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英语组共同走过的日子

2009-06-04 08:12张鲁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标准教研

张鲁静

作为一名走上教学管理岗位不久的年轻的教学干部,我和英语组20名教师一路走来,时时体验着、感动着学校的成长和自身的成长……小课堂,大教育,我欣喜地感悟着语言运用由课堂到生活的发展与蔓延。蓦然回首,静心回味,我和英语组共同走过的每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日子。

感言一:从先生到学生——校本培训的第一步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活动式、体验式和任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语言的实践交际和真实运用,这就对英语教师的语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一节交际型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语言往往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必须自己首先成为一名英语语言的真正交际者和使用者,才能自如地驾驭新型的语言课堂。2006年~2007年,学校专门为英语组教师开设了外教口语培训课程。在学习中,大家从最初的英文自我介绍到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的话题讨论。教师们不由慨叹,不学不知道,一学才知道差距。一个好的英语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好的English Speaker。口语能力的提高,为教师们自如自信地驾驭课堂做好了准备。而这种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伙伴学习,为教师语言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感言二:从个体到集体——校本教研的基础构建

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把握,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由个体摸索转化为共同体的协作。教师要学会与自己对话,更要学会与别人对话。我校作为一所大校,拥有丰富优质的教师资源。如何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势互补、交流促进,同时又使每一个教师个体个性得到张扬,特色得到提升,是我们一直的努力方向。从最初的各自为政,到今天的交流分享,我和英语组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路。人们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英语组最初教研活动开展的举步维艰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打破老师们惯有的教学模式,使每位教师学会与伙伴对话,在对话中反思自己、充实自己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关键。近年来,英语组先后开展了以年级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的常态课教研活动和以个体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形式的两轮课活动。这种着眼于常态课的教研活动,使老师们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就日常教学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澄清了老师们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偏差和对教材把握的盲点,突破了课改初期教师的迷茫状态,使教学改革步入正轨。

感言三:从主动到被动——校本培训的内驱力

每学期,英语组都会开展“今天我主讲”特色系列教研活动,主讲人由英语教师轮流坐庄。“今天我主讲”采用“教师讲座,伙伴学习”的方式,针对各学科老师们反映的普遍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全员参与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特色主题的确定由老师们自主选择,每个学期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不同教师主讲而形成系列讲座。这项活动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现场的讲座,而是在讲座准备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主动学习和整理相关的理论,主动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聆听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提升。

许许多多的镜头记录了英语组的成长,记录了我们共同走过的普通却又承载着努力的时刻。今天,我们共同感悟和分享着英语组的成长、进步和壮大,共同展望着我校英语教学灿烂的明天。我们会整装待发,携手走过更多普通的却又充满期待和收获的日子。□

刊中刊编辑 王雪莉 朱桂英 付江泓 王宇华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标准教研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