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ki的协作式学习网站设计初探

2009-06-10 05:30董坤坤戴心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2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

董坤坤 戴心来

摘要 网络协作式学习的特点与Wiki核心技术的特征有许多共性,基于Wiki平台的网络协作式学习较以往平台优势显著。基于Wiki技术的协作式学习网站体现“鼓励协作”的思想,构建适合于协作学习的Wiki平台网站,以期待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Wiki;协作学习;协作小组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85-02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Wiki-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ite//Dong Kunkun, Dai Xinlai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comm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the Wiki-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ite platform have unique advantages. Wiki technology-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ites own the faith of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and will build suitable Wiki site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new exploration.

Key words Wiki;collaborative learning;collaboration group

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1

1 Wiki与网络协作式学习的共性

网络协作式学习(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WBCL),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协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1]。将网络协作学习的特点与Wiki技术的核心特征相对照,不难发现“协作与交流”是Wiki与网络协作式学习的共同追求,且Wiki技术可以为网络协作式教学模式提供平台和环境上的强大技术支持,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网络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协作式学习要求全体成员、所有小组都积极行动起来,促进知识在小组或者组间快捷流畅地传播。Wiki更多地体现一种“协作”的思想,因此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非常有效。由于Wiki的开放性,组内成员之间可以充分地交流,同时组间交流与协作也自然而然地发生,给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2 Wiki应用于协作式学习网站设计的特点

2.1 技术实现简单Wiki是一个免费的开放软件系统,Wiki的使用者只需要简单的服务器平台搭建知识就可以架设自己的Wiki系统。建站程序简单、易于管理。由于没有技术的困扰,师生关注的焦点由对网站的技术操作转移到课程本身的教学设计和协作学习的发生上。

2.2 共同管理资源每个人都是系统的主人,每个人都对整个网站拥有责任与义务,对于页面的操作人人平等。学习者既是知识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创造者、组织者与管理者。一个协作式Wiki网站的成长需要广大学习者共同积极参与,这也促进广大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形成。

2.3 易于互动协作Wiki改变传统学习网站依靠论坛讨论的形式。在Wiki的知识管理体系中,其超文本联结方式与人的思维极为相似,有利于协作学习的展开。首先,对于学习讨论,页面中的关键字可以引领学习者到相应的条目中查阅其详尽解释,同时也可以在该条目中即时发问。其次,学习者可以创建新的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讨论。

2.4 促进合理评价以往对网络学习者的评价只局限于结果性评价,但是事实表明对学习者的形成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同样不可缺少。Wiki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学习者的一般评价指标统计,如登录次数、学习时间等,同样也能够记录学习者对某些知识的修改过程,这往往能够反映出对于知识理解的转变过程,或者某种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或者学习习惯,这对学习者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

3 基于Wiki的协作式学习网站的开发

3.1 系统用户与权限学生的权限包括:创建新页;删除自己创建的页;编辑所选课程的页,只读页除外;修改个人资料。教师的权限包括:开设一门新课;允许或拒绝学生进入该课程;浏览和编辑该课程任何页面;浏览学生的个人信息;修改个人资料。管理员的权限包括:授权教师用户;删除用户;修改任何用户资料;具有教师用户所具有的所有权限[3]。

3.2 网站系统运转过程

1)授权加入。首先经过管理员的授权,教师即拥有在平台空间上开设新课程的权限,然后学习者需要提交申请,获得通过后便可以加入本门课程的学习。教师最初会把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等上传到“课程学习”模块,学生登录后将会看到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页面,内含课程说明、学习要求和操作说明等。由于Wiki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HTML的复杂格式标记,而且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就可以连接到其他的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所以学习者简单熟悉环境之后便可以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2)协作互动。Wiki系统可以简单地实现分组,每个人都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小组,并可以招募组员。由于每个小组所侧重的学习内容不同,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自由组合。在这个小组里大家的权限相同,一个人也可以同时参加多个小组进行学习,这样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互动协作。下面是协作小组的运行机制。

①集体活动一起参与。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制定的学习内容需要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大家都会一起来参与,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协作学习习惯。

②在线私密组内交流。在系统内部在一定时期内,同一小组内的成员会被划在一个单元里,在这个单元里的小组成员会进行充分的交流,促进小组内部和谐的协作气氛的形成。

③多人集体共同创作。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小组内的每个人,甚至组外的其他人都可以参与,通过集体智慧和共同的表现来完成整个创作过程。

④在线协同书写笔记。在协作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形成的观点、获得的经验需要通过笔记的形式加以记录,而基于Wiki的协作式学习小组可以共同完成笔记的书写,做笔记的过程又是一次协作式的学习过程。

3)奖励协作。为了促进小组协作,可通过悬赏来完成任务。任务是人为组织起来的一个专题,包括任务主题、任务简介、任务列表和任务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会得到奖励。每个任务开始时都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目标,那么参加任务的小组中,获得积分最高的小组赢得这个任务,可以领取奖励。每个任务的奖励额度不同,由任务发布者(一般是教师)根据任务的难度和工作量来决定。

Wiki技术也会自动对学习者设立多元的评价维度。首先,对于参与同一个任务的用户,根据其贡献的大小评选出一名贡献最大的;其次,根据“维客”对自己Wiki站点的管理程度和在小组中活动以及与其他学习者的交互情况,Wiki技术会自动地评定其头衔、级别,计算其人气、得分,统计其信用度、参与完成任务的贡献,这些指标都会显示在头像下方的显著位置。在基于Wiki的协作式学习网站中应用这种功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习者进行深度协作学习。

4)个人空间。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空间,各学习者之间的界面可以互相访问。在个人空间里,系统会自动记录学习者在Wiki系统里的操作信息,例如登录次数、发表文章以及参与任务情况等。个人空间中还会显示小组内部成员的近期动向,包括创建Wiki页面信息与任务进度信息等。同样这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它可以上传一定大小的视频、图片以及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文件。

个人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更有利于学习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网络学习中情感交流的缺失。及时了解他人的进度情况也利于促进自身努力,因为学习者都有作出贡献的愿望,其他学习者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会激发学习者自身的使命感。

4 结束语

关注技术本身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探索这些软件如何应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Wiki技术在支持协作式学习上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但是Wiki在协作式学习中的应用还需要大量的探索,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Wiki在协作式学习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育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9-233

[2]梁斌,李谕吕.基于Wiki的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07(12):58-60

[3]胡科.基于web2.0的Wiki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101-102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
浅谈任务驱动情景下的网络学习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竞赛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协作学习效果比较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项目协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的应用
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