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5-28 07:48沈云激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创新能力

沈云激

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承袭了从中专到大专的嬗变,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遗留下不少本应属于基础教育的部分,我们学校也是。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相当于高级中学的课程设置,且又有别于基础教育。因而,教师不仅要依循新课程标准,也要结合各学科、各专业的职业特点,考虑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求,切实有效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任何一个学段都必须十分重视的。

1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意义

创新是人类根据需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创造出新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过程。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就是要改变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创新是科学最重要的本质,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要从小培养和塑造。创新能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培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把体育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体育课,“改”出学生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舞台。在传承传统教学中“合理内核”的同时,教师必须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发展需求,依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观念,革新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1.1课前搜集整理,温故知新,蓄势创新。在上课前,教师应亲自布置学生预习,尤其要重视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使他们在搜集信息中从源头上和外围上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奠定基础,从而降低教学难度,进一步为学生铺设创新的阶梯。

2.1.2课上巧设情境,启发引导,激发创新。教师课前要好好设计导语和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导语和不同形式的引入,会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激起学生创新的兴趣。开课后,教师恰如其分的导语或营造创意的情境引入,以及在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暗示,都会在学生心田中播下创新的种子。因而,在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时,要巧设“疑窦”,巧布“机关”,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挑战去学习和锻炼,从而发展学生智力,造就“生疑——质疑——释疑”的思维惯性,达到培养创新能力之效。

2.1.3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独立创新。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学习形式,有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使其初步掌握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在学习中可以把自己的独特见解与大家交流,其中有些做法就是学生独立创新的结果。所以,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由练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克服以往的满堂灌现象,切莫盲目强调所谓的“练习密度”。在重视身体训练之际,也要关注思维训练,让学生知道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也是心理的、智力的活动。

2.1.4强调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竞相创新。有了自主学习、独立创新的基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更进一步。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合作,竞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讨论中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可以在多种意见的启发下,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新想法、新点子、新见解。

2.1.5展示成果,正确评价,完善创新。由于受到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创新,有些见解可能合乎情理,属有效创新,但也有些见解属无效创新,是无稽之谈。可以采取师生共同合作方式,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然后让全班学生探究真谛,使其创新更完善、更有意义,对意见偏颇的同学要适时校正他们的思路。

2.2课外体育活动,“放”飞学生创新的翅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组织的有计划、有安排的,自主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项目安排因人、因班而定,注重学生个性的释放,兴趣的激发,是体育课堂的一种延伸。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学生文化课学习的繁重精神压力,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能力。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编自演体育游戏,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体育资源,包括教师、场地和器材等,自制、自创、自备体育器材,以增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对体育运动的情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业余训练,“纵”容学生创新的欲望

业余训练一般是学校组织有一定体育运动基础的学生进行的专项体育训练,目的是为了在校内外的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学校体育运动的骨干和体育活动积极分子。他们的个人技术和战术特点,以及训练中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学生集体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因而,体育教师应注意运动员的个性特征,有效地指导他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个人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在运动中不必过于强求动作的千篇一律,允许有个人的特色和创新。尤其是在诸如篮球运动等集体项目中,更应该发挥集体的优势,解决好尖子队员的核心作用和其他队员的帮衬作用,打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2.4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火”了学生创新的热情

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它对于营造体育教育的氛围,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作用很大。遗憾的是,许多学校,尤其是基层学校往往在这方面多有疏漏。在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中,教师每学期都应该会同院团委、学生会等部门一起,组织和发动一次体育节。可以发动学生参与一些宣传口号的征集,鼓励原创,让学生用自己的文艺作品,如诗文、书画、歌舞、小品等形式表达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喜爱,激发他们参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热情。留一些宣传栏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策划内容和设计版面。通过这些活动营造起来的氛围往往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指导意义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学生学习锻炼的指导者和楷模。体育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创新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底蕴,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渗透和迁移,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品质,更需要求异思维的睿智和积极探求未知事物发展规律的心理品质。因而,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3.1认真学习当前教育的方针政策,了解新课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要求,更新观念,锐意进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勇于探索,不畏失败。学生敬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教师,哪怕一时失败,学生也会喜欢其勇于创新的人格魅力。但是学生会采用各种方法去排斥一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不出错的教师,这是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

3.2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教育理论水平和技战术能力,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累雄厚的专业底蕴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功。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一样要做到与时俱进。在体育教育中应该把传统的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与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的体育运动融合在一起。所以,及时吸纳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诸如健美操、街舞、跆拳道等也是必须的。当学生面对的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时,教师就再也不用担心“牛儿羊儿不吃草,只是满坡到处跑”了。相信学生的选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以及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就是建立在自己雄厚的专业底蕴之上的,因为这些都来源于教师的专业引领。

3.3体育教师不能忘记课外阅读

许多体育教师不太喜欢读书,或者觉得没有多少时间读书。他们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打球或者其他健身活动中了,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体育教师,同时也是教师。我们能否成为一个站在一定哲学、人文或是科学高度上的引领者?是否在努力改变人们一些习惯的、狭隘的对体育工作者的认识?

作为体育工作者,也应该读一些哲学的、历史的、文学的、自然科学等课外书籍,用以提高人生品味,提高人格感染力,从而引领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体育运动的精神实质。[e]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 215137)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体育运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