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幻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2009-06-13 05:52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幻想科幻文学

康 鑫

作为近代科技及社会革命的衍生物,科幻小说的历史尚且不足200年,不过这种特殊的文学类别却因为拥有两大要素——科学性与幻想性,而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晚清时轰轰烈烈的小说界革命使得西方科幻小说被引入古老的中国。从晚清到民初,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视科幻小说的时代。林纾、鲁迅等人都热衷西方科幻小说的翻译和介绍,主张以科幻普及科学知识。由于西方科幻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不那么合拍,因而在当时具有一种冲击和批判力量。但现代科幻小说的译介与创作在短暂的喧嚣之后便很快陷入沉寂。以至后来在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大旗的倡导下,本是最集中体现科学和理性精神的科幻小说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中国现代科幻小说之所以呈现这样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四大发明”不仅赢得了世界影响力,并且证明我国科技处于当时领先水平。在《列子》、《考工记》、《梦溪笔谈》等著作中,甚至记载着不少古代科技发明的幻想故事。中华民族是个富于幻想的民族,古代神话绚烂多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等寄予着远古先民对大自然最浪漫的想象。这些神话故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幻想愿望。但为什么此后几千年,科学与幻想的传统没有得到发展?以此为基础的现代科幻小说发育反而先天不足呢?所有的这些都使我们有必要再次面对现代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

中国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的主导方面和支配力量是在自然经济轨道上运行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模式,注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农业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安土乐天,重农的社会共识,重实际而黜幻想的务实精神。而西方的科学幻想起源于对自然的思索和研究,并且需要一种克服自然的进化思想,中国的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易观念与此产生了对抗。传统农业文化造成的民族固守心理产生的负面效应是排外和对新生事物的习惯性抗拒。这对从现实中求变异的科幻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农业型的文化心态是中国科幻发展的一个障碍,这种文化背景钳制了人们幻想的翅膀,更难促生出科学幻想小说。即使是那些幻想浓烈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没有摆脱现实的羁绊,多是作者通过文学想象寻找精神的皈依。自然,不是被利用、改造的对象,而往往成为现实创伤的精神寄托,是暂时逃离现实苦闷的心灵家园,在此精神下产生的是山水田园诗、游仙诗、隐逸文学等等。这与现代科幻小说中对大自然所持有的一种探索、征服精神,一种改造现实、超越现实的科学进取精神完全不同。

在农业型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思想文化也是钳制现代科幻小说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人”为核心,追求人的完善,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鲜明的重人伦的特色。但它却忽视对自然界本身的认识和改造,即使是涉及自然的知识也是利用自然知识以说明政治、道德方面的主张,而不是以自然本身的研究为目的。尽管从唐汉到明朝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由于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统治地位,使科学技术无法独立发展,科技在中国社会中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科幻小说的幻想必须以科技为其展开想象的基础。我国古代幻想故事瑰丽多姿,魏晋的志怪小说,唐宋的传奇,明代的神魔小说都承袭了幻想的构思模式,但所有幻想形式都是独立存在着,缺少科幻小说产生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取而代之的是迷信与宗教因素。当幻想仅仅是空想,无法转化为改造客观现实的力量的时候,幻想便无法与科学精神结合。因此,中国古代的幻想没有导向现代科幻小说的产生。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总是把自然世界仅仅当做现成的东西利用着。老庄哲学最重视自然世界,但他主张出世,讲的是人向自然的回归,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在这里,自然世界是凝固、静态的背景,是绝对不变的标准,是人必须去消极适应的对象。它影响了山水田园诗、隐逸文学的产生。墨家文化强调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但反对生存基本需要外的消费,同时尊崇天神,产生出的是神怪武侠小说而非科幻小说。佛家文化,虽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其主张的实现方式不是以一种积极的征服的姿态出现,而是通过静心修悟达到,这也与科幻小说的探索精神相左。

至于后来上升为中国文化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具有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更集中于调整人与人关系,对于它,物质文化和认识,改造自然世界的问题远非是重要的,充其量只是实现它的德治理想的背景条件。“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一条严厉的文化禁令,这些都不利于科幻小说的产生。儒学的天人合一论,极高度地概括了春秋战国各学说的一个统一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总体特征。在其中,自然世界已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体,整个社会文化再不会从对自然世界的重新认识,利用和改造中得到新的启示以进一步丰富、发展。高度成熟的儒家文化形成一种世代相传的典型的社会文化心理。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中国文学,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必然造成“重现实,轻幻想”的“载道”文学占据文坛主流地位,并且其影响深远至现代文学的发展。在下意识中,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审美理想仍然左右着我们对外来新文学模式的取舍,这也是科幻小说至今仍受冷落的原因所在。

总体而言,几千年积淀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利于现代科幻小说发展的。当激烈的新文学革命来临之时,我们确乎可以感觉到中国现代科幻小说的发展是何等的艰难。从晚清西方科幻小说译介那天起,它就不得不面对传统文化的强力钳制,所有文化先行者的努力似乎也不足以使它破茧振翅。

参考文献:

[1]乐云.外国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在晚清的传播与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卷8.

[2]徐善娥.晚清科幻小说译介初探[J].滁州学院学报,2007,(4)卷9.

[3]张治,胡俊,冯臻.现代性与中国科幻文学[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4]吴岩.文化传统与科幻小说繁荣[D].屯溪科幻会议论文,1988.

[5]黄伊.论科学幻想小说[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

(康鑫 四川成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64)

猜你喜欢
幻想科幻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锁不住的幻想
文学小说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