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

2009-05-28 07:48林志俊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美术课想象美术

林志俊

小学阶段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美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门课呢?下面就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学生们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纯技能、技巧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教师很难找到答案。

教师首先应考虑的是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画了,我不会画!”笔者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自己他们知道的交通工具,现在怎么不会画了呢?于是,笔者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笔者,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笔者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摩托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

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学生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激起创作的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教师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

1.根据年龄特点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高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教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大师,顿时,场面变得热闹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利用电教媒体作为载体

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利用电教媒体,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

3.实地写生

现行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高年级的《用色彩画风景》等,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提高了。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美术课上,笔者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创作上还比较欠缺,但是,当笔者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笔者看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哪个学生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学生的天性。于是,笔者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从此,那个学生自信地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

教师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教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教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学生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学生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学生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学生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e]

(江苏省丹阳市丹师附小 212300)

猜你喜欢
美术课想象美术
快乐的想象
美术课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趣味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