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在高教园区的应用策略研究

2009-06-10 05:30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2期
关键词:大学城知识管理知识

陈 振

摘要 以知识的属性和知识转换的4种模式为基准,建立知识管理技术概念模型,针对高教园区目前知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高教园区实施知识管理的内容和目标,制定高教园区知识管理的框架结构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 知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大学城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16-02

A Study of Application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City//Chen Zhen

Abstract Based on the attributes of knowledge and its four changing modes,this paper explored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realizing path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 forward a frame structure of apply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university city.

Key words knowledge;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university city

Authors addres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0018

高教园区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集约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要通过探索建立园区各类资源的共享机制,构建开放互通的发展格局,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有鉴于此,本文旨在讨论知识管理技术的内涵,及其在高教园区的应用策略,使二者达到优势互补,并给出基于Web的分学科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以供参考和交流。

1 高教园区知识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自我国于2001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出现一大批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包括城域教育网络、分布式资源网、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课堂互动的技术、在线教育游戏等。教育信息化从一开始片面重视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到重视教育应用的方向上来,成绩是令人瞩目的[1]。但是目前的应用大都以技术为中心,只是在做简单的可编码的知识e化工作,可编码知识共享的充分性得不到保证,更不用说知识的创新。

近几年来,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和企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知识管理工作者对知识管理中的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有了重新的认识,尽管专家们的意见不相统一,但是大部分专家学者折中地认为,对组织知识进行管理是可行的(包括不可编码的知识),但是要同时考虑组织结构、知识型员工、信息技术等3个方面的因素,要通盘考虑,齐头并进。这也是目前流行的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在高校,知识资产缺乏统一的、系统的管理。各个部门、院系掌握的知识资产缺乏交流和共享,以院系为单位的组织机构,妨碍跨院系的教学合作;多学科的协作研究难以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深入的交流,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和外部化不够,造成极大的浪费。一旦有专家学者离开,就可能使组织陷入困境。以上几点,在高教园区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杭州下沙的高教园区,目前有14所高校,在校学生近16万人,在和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学生座谈中,有2个被普遍提到的困难:难以轻松获取需要的网络资源;缺少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前者就反映共享的充分性无法在目前的应用中得到保证,而后者需要对教师的知识进行管理,这无法通过上述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来实现。不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共享的组织文化、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持是无法实现的。而对于教师头脑中知识的管理又恰恰是高校知识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全方位地实现高教园区整体的知识资产共享和创新,凸现高教园区优势,知识管理将起到巨大的作用,高教园区将因此实现一种人与技术协调发展的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模式。

2 知识管理的定义

对于知识管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并不容易。众多的学者,因为本身持有的观点和研究目标的不同,给出的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1)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2)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指对各种知识连续管理的过程,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的需要,以确认和利用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3)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为了帮助管理者借助知识管理创造价值。4)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人的工作实践及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5)知识管理是指通过改变组织成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新的组织内部环境,从而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组织目标。知识管理强调把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市场与经营过程等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的共享和创新。6)知识管理是企业将各种信息汇集起来,进行整理、分类、储存,以便于利用和共享资源,并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从而使企业员工素质不断加强,企业更具竞争力和适应力。7)知识管理是把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协调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从而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经营效果。这7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知识管理技术。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的知识资产的获取、存储、检索、利用、生产、审核全过程进行管理,保证在最合适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的定义有一个好处,就是将知识管理从它的发源地商业领域拓展出来,不涉及任何的商业业务的流程,而将知识作为贯穿知识管理过程的核心因素。这样的定义对于知识流没有商业领域复杂的高校的知识管理更为合适[2]。

3 知识管理在高教园区的应用策略

高教园区,又叫“大学城”或“大学园区”,一般指多个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也有以一所大学为主的,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城和剑桥大学城)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以多所大学为核心的,包括多种服务设施机构在内的,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发整体功能的社区,如上海的松江大学城,珠海、深圳大学园区,宁波高教园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等。

对于如何在高教园区实施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可从2个方面去执行。

3.1 知识管理IT基础架构的建立知识管理技术是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强大推动力。知识流是整个框架模型的核心。如图1所示,按这个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来实现知识管理,一共有7个步骤。1)将组织的人力资本通过内在化模块进行编码,使之成为显性知识。也可以通过社会化的方法转化(双箭头表示这个过程)。结构资本需要整理重组,而分布式存储的结构资本需要搜索来获取。2)通过以上步骤获取的知识需要一个审核的过程,避免数据仓库被大量低价值的数据塞满。3)审核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已经可以初步利用。4)通过知识的抽取、分析、过滤,找出隐藏的、不易察觉的数据背后的知识,并一起存储在知识仓库中。5)高速的传播模块,包括高速的通信链路、流媒体、群件等技术,能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将知识传递到需要的人手中。6)师生通过人性化的界面来获取知识,这样的人机界面,不仅仅指友好的计算机界面,也包括移动应用、无线技术等。7)师生获取新的知识,并创新生产新知识,最终整个知识管理系统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知识创新系统[3]。

3.2 图1中的组织结构创新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是组织实施知识管理技术的核心高教园区内高校之间相对独立,要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比如:每个学校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在园区设立知识主管联席会议。知识管理实施还需要有相应的机制的支持,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1)创新容错机制。创新是有风险的,不可能每一次创新都能成功。要将创新作为组织竞争力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必须建立起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除了有创新成功奖励机制外,还应该建立起创新容错机制。如果有足够多的资金,知识创新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保留认为失败的实验和想法。

2)知识的分类与标准化制度。为了使高校的知识资产更好地共享和应用,至少应该建立园区范围知识分类制度与知识标准化制度。知识的分类可以根据岗位、专业分类。

3)文档积累与更新制度。必须有具体的知识管理人员将组织的技术诀窍、最佳实践整理成文字材料,予以分类存档,以便供员工共享。

4)知识宽松交流机制。知识运行机制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建立宽松的知识交流的机制和环境,比如学习角、学术沙龙、基于网络的讨论会等。

5)知识成果稽核制度。知识管理成果评价很困难,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6)知识培训制度。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知识培训制度就是对那些取得较大知识成果,对经济利益的刺激不太敏感,但对进一步深造非常重视的员工采用知识培训的方法来激励[4]。

7)知识薪酬支付制度。对于有知识创新成果的员工,通过增发薪水与奖金来激励[5]。

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而知识管理是目前管理领域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知识管理作为支持和提高教育水平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许多领域成功的管理经验带来丰富的成果。虽然知识管理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在思想和技术上都处于初始阶段,但前途广阔。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2]查尔斯•德普雷,丹尼尔•肖维尔.知识管理的现在与未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智勇.知识管理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2(10)

[4]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5]Frances H.管理知识员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大学城知识管理知识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爱与知识的力量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