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2009-05-29 09:04牟晓荣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3期
关键词:差生学困生习惯

牟晓荣

数学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有文化就一定有数学,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很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困生”,一般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并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这里谈到的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学生。通过教学中观察、询问、调查,“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2)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意主动探究。(3)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数学基础差,结构不完整。(4)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5)依赖心理强,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6)懒惰,缺乏吃苦精神。(7)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8)意志不强。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良好的学习习惯。(9)认识水平低,思维能力不足。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连最常规的思维,最基本的接受能力都丧失了。

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对症施治是转化的关键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学困生的产生并非单纯客观存在,其实与家庭、环境、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转困生首先要做好调查了解的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教师,对于班上每一个学困生各方面情况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常常深入他们中间,沟通师生感情,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了解学困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况,了解学困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和态度,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家长对自己子女的看法、期望以及对学校、教师的要求。这样,很容易发现问题,然后,对症施治。

2. 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转化

2.1 消除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通过数学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本领”,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2 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告诉他们,数学其实并不是象他们想象的这么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当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2.3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3.1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的科学。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实验、教具、学具、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性质。

2.3.2 应该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困生的上课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3.3 优化课堂结构,根据教材,适当减小内容的梯度,将一些联系不太紧可以分割开来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小台阶”,以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

2.3.4 加强学法指导,构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2.4.1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2.4.2 重视对家庭和环境的考虑,经常家访,与家长一起促膝谈心,使大部分家长意识到家教的重要性,逐渐向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方向发展。对基础差的,应与家长共同拟订补课方案,急需知识及时补,重要知识重点补,避免新的学困生出现。对态度、习惯方面存在问题的应该要求家长针对问题配合学校加强管理,努力使其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

2.4.3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不愿意动脑筋,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4.4 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

2.4.5 卢梭希望为学生创造象做游戏一样的轻松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他认为“欢乐”是教育的原则。愉快能使人的智力更充分地发挥,教学中尽量采用愉快式教学.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差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收稿日期:2009-03-3

猜你喜欢
差生学困生习惯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好习惯
在书上睡觉
找你算账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