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建设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2009-06-12 09:46张福贵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9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调控

张福贵

摘 要: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意识形态建设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建设;和谐社会

1 意识形态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确立共同的价值导向。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建构自己特定的主导价值体系或核心价值体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意识形态就是社会的一种主导价值体系。它能为全体社会成员确立其社会活动的共同价值导向和理想目标,是人们具有统一的意识和行动,因而对于社会认同,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识形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构建主导价值体系,确立共同价值导向、主要体系在:一是提高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自觉反映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上建筑,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他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旨在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并进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崇高的价值目标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我们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价值目标。二是明确和谐社会的价值标准。不同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有不同的价值评价标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要提出一个以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同时基本上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一致认同的价值评价标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标准。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标准。三是制定和谐社会的价值规范。社会价值规范是一种不带强制性的“软约束”,也是为了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使之尽可能的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形成的。依据意识形态制定的价值规范和法律规范、道德规范一起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意识形态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意识形态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主要在于它的凝聚和激励作用。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根本利益所在,并且用科学的理论雄辩的证明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身利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时的每一成员都能体会到自己与群体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自觉的维系在一起。其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广大人民群众心里企盼但又有些模糊,表达不清的理想,要求,意愿等明确的提出来,作为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为广大群众勾勒出了一个灿烂的前景,从而唤起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持久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空前的热情和团结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来。再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激励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建设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去。

意识形态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巨大精神力量,需要不断加强意识形态社会化、世俗化、即通过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把意识形态理论灌输,内化到亿万群众中去,让群众正真理解、认同和接受并积极转化为自觉的实践行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自觉反映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愿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绝不能停留在本本上或已清高自居,而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正真掌握了群众完全依靠群众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永葆不竭的强劲精神动力和巨大社会力量。

3 意识形态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合理的社会调控手段

和谐社会并不是无矛盾、无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从而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的良性运行、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不断防止和消解社会冲突与对抗,这除了依靠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甚至军事的力量和手段来协调和控制以外, 更需要意识形态这一社会调控的“软力量”或“软手段”来进行合理调节和有效控制。

当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具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具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得不到调控、化解,甚至还不断加剧、激化、就可能上升为阶层和阶层、群体与群体、团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夹杂着情绪、情感甚至思想观念的冲突与对抗。这三个层面的矛盾与冲突往往结合在一起,其中“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是基础和根源;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是表现和关键;观念的矛盾和冲突是实质和核心”。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通过观念调控、法制调控以及必要的行政调控等方式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进行调节和化解。首先,要经常地、普遍地进行观念调控,也就是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矛盾和冲突,明确表示提倡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批制什么,通过交流、说理、批评引导等方式,调节和控制矛盾与冲突的走向,使之缓和化解。其次,要加强法制调控,也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规划、对矛盾与冲突进行评判、裁决、支持、伸张正义,反对、抑制邪恶,逐步缩小和剔除落后的,腐朽的意识形态借以滋生的土壤。再次,要合理使用必要的行政调控,也就是党和政府凭借政权力量、采取指示、命令、决改、规定等形式直接干预社会生活、排出各种错误干扰,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另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调控手段要尽量与经济手段、法制手段、行政手段以及其他调控手段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在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方向会更有效果。

4 意识形态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整和工具。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四个多样化”即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社会分化发展的态势不断加速,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首先是人民内部之间利益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平复风化日益严重,社会“失衡”和“断裂”想象不断加剧。其次,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和重组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会产生不同的权力意识和政治诉求,在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分歧、矛盾甚至冲突,由此利益关系变得跟加复杂化,人民内部的矛盾的利益性越来越突出,经济利益的矛盾往往影响到人们对现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人是分歧,如果处理不当,会是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甚至产生对抗性后果。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往往有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十分庞杂的矛盾网络。团结不同利益的主体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利益整合需要经济的、道德的、法制的和行政的手段,而意识形态却具有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整合与团结统一的功能。意识形态通过反应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的愿望,阐明群体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每个成员从中体会到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共同体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聚合心里,并将这种聚合心上升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统一行动,达到共同体或民族国家有效的内部统一和社会整合。其中,利益整合在社会整合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整合机制的基础。利益整合与社会整合的目的都是尽可能实现社会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有机团结,最终达到社会的平衡与和谐。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的自觉反映形式,具有最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因而也就具备更加强大的价值认同,利益整合与社会团结功能。他通过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心理、人际关系一级行为方式的引导与统合,能够促进广大社会成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达成一致,从而把人们的思想意志,利益较好的协调起来。他能够吸引和团结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力量,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调控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