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地域差异的新疆城镇化道路探析

2009-06-04 08:12李江成龚新蜀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3期
关键词:城镇化新疆

李江成 龚新蜀

[摘要]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已经不适应西部和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日益成为影响全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客观上加剧了城乡矛盾和地区矛盾。文章通过在人口、铁路两方面划分新疆空间地域,分析城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求一条符合新疆地区特点的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带动西部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空间地域差异;新疆 ;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F06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3-0044-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西北边疆安全的新疆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07&ZD028)阶段成果。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新疆城镇分布与绿洲分布紧密相连。天山北麓城镇的空间布局沿绿洲地带呈条带状布局,而天山山脉以南,城镇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环型分布,从小地域范围看,城镇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即从靠近山区的丘陵地带过渡到河流的尾部水草丰美的地带,随后,由于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大和用水水平的提高,城镇又沿河上溯,多位于戈壁带下沿。

就其空间分布的现状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但尚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群带、组团状和串珠状分布。天山北侧,东起木垒,西至乌苏北至克拉玛依的北疆城市群带,已形成全疆最大的城镇密集带。组团状空间分布形态除北疆城市群带外,在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及绿洲密集区,孕育了喀什城市组团,形成南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城镇密集区。在伊犁河流域形成了伊宁城市组团区,各城镇密布在伊犁河谷地区。除此之外,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城镇分布较为均匀,如阿勒泰和塔城附近呈散点状,其余则呈现为线型串珠状分布[1]。

新疆城镇生成发展及空间分布与绿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疆绝大多数城镇目前还是沿袭古代的城镇分布格局,表征为绿洲与城镇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

一、新疆空间地域划分标准

从地域特点上看,新疆地区地大人稀,综合考虑南北疆经济特点差异,南疆少数民族多,中小型城市集中,北疆聚集全疆最大的的城镇密集群。从空间上看,新疆地区城市基本在铁路沿线,南北疆铁路是新疆各城市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新疆兰新线东起甘肃省安西县疏勒河站,西至阿拉山口站;南疆线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2]。本文从人口数量和铁路沿线两个角度来划分新疆空间地域,分析新疆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中国现行城市划分标准:城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为小城市;20万~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基于空间地域差异,新疆地区空间地域类型按照地区人口划分如下(见表1):

表1.2007年新疆地区城市类型按人口划分

数据来源:2007年新疆统计年鉴。

二、新疆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

1.新疆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镇化

新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较多依靠国家对资源开发项目或基础设施项目的计划投资和城镇政策的推动。改革开放前,国家实施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对西部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工农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奠定了西部经济和城镇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发展重点转向东南沿海地区,但仍然投入大量资金扶持新疆经济,国家投资促进了一批新兴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新疆的主要城市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库尔勒、奎屯、哈密都是在国家资源开发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可见新疆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外来力量的资金、技术的注入来发展的。

2.新疆由于受水资源的制约,逐步形成了绿洲特点的城市体系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三面环山,中隔天山,由于阿勒泰山和天山等高大山体,拦截了东进和南进的大西洋、北冰洋的潮湿气团,在山区就会形成大量的降水,成为天山北麓城市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的主要补给源。而天山北麓城市,地处内陆腹地,距海遥远,周围被戈壁、沙漠所包围,气候干燥,天然降水少,且农、林、草都需要灌溉,同时水资源分布又不均匀,所以说,这里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亦是贫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形成了许多大型人工绿洲,石河子、玛纳斯就是典范。但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使天山北麓的一些绿洲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比如,玛纳斯湖的干枯、艾比湖的萎缩、土地沙化等。自199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率先发展最具有潜力和优势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天山北坡绿洲城市得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疆城市发展的核心,对水资源的需求就更为突出,同时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成为典型。

新疆现有城市基本是在绿洲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情况充分反映了新疆首位城市过大,大中城市不足和小城镇相对较多的特点。由于城市规模结构不完善,全区的特大城市缺乏次级规模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相当数量的第三级中心城市相衔接,不利于有效地推动全疆经济空间协调发展。

3.新疆城镇化水平整体有所上升,但整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图1)

1990年~1999年,新疆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新疆过去政府主导的县改市等提高城市化水平有一定的关系。2000年~2007年,新疆地区城镇化水平表现为增长趋势,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新疆城镇化水平发展缓慢,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没有明显缩小趋势,整体来说新疆地区相对全国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表2.全国与新疆城镇化率水平

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宏观数据分析系统。

图1、全国、新疆城镇化历程折线图

数据来源:表2。

三、新疆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极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

在这五大经济区中,天山北坡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疆的比例都明显高于其四个经济区,因此其城镇化水平在全疆也是最高的。天山北坡区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沿铁路或公路沿线分布的城市布局基本框架,其中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产业密集带)为城镇的密集区,集中了全疆的8座城市和54个建制镇的非农业人口,城镇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已达75%以上,集中了自治区45.93%的国内生产总值,67.33%的工业总产值,成为自治区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自治区扶优扶强的重点开发地区;而东疆区和和南疆西南区尚没有一个大城市,城镇的平均服务人口偏小,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以城市为中心,组织全区经济横向联系造成一定困难[3]。

2.城市结构体系不合理,大城市短缺,使其辐射作用相对较弱

新疆总体呈现出大城市比例偏低,中小城市比例明显偏高的特征。大城市短缺,使众多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失去依托,既制约了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又大大削弱了特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力,既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众多的中小城市是城市体系的重要支撑。新疆地域辽阔,但城镇的数量明显偏少,新疆平均近7,000平方公里只有一个城市或镇,城市与城市之间距离长,从乌鲁木齐市到疆内各城市的距离最近18公里,最远的达1,500公里以上,除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州几个城市的距离较短外,其他各城市之间距离均100公里以上。由此造成新疆各城市之间引力弱,城市间的要素、信息交流不畅,不但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也减弱了对周围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辐射力。

3.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工业化滞后并存

新疆城市的发展主要是80年代后有了较快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主要是各地、州政府所在县改市而形成的。突出表现了政府发动型的特点,既没有实行其它省区普遍推行的市改县的体制,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基本上仍然保持着建市以前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从在业人口的构成来看,除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等少数几个发展较早的城市农业人口比例较低外,其它城市的在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高达50%,也就是在这些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甚至高达70%的人口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可见,农业生产在这些城市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因此,虽然从形式上看,新疆近几年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城市工业化并没有同步进行,仍然是一些不完全的城市经济或者是以农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形式。

4.城市的设置受政策环境影响较大

各个阶段受政策、经济环境的影响,发展速度差距很大,建国后的10年间新设了3个市,1958年以后,由于受国家城市发展政策变化的影响,城市的设置极不稳定,1969年到1979年的10年间,城市数量稳步增长,城市布局向较合理方向发展。1982年到1986年高速发展,4年共设市8个,平均每年设2个市,最多年份增设3个,这些多是根据民政部关于“地、州、盟所在地原则上要设立市的建制”精神出台后设立地州所在地的县级市,这一时期城镇人口增长达到7.2%,而自1988年后新设市的数量明显减少,仅设有3个县级市,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仅为3.1%,从这一方面也反映了与新的设市标准的差距,随着设市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差距的逐渐拉大,城市数量的增加将趋于稳定。

四、新疆城镇化空间地域类型划分的协调发展策略

1.北疆铁路沿线地带发达的以特大或大城市为核心城镇化地域类型,包括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县、昌吉、米泉、阜康、五家渠等市、县和兵团部分团场。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乌鲁木齐与周围的小城镇共同形成了大都市圈的地域结构类型。今后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要加强中心城市的改造与扩散,在大都市周围建设一批小城市外,在其远郊建设少数大城市,以创造多种就业机会,完善城镇体系,并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带;从控制大都市尤其特大都市市区规模的需要考虑,应有计划地分散城市中心职能,采取分散型城镇化战略,对运量大、高耗水、高耗能、占地多的工业企业,向中小城市和卫星镇转移,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产品、零部件可逐步向郊区扩散;要制定相关区域政策,促进大都市土地合理与集约使用,应通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量和流向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基础结构政策措施,控制大都市地区的集中程度,减轻大都市地区的人口、土地和生态的压力。

2.北疆铁路沿线地带次发达的以中小城市为核心城镇化地域类型,包括克拉玛依、石河子、玛纳斯、呼图壁、乌苏、沙湾、奎屯等市、县和沿线兵团部分团场。该区域经济门类齐全、工业结构体系完善、科技力量集中,城镇化水平较高,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今后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以现有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现有经济技术优势和通过内涵挖潜,加强现有中等城市经济实力和辐射力,通过科技、文化教育、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功能;要进一步发挥本地区投资效益高,协作配套和对外开放条件好的比较优势,以发展城市经济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以集约、效益、外向和高精尖为特色的产业分布格局;城镇化发展要以现代化为目标,实施集中型的城镇化战略,着力建立几个交通便利、经济效益较好的大城市,并依托这些城市,逐步完善大、中、小相结合的城镇体系。

3.北疆铁路沿线地带欠发达的以小城镇为核心城镇化地域类型,包括精河、伊宁、尼勒克、巩留、新源、特克斯、木垒、北屯等城镇和兵团部分团场。今后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在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较多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开发,尽快形成一批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走在前列,辐射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中心城镇,作为北疆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中心,承担起转移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功能;重点发展专业市场型、旅游型、工矿型、商贸性、交通型、农垦型、综合型等特色小城镇,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各异的特色小城镇体系;加快小城镇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

4.南疆铁路沿线地带次发达的以中、小城市为核心城镇化地域类型,包括哈密、吐鲁番、巴音郭愣、阿克苏等地州所属城镇和兵团部分团场。该地带地域辽阔,资源环境多样,民族特色浓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今后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在本区资金、人才和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要加快实施点轴型城镇化战略,集中发展若干个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中等城市,并逐步扩大其规模,使之发展成为大城市;走组合式增长极点的道路,依靠几个城市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城镇化进程;通过旅游等特色产业开拓,体现中心城市特色,壮大自身的综合实力,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5.南疆铁路沿线地带欠发达的以小城镇为核心城镇化地域类型,包括疏附、疏勒、伽师、巴楚、麦盖提、岳普湖、英吉沙、莎车、泽普和和田地区等所属小城镇和兵团部分团场。该地区城镇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城镇化发展:走点轴式开发道路,以小城市和县域内的城关镇为重点,采取集中开发、集中投资的方法,选择若干基础好、交通便利的城镇,将其建设成具有一定辐射力的片区中心城镇;大力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重点是有选择恢复和发展小集镇,加强乡村工业的发展尤其乡镇企业的发展,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城镇化发展创造条件。

6.沿边境开放地带次发达的以中、小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地域类型,包括伊宁市、塔城、阿勒泰、博乐市、阿图什、喀什、和田等中小城市。该地区城市间的横向联系弱,外向型产业基础薄弱。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边境开放城市要搞好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积极发展跨国商贸旅游,促进多边合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重点地扩大沿边开放城市人口和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以金融、商贸、旅游、生活服务项目为起点,以贸易起步带动产业联动,把边境开发区建成为亚欧腹地的出口加工基地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对重点边境城市进行重点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改造升级沿边公路,搞好现有对外开放口岸的建设与管理,完善城市功能,使其成为吸引外部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开发协作的热点地区;要重视与省域中心城市的联系,与腹地中心城市相互补充,要依托后方大中城市,形成以口岸、经济合作区为“触角”,以边境城市、骨干城市为节点,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网络型城镇分布格局。

7.沿边境开放地带欠发达的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城镇化地域类型,包括霍城、察布查尔、昭苏、和布克赛尔、额敏、裕民、托里、富蕴、青河、福海、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温泉、乌洽、阿克陶、阿合奇、塔什库尔干、叶城、皮山、温宿、乌什、伊吾、巴里坤、吉木萨尔、奇台等小城镇。这类地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以县域内的城关镇为重点,培育经济增长极,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交通、能源、通讯等行业的建设,实施优惠政策,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形成重点突破效应,以局部带动整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发展优质高效农牧业,依靠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规模化开发基地建设及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完善边境城镇职能,为巩固民族团结和稳定边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口岸为依托,利用边境民族的血源关系及民族文化上的渊源关系,通过边民互市、旅游购物、地方贸易、现汇贸易、边境易货贸易等形式发展对外贸易,从小到大,不断扩大开放态势。

总之,新疆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等特点,决定新疆地区城市化道路必然与内地城市化道路存在差异,综合考虑,新疆地区应该走以大中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注重城市功能的扩张和完善、集约化和内涵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使城镇成为各级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通过城镇要素的聚集与扩散功能的充分发挥,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 英.新疆地域经济开发与总体布局[J].干旱区地理,1996,(1):90-92.

[2]黄达远.论铁路与新疆的城镇化发展[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89-97.

[3]李继红.西部城市化及其模式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6):31-33.

Probe into the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of Spatial Region in Xinjiang

Li Jiangcheng,Gong Xinshu

(School of Economic and Trade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China)

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areas has already lagged behind the average level, which does not keep up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ffects th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It objectively intensifies the urban and rural contradiction.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Xinjiang space regions by the population and the railroad. This article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Xinjiang based on the spatial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Xinjiang. The article comes to seek for one path for Xinjiang areas 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area economic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urbanization.

Key words: spatial regional difference; Xinjiang; urbanization

(责任编辑:张改兰)

猜你喜欢
城镇化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