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2009-05-28 07:48徐欣凤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意识

徐欣凤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人类的贪婪和无知,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趋严重,而人类也频频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时时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呼声。因此,对学生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惟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深有感触: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文化工程。国家教委也从1990年把环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并指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教学中去。”由此可见,中国的绿色事业,中国的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现在的中学生是将来地球的主人,是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主力军。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育主阵地,发挥课堂独特的教育优势,对学生适时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从小形成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成为环境的小卫士,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

二、环保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深入挖掘环保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分析和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深入挖掘环保素材,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进行环保教育,做到文道结合,把学生培养成自然环境的小卫士。

在教材中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很多,有环境优美、造福人类的例子,如“三北”防护林,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它有效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有环境遭到破坏的例子。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该怎样做?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学习《生物间的食物联系》一课时,先组织学生讨论“大自然中能不能缺少老虎、蛇、老鼠等令人可怕或是遭人讨厌的动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意见不一。然后探讨“如果缺少这些动物的话,自然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后来通过学习课本知识,使学生明确: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组成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链,无论哪一种物种的灭绝,都会给其他物种带来影响,进而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使学生懂得人们长期乱砍滥伐森林、乱捕乱抓动物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是人类居住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要自觉抵制,坚决禁止。这样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必然增强。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认识

配合教学内容,确定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莱芜水质污染情况、大气污染情况、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白色污染、我市耕地面积减少情况、水土流失情况等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观察现象,收集资料,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补救措施。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感受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自觉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身体力行,自觉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三)结合相关节日,深化环保宣传和教育

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有关部门为强化环境保护,相继确定了不同主题的节日,比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还有“世界无烟日”和“世界卫生日”等一系列主题节日。教师应该就充分利用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资源,大力宣传节日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例如,伴随着3月12日的到来,应及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探讨植树节的由来,教育学生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爱护地球上的一草一木,并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和植树护花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会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四)环保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双轨并行

大力进行环保教育,一要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也要宣传环保成果和环境的好转。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环保标兵,开展环保大讨论,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总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的改善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学教师,要注重寓环境教育于教学之中,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和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学生身体力行,并带动家人和周围人群自觉保护环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e]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 271100)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保护环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