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贸合作的战略构想

2009-06-04 08:12许凤才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3期
关键词:远东中俄俄罗斯

高 欣 许凤才

[摘要]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健康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东移的重要战略,为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章分析了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国际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贸合作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贸合作;战略构想

[中图分类号] F71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3-0055-04

※本文为200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合作模式和战略构想》(L07BJL016)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从1996年4月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发表《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的举办,标志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推进,中俄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和谐”发展阶段[1]。而随着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健康发展,中俄两国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提高。据俄罗斯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俄罗斯2007年1~7月GDP同比增长了7.9%,外贸出口1,553亿美元,进口846亿美元,同比增长48.7%。而我国2007年GDP同比增长了11.4%;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正是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全面推进和注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俄罗斯制定了积极发展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鼓励其开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而中国也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早在2004年9月举行的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上,两国总理就承诺,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鼓励俄罗斯企业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为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前景令人看好。

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国际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1.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

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邻国,双方有4,300公里的边界线,其中,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毗邻,是中俄合作的重点发展地区。中国同时又是一个亚洲经济和军事大国,综合国力在不断上升。中俄客观存在的地缘关系和中国所处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是俄罗斯加强对华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为俄罗斯赢得一个稳定的战略大后方,同时是俄罗斯保持同西方力量对比均衡的一个重要筹码。同时,俄罗斯也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在中国地缘政治战略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对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中亚三国、蒙古、印度有很大的影响力,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同这些国家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确保中国北线、西北线和南线的地缘政治安全,使中国有一个可靠的战略大后方[2]。加强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是中国实行大国外交,维持大国间战略均势的需要。因此,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国际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

2.从地缘经济和国际能源合作角度分析

从中国能源消费看,石油表观消费量(原有表观消费量+成品油净进口量)从l990年的1.15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3.46亿吨,汽油、柴油、煤油表观消费量在2007年达到1.92亿吨,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在消费需求增长的同时,受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中国的原油产量从1990年的1.38亿吨仅仅增加到2007年的1.87亿吨,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石油消费需求,原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能源是俄罗斯的支柱产业,能源出口额占据俄罗斯总出口额的一半,是俄罗斯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而这些能源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这两个地区占俄全部煤炭储量的43%、石油储量的18%、天然气储量的29%、水力发电量的75%[3],是俄政府新规划的能源重要开发地区。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石油国际新战略,把重点转向与中国毗邻的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力争从那里得到中国所需的石油应成为中国引进原油的主要战略。所以,加强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能源合作对中国的国际战略至关重要。

3.从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角度分析

从国际经济大环境看,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中俄扩大在亚太的影响至关重要。东北亚地区对俄罗斯的战略利益重大,利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容量优势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实现强国富民的目的,提高在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就成了俄罗斯生死攸关的长远战略任务。中国同俄罗斯一样是东北亚的主要成员国,目前,中国正处在完成工业化和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殷切渴望获得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资源,但是,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对俄罗斯市场的开发势头超过了中国,中俄两国经贸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在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4]。因此,积极推进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双方的共同诉求,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优先实现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同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将为扩大中俄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贸合作的战略构想

1.战略指导思想

从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出发,坚持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原则,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在市场多元化格局中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把发展对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东移的战略需要,以实现两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最佳优化为目标,多主体、宽领域、高层次、有重点地加强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合作,既推进在世贸组织框架内的合作,也积极探寻两国区域一体化合作中战略利益的汇合点,增强合作的互信性、互依性、互促性,突出共同创新、共同提升、共同增长。

2.基本原则

(1)平等互利原则。现代的国际合作普遍强调的就是“双赢”,即合作的双方必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中俄经贸合作同样也需坚持平等互利原则。中俄是两个独立的大国,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在经济结构、资源配置和科学技术方面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因此,中俄双方开展经贸合作应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增加相互沟通和协调,寻求切实可行的、符合双方国家利益的最佳合作模式和途径。

(2)市场导向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但也要看到,中国人均资源相对有限,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约束。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在更多主体、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经贸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两国经济的互接互补,在中俄两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求同存异原则。目前中俄双方在经济、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不少影响中俄科技与经贸合作的障碍和制约因素,而要完全排除这些因素,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中俄双方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协调原则,既不是永久搁置分歧,也不是等到分歧完全解决之后再来发展中俄合作,而是双方站在共同利益的高度,在主要方面达成共识,在基本政策上取得一致,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出发,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前发展。

(4)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原则。俄罗斯将开展与亚太国家尤其是东北亚国家的合作视为其融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利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丰富自然资源,积极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加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拉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是2l世纪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2004年中国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的一部分,为此,中俄两国应互相了解双方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坚持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合作原则,将中俄经贸合作同促进中俄乃至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结合起来。

3.战略目标

中俄两国在政治上互信,在经济上互利,实现合作“双赢”,实现两国经济与资源利用的最佳配置。以多主体、宽领域、高层次为具体目标,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扩大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开发。

4.战略突破口

立足于中俄科技的互补性极强,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现实,把中俄科技合作作为经贸合作的先导,以开展科技合作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突破口,提高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对俄贸易中的比重,用科技来改变经济的质量和内涵,用科技来改造贸易的内容和方式,用科技合作来激活贸易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既可提升两国的综合国力,又可迅速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规模,实现中俄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

5.战略对策

(1)确立新的合作理念。中俄双方应以“双赢”作为合作理念,客观评估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和贸易格局,对中俄经贸合作进行重新定位。目前,俄罗斯整体经济形势趋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八年实现增长,工业、农业增幅明显,外贸顺差年年增加。随着俄经济的持续增长,中俄双边贸易也连续八年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28.6%。特别是俄罗斯对其东部地区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其开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而且俄罗斯正在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其市场将加大开放力度,贸易秩序将逐渐规范,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这些都为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合作必定能达到“双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增强中俄两国合作的社会基础。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好感情是保持中俄关系稳定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切实的办法和措施密切两国人民的精神联系,加强文化方面的交流,逐步培育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好感情。首先,鼓励两国媒体间的交流。中国的学术界和新闻媒体要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要在俄罗斯的国土和民众中大力正面宣传中国。其次,中俄民间的组织交流亦应加强。中俄21世纪委员会目前是中俄主要的非官方组织,该委员会可以扩大其结构,增加其成员的代表性,在主要城市增建分支组织,扩大其活动内容,使其成为中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学术等民间交往的重要渠道。最后,要增进中俄两国青年一代的了解。中俄双方可联合搞一些联谊会、恳谈会、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不断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吸引俄罗斯留学生和开展对俄交往,各大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也可以开展学术讨论等形式互派学生、学者参观、访问和学习,加深了解。

(3)加大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首先要消除体制障碍,可以利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俄罗斯即将入世契机,通过俄加入WTO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对中国出口有实际利益的重点产品在关税减让方面取得突破,消除“灰色清关”,为中国企业在俄市场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其次要优化贸易主体,坚决取缔非法、半非法贸易,严格审查对俄贸易主体,净化和规范中国在俄贸易企业。再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科研单位逐步从事业法人向企业法人转变,从而使双方的科研单位具有与对方开展科技合作的较大的自主权,促进双方技术市场连接度的提高,其科研成果真正实现商品化。最后要完善中俄经贸合作的法律法规。当前规范中俄贸易秩序应立足于两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正视贸易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改中国货物进入俄境内的清关环节,避免在国内合法生产、合法出口的商品在俄成为非法货物。加快技术贸易政策法规的清理、调整与建设工作,加强研究和规范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技术贸易管理,重点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建设。加大对中国技术出口、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海外商标注册的保护力度。鼓励有较大出口市场和出口潜力的技术成果在国外申请专利。

(4)建立健全支撑性服务体系。首先要建立以信息产业为纽带的网络体系。中国在俄罗斯的各类信息机构应在建立市场信息交易所的基础上与俄方当地信息组织开展积极的交流,建立信息业务联系,获取经贸合作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中国在俄市场上的经贸机构(如公司代表处、独资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中合资(合作)企业及在俄分支机构等)的市场信息渠道,根据有偿转让和互利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市场信息库和协调中心。其次要建立专业化的对俄经贸合作中介机构和咨询评估机构。对中国从事对俄贸易企业在扩大品牌商品出口、市场开发、法律援助、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通过加强培训,帮助企业全面了解俄经贸法规政策和投资环境。最后要大力培养对俄经贸服务人才。应依托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开发体系,同时,应与俄罗斯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通过互访和交流,培养急需的人才。

(5)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为了提高中俄经贸合作的层次和规模,促进中俄经贸合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应努力探寻中俄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其中,电信、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制药、建筑建材、旅游和会展等领域的合作,都是中俄双方亟需拓展的新领域。电信领域方面,中国部分通讯公司已获得俄罗斯市场的认可,在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等方面,中国均具备了与俄合作的可能。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领域方面,由于俄国内缺乏生产先进的复杂的汽车零部件的物质和技术基础,2005年3月,俄政府颁布了鼓励外国公司在俄投资组装汽车的关税政策,决定减免组装汽车一部分零部件的进口关税,这为中国汽车进军俄罗斯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制药领域方面,俄罗斯不仅原料药主要依靠进口,成品药也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实际需要,且国产药品的自给率越来越低。这为中国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建筑、建材领域方面,俄罗斯建材工业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俄罗斯建筑市场的需求,大部分建筑、装修材料需要进口。与此同时,中国建材行业蓬勃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在价格上一般要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一半左右,深受俄罗斯人的欢迎,因此对俄有巨大的出口潜力。旅游领域方面,从近几年的发展势头来看,俄罗斯来华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颇为可观的市场。大力发展中俄旅游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加深友谊,而且将增加两国经贸合作的内涵,加速两国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会展领域方面,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科技与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各种博览会、投资洽谈会频频举办。为促进中俄贸易、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的博览会、投资洽谈会要突出特色,开辟独立的中俄相互投资洽谈区,甚至专门举办中俄投资洽谈会。

(6)开展中俄跨国公司R&D合作。中俄经贸合作中,科技合作是其突破口,建立R&D即研究与开发机构,为高新技术向中国扩散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中国应重点研究中俄R&D合作创新模式与传播扩散的机制,促进中俄科技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另一方面,中俄开展R&D合作应选择重点突破地区。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区是目前世界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我们应选择新西伯利亚城(又称科技城)、莫斯科、圣·彼德堡等俄罗斯高校和科研密集的地区开展R&D投资活动,对实现中国海外R&D投资多元化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远东地区近年来对外开放的一批高科技城市,如克位斯诺雅尔斯克、阿尔扎马斯、斯维尔德洛人斯克、斯拉托马扎特、托姆斯克、便扎、车里雅宾斯克等也是中国对俄R&D投资颇有潜力的地区。它们是俄罗斯几个著名的大军工、高科技城市,是俄罗斯生产世界领先军事装备的基地,所需的轻工、日用产品原来靠国家统一供给,如今供给中断,急需开发和进口。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强对俄R&D投资活动,尽早在这些城市中扎下根来。

(7)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首先要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建立合作基地,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老工业基地,俄罗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其新兴产业的科研力量基本以该地区为主。中国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特殊优势,在这一地区搞原材料深加工,合资或合作新建一批饮料厂、木材加工厂、毛皮加工厂、造船厂等,就地取材,更深层次地渗透到俄罗斯市场中去。其次,实现大型骨干企业的横向联合。中国的大型骨干企业与俄罗斯的大企业有着直接的技术渊源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利于中国引进俄罗斯的先进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也有利于双方联合研制和开发大型项目。最后,积极培育“小巨人科技型企业”。中国在这些年来在俄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中小企业占主体。规模较小的科技型企业,他们的嗅觉灵敏、反应快,能及时抓住科技发展的机遇,将其不同的业务环节在世界的不同地区重新定位、聚合。因此,中国在重视培育中俄大型企业经贸合作的同时,应积极培育“小巨人科技型企业”,使其成为开拓俄罗斯市场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男优.战略协作 世代友好——2007俄罗斯“中国年”综述[J].老年人,2007,(5):10-11.

[2]王 晶.关于中俄科技合作相互制约因素的简要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2):116.

[3]姜振军.中俄合作开发西伯利亚、远东资源的潜力、困难及对策[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9):2-6.

[4]郭力.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形成及其前景[J].西伯利亚研究,2003,(6):44.

Strategic Concept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n Far East and Siberia and Northeast China

Gao Xin1,Xu Fengcai 2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52,China;2.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52,China)

Abstra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ino-Russian political relation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strength, the important strategy of revitaliz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eastward shift of the Rus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n Far East and Siberia and Northeast China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Russian Far East and Siberia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concept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n Far East and Siberia and Northeast China.

Key words: Russian Far East and Siberia;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strategic concept

(责任编辑:张改兰)

猜你喜欢
远东中俄俄罗斯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2020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另辟蹊径
A numerical study on dispersion of particles from the surface of a circular cylinder placed in a gas flow using discrete vortex method*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