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视野下易安词的艺术特质

2009-06-13 05:52汪大金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李清照

摘 要:本文以不同时期视野下观照李清照词作的艺术表现为切入点,探讨其作品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时空属性和审美差异,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李词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李清照 词 时空属性 艺术特质 审美差异

李清照一生的经历在她的词作中都有所反映。少女时期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词作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中年时期的幸福生活,透着淡淡的离愁情绪,大部分词作风格倾向于婉约,典雅蕴籍;爱人赵明诚的离世,使晚年的李清照生活寥落孤寂,生活的磨难,愁苦情调也由此开始。在她的词作中我们读到的是她的爱恨情愁、喜怒哀乐,从才情少女到婚后和谐的幸福生活,以及晚景的凄凉,她的词作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动荡岁月、人世沧桑的人生画卷。本文从不同时期视野下观照李清照词作表现出的艺术特质为切入点,探讨作品不同阶段的表现出的差异,以期更好的把握李清照词作的个性张力和艺术魅力。

早期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即从李清照出生,至十五六岁自原籍诣汴京待字,到宋建中元年(1101年)李清照成婚,为前期。其艺术风格亮丽清新,内容多为反映闺中生活情趣,抒发内心感情世界。中期从李清照成婚到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去世前)李清照约四十六岁,为中期。词作多以描写爱情和离愁情绪,风格蕴籍委婉。晚期从建炎四年(1130年)到宋绍兴二十五年(约1155年),即李清照四十六七岁(丈夫去世),至谢世之年,为晚期。赵明诚的去世是李清照人生道路的转折点,国破家亡,爱人离世,只身漂泊江南,身心遭受沉重打击,一腔苦恨,倾汇于笔端,充满着古典悲剧美。

一、早期:家世学养熏陶下的艺术发端,风格清新典雅,明快流畅,表达不同寻常的意境

李清照天资聪颖,聪明好学,在艺术创作和实践中成长、成熟。身出书香之门的她,自然而然的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自幼饱读诗书,一面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一面研究文艺理论,吸收学识营养,抒发着闺中的闲情逸致,反映内心的情感世界。王灼《碧鸡漫志》中称其“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她早期的词感情充沛,风格清新典雅,题材多集中为抒发闺中生活情致和作者个人思想情感,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多侧面性。

人物风貌刻画上,细腻入微,形象传神。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这首词里,作者抓住富于特征性的细节,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清新明快的笔调、女性特有的生活感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少女形象。在历代词人当中,再没能如李清照这样善于表达自己了!而这种表达,总是截取日常生活中一段情节加以铺叙,使人如闻其身,如见其人,深受其情绪感染。如这首词中的自我写照,在她早期的词作中屡见不鲜,也似乎成为她某种心境的理想表达和精神寄托。足见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安逸、无忧无虑,充满了阳光和欢乐,造就了她早期作品风格细腻率真、活泼爽朗、质朴大气。

闺中情怀的抒发,真挚优美,词作风格日趋典雅。这类词在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中,占到了大半,如她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闺情词多以花月、湖光山色等自然景物自况,如《双调忆王孙》写秋景,表达词人无限喜悦的心情,充满着畅亮欢快之感,无不使人感到可亲、可爱、可感,在词坛上尤显可贵。她早期作品从题材、艺术表现等方面,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而且实现着自我创新,从自觉的理论主张到成功的创作实践,标志着她在文学思想、艺术风格上日趋成熟。

二、中期:伉俪情深的婚姻生活成为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艺术风格委婉动人,词韵优美

李清照婚后的词大多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这类词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重阳”为题,抒写佳节怀人的情思。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亲身的感受与内心体验,挑选女性悲愁时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在封建时代,尽管有不少男性作者以女子的口吻写爱情,但这种出于女性之手的创作,在反映了她们的感情需求上,则具有不同的意义。

离愁相思之词在李清照中期的创作中不仅所占比重大,而且名篇较多,除《醉花阴》外,还有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念奴娇》、《声声慢》、《渔家傲(天接云涛)》等,这些作品表达伉俪情深、又悲苦无依的离愁情绪,倾露着真挚情怀,充满着生活气息,把内心的情感艺术的外化,表明李清照在艺术上更加成熟,遣词用句自然而圆润,不经意间让人产生共鸣,任世间俗子传唱。这个时期的作品,不论就题材的选择,还是由此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都趋于成熟,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三、晚期:颠沛流离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格调低婉凄凉,充满着古典的悲剧美

李清照个人命运的分野,不仅是1127年北宋的灭亡,而且是三年后赵明诚的去世。之后,清照词的格调和内容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充满着凄凉低沉之音,主要以抒发旧时感念,将过去的美好生活与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故国哀思。晚期的词在内容上,主要有二类,一类是寄托对故人哀思的悼亡词。代表词作有《武陵春》、《南歌子》、《清平乐》等,其中以《孤雁儿》写得最为出色。“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另一类是表达对江山社稷关注的抒怀词。李清照在靖康之乱后屡遭磨难,国破家亡,爱人离世,“飘零遂与流人伍”,这使她有机会接触下层劳动人民,她的词作代表了在民族灾难中阶级地位下降一部分士大夫阶层的内心感受和与下层劳动人民相似的命运与共同的愿望,她所表达的凄苦与哀愁与广大人民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有较强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南渡后的李清照在身心和精神上受尽折磨和打击,此时在她的笔下所描绘的情与景,已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国已不国的江山社稷。《永遇乐·元宵》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李清照在理论上主张词“别是一家”,在其晚期的词作中,对于“中州”等所代表的故国的怀念,随时可见,这首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历代词评家也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给予此词以高度评价。在写作特点上,既是人们常说的今昔对比,但又并非那种简单对比,它不仅是一幅浓缩了的社会现实、人生图画,更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人物心灵史的艺术外化。通过对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段的观察,在不同时期词作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也迥异。她的作品基本倾向于婉约,但却有大胆的创新,如果简单的把李清照作品风格归结于婉约,显然是不恰当的。李清照的作品不失婉约本色,又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而且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风格,还具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阳刚之气。故清照词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就是刚柔并济,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酒脱和豪爽。正如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的那样:“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似乎也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绝高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和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愁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李清照之前,没有什么可以评价的。”

参考文献:

[1]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

[2]唐圭璋.读李清照札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2).

(汪大金 甘肃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730020)

猜你喜欢
李清照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当衣买书
李清照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趣味生活秀
性格刚烈
李清照当衣买书
李清照检举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