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中情景教学法的创设

2009-05-29 09:04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3期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法师生

秦 邕

为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推进有效教学的实施,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把情境教学法落实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很有必要的。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从教学的需求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来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就能突破以往教学方法上的“满堂灌”、“填鸭式”等唯智主义的框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且创设的情境应具有较浓的情感色彩,以达到动情明理的作用。所以,创设情境要十分强调情境的直观性与暗示性相结合。如何创设课堂情境,使思想品德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

1. 创设直观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社会环境或生活环境通过“剪辑”、“复制”或再创造后搬进课堂,诉诸学生视觉,给学生以道德感召。比如,小品表演类就是创设直观情境中的一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恰当地组织小品表演,能完成深化主题教育,还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得到美的享受,强化道德观念。例如在教《遵守公共秩序》这课,先让学生表演乘车让座的情景,乘客中有抱小孩的阿姨,有残疾的叔叔,有老人有学生。学生表演自然纯真,有的主动打招呼,把座位让给抱孩子的阿姨,有的让给有残疾的叔叔。然后,再让学生表演乘车不主动让座情景。如抱小孩的阿姨在刹车时不慎把小孩撞得“哇哇叫”,老人则由于站不稳而跌倒在少先队员身旁……在课堂上再现儿童熟悉的场景,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在情趣盎然的心境中接受教育,知道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丑的行为。

2.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习自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品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所感,而且还应有所开拓,进行探究性的积极思维活动。这就靠老师创设悬念问题并加以“点化”。例如在教《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分别显示“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众人拾柴会火焰高,而三个和尚却没有水喝?从而让学生明白原来集体力量的大小不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而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 创设协作情境,优化师生关系 情境、协作学习环境下的基于问题的教学,从教学模式上突破了传统的统一标准答案的框架。在情境中面对一个确定的中心问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认知过程,可以对问题产生全新的认识;学生之间、师生这间的密切协作与探究,有助于学习者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因此,创设协作化学习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优化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一课中,教师可通过制造师生之间的一场冲突为开头,以师生互换的方式让学生来处理这样的冲突,并在不同学生的处理冲突的方法中挖掘到师生之间更多的沟通方法和艺术。

总之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起到战略性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9-03-04

猜你喜欢
品德课教学法师生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麻辣师生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