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教学九步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09-05-31 03:02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加涅

余 燕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欠缺的特点和原因,在专业教学中应用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的“教学九步曲”,将教学分为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操作”、教学后的“迁移”三个步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加涅“教学九步曲”应用职业教育

一、 加涅的“教学九步曲”

罗伯特·加涅(R. M. Gagné)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是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这两个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人物。他的教学理论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三者的交互关系而构建的。

加涅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中推论出九个重要而有序的阶段,他称之为学习过程。通俗地说就是“教学九步曲”。内容如下:第一步,引起注意;第二步,激发与学习相关的记忆;第三步,告知学习目标;第四步,呈现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第五步,提供按部就班的引导;第六步,引发能达到学习目标的练习;第七步,针对练习的表现提供反馈;第八步,评估学习成果;第九步,举一反三。以上“九步曲”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至第三步的“准备”——教学前;第四至第六步的“操作”——教学中;第七至第九步的“迁移”——教学后。“准备”包括注意、预期目标和提取原有知识,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指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和提示回忆原有知识;“操作”包括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和强化,对应的教学事件是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和提供反馈;“迁移”包括提取知识和技能一般化,对应的教学事件是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

二、 “教学九步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加涅的“教学九步曲”对“教”与“学”的信息对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尤其是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笔者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应用了加涅的“教学九步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前的“准备”

1. 引起注意。学生从中学进入到中职学校,除了一些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继续讲授外,他们对专业课程知识尚不了解。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专业,使他们对专业知识甚至对将来工作感兴趣,这是专业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有的教师对一门新的课程开头的“绪论”、“前言”不够重视,往往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由此造成学生因为进入该课程学习比较突然而感到迷茫。笔者认为,“绪论”、“前言”恰恰起到“引路”的作用,值得重视。例如,纺织工业类的学校所学的纺织专业课程跟“纺织”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在新生入学或者在讲授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开始,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教学,向他们展示纺织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也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指出纺织行业目前的地位和状况,以及学校培养学生的使命,或提出发人深省、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或引用有趣的事实,描述该门课程在整个纺织品生产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和起到怎样的作用,让“纺织行业”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是“绪论”的作用。笔者常常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绪论”,以为以后的讲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加涅强调的教学成功关键的第一步。

2. 激发相关的记忆。在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时,如果向他们提问与过去的学习、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就更能让学习的内容储存在长期的记忆库中。例如,在讲授纺织材料这门课程时,怎样讲授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和了解呢?笔者引用了两个例子:要建设一栋房子首先应了解水泥砖头钢筋等建筑材料的性能、医生给病人看病开处方首先自己应了解各种药材的性能,以此说明要设计纺织产品应了解各种纺织原料的性能特点。又如,在讲授纺织面料的染色牢度的概念时,可以激发学生对以往的衣服“褪色”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这个专业术语。

3. 告知学习目标。在学习每个新的知识单元之前,应告知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单元要达到什么目的。让学生进入到一种期望的状态,这对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讲到“纤维鉴别”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和期望,笔者进行引导:大家一定听说买服装买到冒牌货,那是因为不懂得纺织纤维原料如何鉴别造成的。如果学好了这一章内容,挑选服装就不会上当受骗了。带着这个目的,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学生大都能提起精神跟着教师的思路听下去。在这一步中,还应及时告知该知识单元学习的评估标准,以及学生应通过怎样的练习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二) 教学中的“操作”

1. 呈现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加涅认为整个的“教”与“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并储存在短期和长期的记忆库里的过程。“教”与“学” 之间是有差别的。首先是主动和被动的差别,其次是两者的认知结构的差别,再者是两者的学习型态的差别。教师的认知结构比较细密,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比较疏松,尤其是对于专业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未形成,作为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进行教学,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结构来帮助他们理解新的知识。我们一般把学习型态分为四种(亲身体验、抽象概念、动手验证、观察思考),处在同一种学习型态的人容易理解和沟通,即所谓“型态配对”。以上的几种“教”与“学”的差别,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送与接收的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受到影响。因此,可以把大块的内容细分为小块信息,把复杂的流程简单化,然后再逐一解释小块信息。例如,在讲授复杂的纺纱过程时,可以把整个的纺纱原理简化为“把一大团紊乱的棉花通过开松梳理拉细成为一根细线,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工序而开展”。让学生对纺纱过程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再逐一在每个流程中进行讲解。

2. 提供按部就班的引导。即利用各种辅助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用图像、比喻的方法解释抽象的概念;用正面的或反面的例子佐证正确的或错误的概念;引用个案说明应用原则,等等。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让他们对学习保持一定的兴奋度。除了兴奋度外,对学习积极性有直接影响的还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以上的几个影响因素都要求保持适中。

3. 引发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强化练习。要让学生接收的信息由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就应让学生把已经理解了的知识不断地练习、巩固。首先,在课堂里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应及时做课堂练习,练习题的难易程度以处于中间水平为标准。练习的内容应与学习目标息息相关。其次,应布置课后练习题。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的练习内容最好与课堂做的相类似,目的在于巩固与加强课堂的练习。另外,针对学生对知识宽度的接受能力有限的特点,教师应对现行的教材做一些改动,强化实际技能。

(三) 教学后的“迁移”

教学后的“迁移”包括“反馈”、“评估”和“举一反三”。“反馈”指的是对学生练习的正确性与否进行反馈,要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教师批改作业后要及时讲评,而且要有针对性而不是泛泛而论。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希望把自己的成果给老师看,期待老师的反馈和评价。有心理学家分析学生为什么喜欢上网玩游戏,因为他们不仅能从玩游戏得高分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还因为玩游戏能及时得到成绩的反馈,及时知道自己的能力。学校每学期一般只有两次大的考试,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来自于此。因此,经常进行一些小的测试很有必要。

“举一反三”指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在学校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来实现。笔者了解企业生产过程的实际情景。当一门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模拟企业的实际情形来进行练习课本的内容。例如,笔者讲授的“纺织品质量控制”主要内容是对纺织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把课堂设计成企业的试验室,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质检员,按照企业的操作程序对老师给出一些模拟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后对照企业标准进行分析,最后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用这样的方法教学,缩短了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信息传送与接收的过程。如果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不能把原因归咎于学生,应考虑到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双方的学习型态是否配对等因素。教师应用加涅的“教学九步曲”,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了解、热爱、掌握的过程,针对他们的基础和特点进行准备、操作、迁移三大步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提高他们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余燕(1964-),女,广西梧州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纺织工艺。

(责编黎原)

猜你喜欢
加涅
基于加涅的“教学事件”基础上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探讨
戈登音乐学习理论的心理学渊源与实践探究
加涅“九大教学事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加涅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互联网+英语课堂互动模式下的九步教学法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知识分类教学策略研究课例
心理语言学卡罗尔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理论述评
《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利用教育理论设计彰显复习课堂生命力
简析R.M.加涅学习理论的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