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学

2009-05-29 09:04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3期

杨 杰

【摘要】语感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但语感和语感教学问题一直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促进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特别是正在逐步兴起的语感教学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如果,不弄清什么是“语感”,又怎么培养“语感”,也就是说教学会失去方向感,具体的教学行为会缺乏指向性。

【关键词】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风格感

Shallow talk th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Yang Jie

【Abstract】The language has become a core concept of reform: language course.But language and language teaching problem have been an a little bit hot problem of language educational circles.Carry on to this problem thorough of research and study,for promote current language education reform,especially and just at gradually rise of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have aggressive meaning.If,not the lane is pure what is “language”,again how development“language”,be also a preachment academic association to lose sense of direction,concrete of the teaching behavior will lack a direction.

【Key words】Speech;Language righteousness;Phrasing;Style

很多专家呼吁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但“语感”究竟是什么? “语感”这一概念在文学体系中被过分神秘化了,一线教师总觉得“语感”是只可意会的捉摸不定的东西,如果,不弄清什么是“语感”,又怎么培养“语感”,也就是说教学会失去方向感,具体的教学行为会缺乏指向性。 下面我依据语法界的常规分法,谈谈我对“语感”的认识:

1. “语音感” 汉语语音组织当其成功地富于个性地实现表达意图时,本身就会展现出特殊的美的世界。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朱子说:“韩退之、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处学。”到海峰谈文,说:“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思过半矣。”姚姬传甚至说:“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 语音感我以为有两种,一种是对可以高声唱读得外部音律节奏美的感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押韵的美,朗朗上口,有规律的声响给人一种整齐的美的享受。 山上有个洞/洞里有个碗/碗里有块肉/你吃了,我尝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翻来覆去念这段话,分明可以从这种语言的游戏里得到一种很大的快乐。虽然这首儿歌没有什么意思,但这些字放在一起,有一种很好玩的音乐感,这就是押调的美。 语感中还有一种是对适合“视读”的内部音律节奏美的感悟。沈从文致张兆和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立招人钟汗福,家住白洋河文昌阁大松树下右边,今走失贤媳一枚,年十三岁,名曰金翠,短脸大口,一齿突出,去向不明,若有寻找回者,赏光洋2元,大树为证,决不吃言,谨白。我一个字不改写下来给你瞧瞧,这些人若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 沈从文先生何以肯定写这则“寻人启事”的处于穷乡僻壤的人若多读点书,一定是个大作家。凭什么?因为这段文字无意中让人享受到一种脱离意义的纯粹语言内部的音乐之美。这种语言形象美的创造本领是作文不可缺少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撰文解释这种语言内部音律节奏美:“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普通人以为这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生感觉。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耳朵固然要紧,但是,还不如周身筋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极愉快的感觉。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会感觉局促不安。”

2. “语义感” 语义感有三个层面,意图感,意义感,意味感。 意图感主要适用于交际性言语中。日常生活中言语交际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把握意图的准确性。意图感强便能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言语中准确把握表达诸如告知、肯定、允诺、命令、警告、请求、询问、建议、威胁、劝告、说服、鼓舞、激怒、巴结、等意图。 意义感主要是针对事理语言而言的。意义感强的人,能因表意的需要在感觉的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事理语言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记叙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说明力求恰切、清晰、形象。议论力求明确、严密、深刻。这不是“字斟句酌”或“添注涂改”的遣词造句的技巧性问题,诸如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而是属于形而上层面的精神感觉问题。 意味感是针对情感性言语而言的。这里所说的情感不仅是指直接流露的具体的个人情感,而是指“客观化——外化”了的情感。意味感强的人能在感觉的层面直接生成言语表达心中复杂、微妙、隐蔽、“曲径通幽”的情感世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情感性言语形式是按照情感逻辑选择和组合语言的,因此它可能违反一定的推理逻辑,不同程度地偏离遣词造句的常规而有意造成“陌生化”,在情感性言语里崇尚一种富于原创性的个性美。即雅各布森所说的“对普通言语的有组织的违反”。

3. “语法感” 语法感是指对言语法则的领悟能力。语法感强的人不仅能对语言是否符合语法规则迅速作出判断,还能因为跟“大众”共同坚持一种表达方式反过来改变和创造语法规则。

4. “风格感” 语感的最高层面是个性的层面。语言风格感强的人能在语言运用中自然而然的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特色,即在文章中形成特殊的言语“气氛”,言语“格调”,如幽默、调侃、冷峻、朴素、华丽、凄艳、空灵、清新等。

总之,语感象一股流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增大它的流量;也有必要导引它流向既定目标,而不致使其随处漫流,从而影响它的冲激力。

收稿日期:200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