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李白诗作中的鬼神形象比较

2009-06-13 05:52冉忠尚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鬼神屈原李白

冉忠尚 陈 琴

摘 要:屈原和李白的作品中都有许多关于神仙幻境的描写,但二人所塑造的神话世界却大有异趣。屈原所塑造的神话世界中,人鬼、人神是错杂在一起的,而且具体生动、情态逼真、个性鲜明。而李白诗作中的鬼神形象,却普遍表现得抽象模糊、神秘飘逸,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关键词:屈原 李白 鬼神

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先祖屈原和“诗仙”李白的诗,都在神仙幻境的表现方面有突出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意象瑰丽、辞彩绚烂的篇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研读这些诗作,笔者逐渐发现这二位诗人所塑造的神话世界大有异趣。把握了这些差别,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悟两位诗人的风格。对于这方面的差异,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二者塑造的鬼神形象不同

屈原笔下的鬼神形象,大都具体生动、情态逼真、个性鲜明,具有神人合一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其代表作品《九歌》中体现得最为突出。《九歌》这一组诗是屈原集中表现神人思想的作品。有关它在鬼神形象刻画方面的突出成就,兰大教授张崇琛先生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

诗中塑造了一系列优美的鬼神形象,如庄严的东皇太一、勇武的东君、婉约的云中君、严肃的大司命、哀怨的湘夫人、奔放的河伯、妖媚的山鬼等,无一不栩栩如生、亲切可爱。这些形象。作为神,具有人的情态;作为人,又是被神话和美化了的。

我们不妨以“山鬼”和“湘夫人”的形象为例作以分析。先看《山鬼》开头:“若有人兮山之阿,被枇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一个貌似天真烂漫的少女山鬼形象,含笑的神态、袅娜的身姿、精妙的衣饰,是那样逼真,明显带有世俗化的倾向。再看对“湘夫人”的描绘:“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渺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在这些诗句里,我们看到一个美丽多情的少妇,一番精心打扮之后,乘着小船,望穿秋水,等待夫君。这便是屈原笔下的湘夫人的形象。湘夫人的原型是传说中为人们所熟悉的娥皇、女英,又被附丽为湘水配偶神,但就其缠绵、哀怨、期盼这些特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因此,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人所敬仰的女神,而更多的是一位热烈追求爱情的凄婉动人的现实女性形象。

相反,在李白的诗作中出现的鬼神形象,却普遍表现得抽象模糊、神秘飘逸,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以其游仙诗《古风》(五十九)为例来作以分析。

《古风》(五十九)是李白描写神仙幻境的主要作品,诗人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奇妙的境界: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诗人在恍惚间,看见了优雅而飘渺的神女,并跟随着她去拜见了仙人卫书卿。“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邀我至云台,高揖卫书卿。”在这里,写到了两个形象,一个是纤纤素手拈着芙蓉凌空飞行、宽广长带迎风飘举的玉女,一个是传说中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却又失望离去的卫书卿。这里的玉女只是一个美丽飘渺的身影,没有具体的面容神态,卫书卿也只是一个概念化的影子,李白只是借他的故事暗喻自己不被重用的遭遇。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其作为神的神秘飘逸、变幻莫测的特点,却难以看到其作为人应具有的个性情态。这正是李白笔下鬼神形象和屈原的大有异趣之处。

二、二者笔下的神人关系不同

屈原所营造的神话世界中,人与神是错杂在一起的,没有明确的分界。人可以自由来往于鬼神之间,与他们进行交流对话。如《离骚》中就有好多情景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凤、鸟雀等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而诗人则自由来往于这两个世界。“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可以与鬼神直接对话,如写诗人神游天界,叩门入关的情景,“吾令帝阍之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里,诗人迫切请求面见天帝,而那个守门人装聋作哑、不愿开门的神态,无不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息息相关,令人读来感觉到诗人不是在写幻境而是写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再如后来的“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中,不管是灵氛、巫咸,还是天神、九疑众神,都是那样的善解人意,他们都同情“我”的遭遇,劝“我”早日离开楚国,另择贤君。由此可见,屈原笔下的鬼神透露着浓浓的人情味,人与鬼神的交流显得非常自然。

因此,在屈原的笔下,人可以把神当作自我内心情感宣泄的对象,人可以在与鬼神交流沟通中得到精神的慰藉。而李白笔下的神话世界里,鬼神形象却显得奇幻迷离、瞬息万变,人与鬼神很难接近,人对神仙鬼怪只有可望而不可及的仰望,而不能与他们相互交流。

比如,在其典型的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明显有这种倾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诗作的开头,就把读者带到了一个虚无缥缈、扑朔迷离的仙境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天姥山就在这“云霞明灭或可睹”的仙境中。当读者刚随着诗人的脚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时,却突然发现“迷花依石忽已暝”,这里旦暮的变化何等倏忽!在暮色中,山中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霎时间,神仙出场了:“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仙之人兮列如麻”!这里,出现了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们在那里逍遥自在,恣意欢乐,而诗人却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倏然间这一切幻境都消失了,诗人蓦然惊醒,跌回现实,留在心里的只有深深的怅惘与失落。

由此看来,在李白的笔下,神鬼与人之间是有明显分界的,人对仙境总是感到很隔膜,神仙鬼怪都是那么变幻莫测、稍纵即逝,人始终对其难以接近和对话。笔者认为,李白笔下的这种神人关系,正是他一生那积极用世和消极避世这两种思想激烈冲突的外现。

参考文献:

[1]庞坚.先秦诗词鉴赏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2]张崇琛,林家英,庆振轩,赵建新.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宁.中国文化概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冉忠尚,陈琴 甘肃省会宁三中 730722)

猜你喜欢
鬼神屈原李白
镜子
壶口瀑布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屈原之死
诗仙李白的归宿
屈原送米
倒下的那一刻
屈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