的难度加大,许多学生适应力差,学习情感脆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

2、基础知识薄弱,表现在概念模糊,公式、定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加上表达能力差,运算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3、学习方法不当,不少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字迹潦草,解题不够准确,步骤不完整,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复习、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4、学习能力差,思维呆板,缺乏联想,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在问题面前往往茫无头绪,无所适从。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学习知识生吞活剥,不会灵活运用,往往只注重问题的结论,不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离

1、传统的工科数学教育基本上是知识传授型。忽视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被忽视了。

2、教学内容重经典、轻现代,重连续、轻离散,实际应用不足,运算技巧较多,教学模式单一。

3、教材内容体现不了专业需求,繁而不精。

三、针对差异、数学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1、强化初中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与弱化中职学习任务的完成

19世纪德国著名数学家H.G.Grassmann曾说过:“数学除了锻炼敏锐的理解力、发现真理以外,它还有另一个训练全面考虑科学系统的头脑的开发功能。”并指出:“数学的思考方式具有根本的重要性。简言之,数学为组织构造知识提供方法,以至当用于技术时,就能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生产出系统的、能复制的、并且是可以传播的知识。分清现行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坚持并发扬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弥补不足之处,正是当今世界范围的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数学课程的任务是:一方面使学生在初中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简单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需和够用的工具,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计算能力。据相关测试调查统计,中职学生约30%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40%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30%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其间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多同学“望数生畏”,因此,在中职教育的起始阶段,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让学生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实上“从低到高”来编制大纲与教材,即先研究适合于低水平学生发展的教材内容,然后随着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扩充,是国外数学教育中较为常见的原则之一。我们注意到有些中职新教材已注意了这方面的改革。

2、适度降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我们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发展的数学。基础的数学是中职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最基本内容,意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基础的数学也即统一性内容。适度降低统一性内容的底线,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学得会,使统一要求最终得以落实。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方向及专业特点而选学的内容。它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用性,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如机械专业对立体几何、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有所侧重;化工专业,对集合、数列、方程、计算方法、微积分等经常用到。实用的数学尽管在难度上高于基础的数学,但由于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强调学以致用,故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为学生所接受。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或有志对口升学的学生,拓展、加深学习数学内容,意在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为进入上一层学历学习做准备。这样,整个中职数学在兼顾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针对性的基础上,分成了两线三块:一条线是就业方向,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实用的数学;另一条线是对口升学,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

3、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与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实践,重训练、轻能力,这使得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雪上加霜。没有过程的结果,他们理解不了、接受不了;没有应用的知识,他们缺乏兴趣、巩固不了。其实,从普高到职高,数学教育的功能已从“筛”变为“泵”,已从以应试为主,转变为以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养成看书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措施。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章节的教材内容要粗读、精读、深读,对一些重要概念都事先要求学生预习,并在课堂上归纳升华,搞清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和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的能力,只有把获取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范围内,系统化、条理化、才能促进新旧知识的巩固、储存和应用。因此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完每一单元、每一章节都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归纳、提炼、通过整理同学们感到收效很大,有关数学知识不仅学得活记得牢,而且理解得也更加透彻;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练是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增强能力的关键。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试着以练为主,按懂、会、熟、巧的顺序分阶段有计划地让学生去练。在一些重点章节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留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去探讨、去创新。

综上所述,只有准确把握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正确认识数学课在中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下功夫搞好中职数学教育改革。今天,我们围绕改革过程中的几个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与思考谈了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更多的教师对中职数学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而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辨析,将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6.

[3]张顺燕.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J].数学通报,2005.44.

[4]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改革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