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

2009-06-04 08:13李亚杰
职教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多层次高技能人才人才

摘 要: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高科技经济”的到来,高技能人才正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诸多专家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析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将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多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亚杰(1985-),女,河南郑州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7-0046-03

当今社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国经济的主要支撑,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成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国家对此颇为重视,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高技能人才的高潮。2003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并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把突出造就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两高”作为战略重点。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技能人才?

一、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历史演变

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有不同的概念界定。从古至今,高技能人才概念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演变——从农业社会的匠人到知识经济社会的知识工人。

(一)农业社会——匠人

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手段有限,个体手工业者等成为中国社会的第一批技能工作者。这些被称之为“艺人”、“匠人”、“师傅”,其后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人就是“高技能人才”的雏形。这里的能工巧匠泛指工艺精湛,能做出特色产品或有“绝活儿”的技能人才。

(二)工业社会——技师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手段增强,特别是中世纪出现工厂以后,技能劳动者工作的技术含量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更趋职业化。这个时期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带徒弟,还要负责管理工作。最初这种人叫做“师傅”,我国明清时代称之为“技手”、“技士”,美、英等国及台湾地区称之为“工艺师”或“技术师”,日、韩等国叫“技能长”或“高级技术士”。

(三)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工人

在知识经济社会,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这个时期的“高技能人才”被称作“知识工人”,还有些人用“高级蓝领”、“灰领”、“银领”等称呼来描述和界定新的、发展中的高技能人才群体。

二、目前学术界对高技能人才概念的阐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高技能人才的概念也有了新发展。放眼学术界,现阶段对高技能人才概念的论述比比皆是,却众说不一。

毕结礼在其主编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探索与实践》一书中对“高级技能人才”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定义: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并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何应林(2006)认为,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内涵应包括5个方面: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方名山提出了“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这一概念,它是指商业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高级人才,是商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1}高必道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技术精湛的劳动者,具体说来就是指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他们属于技艺型、操作型人才,其职责是直接动手操作。{2}刘春生、马振华(2006)认为,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的概念,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和内涵总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的历史时代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外延会发展,内涵会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比较广泛,不仅存在于工业等生产部门,也拓展到了广阔的服务领域,他们应该存在于各行各业中,高技能人才不可以用职称、职业资格等级等划线的方式硬性界定,身怀绝技或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技能型、掌握高新技术知识的知识技能型以及掌握各种不同技能的复合技能型人才都可以称之为高技能人才。{3}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用其他名词来描述和解释高技能人才这一概念,如范文衷提出“‘双高型技能人才”的概念,指的是既有高等文化专业理论又有高级工操作技能的双高型技能人才,这种人才将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特色。{4}王建强和杨欣鸿提出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概念,指的是具备高等专业知识、能熟练操作先进生产设备的技能人才。{5}许多人用“灰领”和“银领”来界定高技能人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年初的一次会议上为高技能人才“正名”,将其称之为“应用型白领”,主张称其为“银领”。{6}

显然,关于高技能人才的概念,综观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皆为见仁见智,至今尚无一个权威的界定。但是,诸观点都强调了高技能人才的共同特征,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备;精熟的操作技能和超强的创新能力;层次多样性和贡献多元化等。高技能人才处于技能人才中的较高层次,同时高技能人才群体也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不同层次的群体又有不同的职业特征。

三、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的特征

世界各国对各类人才的命名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将技术员称为“技术型人才”,即在一线从事技术设计、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的技术人员;将技术工人称为“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设计、最新的技术要求, 最终变成最佳的产品、服务、管理和效益。西方将技术划分为技艺、技能、技术、科技四个层次,由此可见,技术型人才比技能型人才高一个层次。根据国家劳动部的划分,技术工人的职称从低到高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都被列入高技能人才行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三类人员有层次之别,即:高级技师在层次上高于技师,技师高于高级工。根据国际上劳动力的结构划分,高技能人才由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组成,这三类高技能人才,既是一个类别的完整组合,同时与国家劳动部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相吻合,又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高技能人才群体的三个层次。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服务等职业领域。如:高级钳工、中式烹调师等。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这类人才属于高级工,他们是深怀绝技的一线操作能手,他们能够进行高难度的生产加工,包括生产精度较高的产品,操作和控制精密复杂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精密复杂的仪器等,能够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员工一起进行技术攻关,把精密的设计图纸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高质量产品。

复合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如:数控加工技师、机电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一体化人才,以及新兴的创意和操作一体化人才等。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这类人才属于技师,他们能够面对高难度的技术工艺问题,同时调用自己的多种技能,其操作技术内容变化多,多样性比重增大。

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 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电子仪器制作师、IT硬件维护技师等。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这类人才属于高级技师,他们具有更加高超的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不再是传统的“工艺”、“绝活”,而是利用心智技能的创造性活动,是现代技术和经验技术的整合、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整合。

刘春生(2006)认为,高技能人才是一个相对性、广义的、综合化的概念,谁是比谁更高级的技能型人才,只能放到市场中去检验。现代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应该不仅仅是指技能型人才中的较高层次,而应更多地存在于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重叠带”,是一个具有技术倾向性的技能型人才群体。⑨不管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还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层次的高技能人才是提高企业及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吸引各个环节的高技能人才。

四、多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人才及具有某种高级技能的其他人才都是有所区别的。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高、素养高的“双高型”人才,他们不仅能在生产加工一线中利用较高的技能水平解决操作难题,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高技能人才掌握精湛的技艺,具有独立解决复杂性、关键性和超常规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而一般技能人才不具备这种技能和能力。同时,我们应拓展对“技能”的认识,不能仅把高级技术工人视为高技能人才,高级技术工人只是一种“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而高技能人才群体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我们应重视多类型、多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如:“知识型”的高技能人才、“管理型”的高技能人才等。

高技能人才的上位概念是人才,何谓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对人才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科学的概括: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科学人才观强调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高技能人才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同层次的高技能人才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都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高技能人才的这些特点体现了人才的特性,即:多样性、创造性和贡献性。由此,高技能人才正属于科学人才观所描述的人才。

根据人才的特性及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的特征,鉴于目前专家学者的已有认识和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同时,其概念比较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的复合技能型人才、高深专业理论和高超操作技能兼备的知识技能型人才都可以被称之为高技能人才。

可见,高技能人才职业特征明显,职业岗位重要,社会需求急迫,我们应该深刻理解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努力掌握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并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高技能人才的成才环境,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使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步入良性、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郎群秀.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2).

[2]欧阳育良,高志敏,王良健.高技能人才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34)

[3]刘春生,马振华.高技能人才界说[J].职教通讯,2006(3).

[4]朗群秀.关于高技能人才特征之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5]管平,胡家秀.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6]朱斌.试论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的三个层次[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3).

[7]邱永明.科学人才观内涵[J].人才开发,2007(9).

注释:

{1}{3}欧阳育良,高志敏,王良健.高技能人才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34).

{2}高必道.高技能人才急需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1995(8).

{4}范文衷.宁波市高级技术学校“双高型”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1(36).

{5}王建强、杨欣鸿.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技校的机遇[J].中国培训,2001(1).

{6}斯人.有志遑论“领”蓝白[J].中国劳动,2005.

责任编辑:张祥卉

猜你喜欢
多层次高技能人才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方向研究
构建多层次外语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