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09-05-29 09:04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3期
关键词:规律解题物理

赵 蕊

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教育教研中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课题。作为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从会到悟的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

一是懂 懂,不是一种感受,不是一种“好像”;懂,也不是死记硬背,即使记住了,可能还是不懂。考查学生是否把某种知识真正弄懂了,首先要看学生能否用属于自己的简洁、清晰的语言把概念、规律或其他知识性的材料表述清楚,并能说出这些文字关键性的要点。这是懂的最低层次。其次,真懂不是看能不能说,而是看是否真正的把知识理解了,成为大脑已有的经验。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就会对似是而非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能说出对的依据和错的理由。

教师怎样教,学生才能懂?只有当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实际,教师的引导分析贴近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才有理解的可能,才更容易懂。这就需要教师去认真仔细地研究教学对象——学生,这是备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一点处理的好,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现代物理教学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据此,教学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及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大脑过滤”式处理,然后让学生自行总结,改正原有的对事物不正确的或模糊的认识,抽象出物理概念,相信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必然是不易遗忘的。其次,在课堂中要抓住学生好动、好求及有好奇心的特点,通过认真探究,实施规律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理论推导、作图等各种手段探究,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在探究中掌握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在实践中,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规律要比简单的传授亲切的多,实用的多,也牢固的多。

学生是否真懂?真懂的试金石是学生能否对各种关于概念、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说出所以然。适当的针对性反馈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错误认知的改正上面。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但不能进行题海战术。题海战术虽能提高应试分数,却必然会减弱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可持续性的学习物理,不能保护孩子良好的学习心理,最终会适得其反。

二是会 会,是在懂的基础上,能进行推理、分析、综合,能独立地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会,是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和解题技能训练出来的。要使学生会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进行很好的示范。示范什么?示范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以解题为例。审题完毕后整个思维过程的起点(破题点)在哪?这个起点就是设问。示范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要揭示整个思维过程中各细节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为什么这样想而不那样想?当然有时也可以按错误的或者比较繁琐的思路走一走,这样做往往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因为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物理学犹如迷宫,教师在示范思维的过程中,思维每推进一步,最好在此做一个醒目的记号,待示范完毕后再引导学生回头看,这时学生就会更清晰地看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维轨迹,进而帮助学生总结出这类问题的思维程序。至此,学生还没有达到会的最终目标。学生要发展创新,必须先继承,所以当教师讲完一道典型例题后,不妨让学生再独立地做一遍,并与教师的解题过程进行对比,从而初步内化学生的解题思维。这样做其实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去体会解题思维的内在必然性。

要学生会,就要作适量的练习题。练习什么?主要是练同类题。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批改,教师会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还会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教师不断进步的开始。若发现学生尚未真正会,则在评讲时,要点出导致错误的每个细节。再用一道题来矫正、巩固。其实一道题学生解不出来,他并不是完全不会,很可能是N分之一的细节导致了“满盘皆输”。因此,发现错误的细节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另外,在备例题时,至少要备二三道变式题,一是课堂巩固,二是课后体会。要说明的是,过量的练习只能提高学生的解题熟练程度,而不会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把握练习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必然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给学生造成过重负担,影响整体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三是悟 悟什么? 悟,是学习的最高阶段,是学生思维的升华。悟来源于对过程的深刻反思,悟的是思维规律。适量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所顿悟。几节课后,学生的收获不应是简单的会做几道题,而是能解决一类问题。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会学的愉快,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当新情景下的问题出现时,学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应,不至于手忙脚乱。总之,好的教学过程,才会有好的结局。结局不理想,过程必然有问题。而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自身的问题是极其困难的。有高人指点固然好,无人指点就只能靠自己了。靠自己的观察、学习、思考,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笔者以为,在教学实践中,不在于教师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不在于教师压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学生体会了多少,收获了多少。,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减轻学生负担,学生才会有所思、有所悟,才会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才会学地轻松,学地有趣味,才能发挥教学效果最大化。

收稿日期:2009-02-27

猜你喜欢
规律解题物理
留言板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找规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解规律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找规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