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建立FTA的进程与阻力

2009-06-20 03:11许兴镐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4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协商

许兴镐

摘要:中韩FTA的建立将不仅会大力促进中韩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而且会大力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然而两国建立FTA的进程却稍缓慢,其主要原因是两国产业的不同影响及两国政府的不同政策取向。因此,为了建立和谐共荣的FTA,中韩双方需要进行耐心的对话和沟通。

关键词:中韩经贸关系;中韩FTA;自由贸易区;协商

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势头强劲,双方合作的领域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中韩两国建交时,两国的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不过经过17年以后的2008年两国贸易额已达1683亿美元,和建交之初相比增长了33倍。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贸易伙伴;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尽管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但仍旧存在着对中韩经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有国际环境的影响,也有两国自身的原因。

这种背景之下,建立“中韩FTA”建设的提出,会促进中韩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不过,中韩两国建立FTA, 既有促使其成行的因素,也有阻碍其实现的背景。

1中韩建立FTA的进程

目前,在全球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建立FTA, 来促进经贸发展,尤其是通过双边FTA的建立来实现相互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的增长,克服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益处。这种趋势,中韩两国也不例外。

中国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竟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在“十五”期间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姿态稳步推进建立FTA的谈判进程,着力筑构全方位、多层次的FTA格局。到2008年底为止,除了与香港和澳门缔结的SEPA以外,中国与东盟(ASEAN)、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等4个国家和地区也缔结了FTA。同时,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澳大利亚、新加坡、冰岛、秘鲁等的谈判也以不同程度在推进。此外,中国还在2007年10月,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2007年12月完成了与挪威的FTA研究,并继续展开与韩国、哥斯达黎加的FTA联合研究,且取得了积极进展。

韩国也很积极地推动FTA。目前,韩国已经与智利、新加坡、东盟(ASEAN)、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美国签署了FTA,与欧盟以及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的FTA正在谈判,与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MERCOSUR、秘鲁、土耳其、俄罗斯等的FTA正在进行共同研究和考虑之中。界时,韩国的自由贸易对象国将达60个以上。韩国已成为世界上对双边贸易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

在这种环境之下,中韩两国建立FTA的构想,在2004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被提出。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就中韩两国启动双边FTA可行性民间联合研究达成了共识。从2005年3月20日开始利用2年的时间由中国国务院下设的发展研究中心(DRC)和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F)组成的研究课题组开始就该可行性进行共同研究。因为此项研究是由双方政府协商启动,由双方国家财政拨款支持,由双方国家下属的研究机构—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和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来进行的,因而可视为政府谈判的前奏。该课题组对中韩贸易及投资的状况、贸易制度、政策、扩大贸易的障碍等进行了分析;考察了自由贸易区制度性安排可能给双方带来的影响;并就FTA实施的步骤、范围提出了政策建议。接着在2007年3月,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两国建立FTA的可行性,中韩两国又开始了官产学联合研究。内容涉及建立中韩FTA的宏观经济影响、自贸协定的涵盖领域、两国贸易投资自由化对产业的影响、敏感产品及敏感领域的处理方式,以及确定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形式和时间问题。但因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双方还未启动中韩FTA的谈判。

表1 中韩两国的FTA进程

资料:中国商务部与韩国外交通商部

不过,中韩两国都对建立中韩FTA持积极的态度。在2008年5月27日至30日,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两国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双方对中韩FTA官产学联合研究顺利进展表示赞赏,同意在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朝着互利互惠的方向继续积极研究推进中韩FTA。”《中韩联合声明》的发表使中韩FTA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此时签订中韩FTA协议建立FTA的条件已经成熟。

2中韩建立FTA的基础环境

虽然中韩两国的FTA进展缓慢,不过,中韩建交17年来迅猛发展的政经关系,为两国建立FTA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政治、外交交流方面,自中韩两国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外交趋向各异,但却都致力于发展并始终保持着密切的睦邻友好政治关系。两国建立并完善了政治和安全对话机制,特别是建立了两国领导人经常性互访和会晤机制。1998年,两国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7月,韩国领导人签署联合声明,将这一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1月,韩国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进一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事务上推动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2008年5月,两国的关系更进一步地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全方位、多领域、长时期的合作关系,是政治高度互信、领导层关系密切、经济关系密切、外交关系和谐协调、文化和人员交流频繁、合作机制长期稳定、合作成效实现双赢的合作关系。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中韩关系实现了质的飞跃。两国政府又先后签署了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产业合作委员会协定,成立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委会。此外,中韩两国在外交、反恐、防核扩散、环保等领域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所有这些都为中韩FTA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其次,中韩经贸交流的迅速发展也为两国建立FTA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伊始,两国的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到2008年达到1683亿美元,和建交之初相比增长了33倍。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贸易伙伴;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中韩双边贸易贸易平均年均增长率为26%,远远高于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欧盟(23.3%)、美国(21.9%)以及日本(13.6%)的年均增长水平。因此,中韩在经贸领域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中韩两国贸易不但规模扩展迅速,而且结构也不断优化,已从建交初期的以原料型为主转变为以制成品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两国的经贸关系已经进入了水平分工的新阶段。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音响设备及其部件、纺织原料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矿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六大类商品,2007年这六大类商品的出口占对韩国出口总额的81.1%, 比上年增长26.8%, 成为推动2007年中国对韩国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中国从韩国的进口主要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化工及产品、贱金属及产品、塑料橡胶及制品、矿产品、光学医疗仪器等六大类商品,这六大类商品的进口占从韩国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92.2%上升到2007年的93.3%.

两国的互相投资也不断扩大。截至2007年底,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金额达386.7亿美元,设立了4.7万多家韩资企业,创造了200多万个就业机会。同时,中国企业对韩国投资开始起步。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利用韩国较发达的科技水平、研发能力,通过并购或参与并购韩国现有的高科技企业等方式在韩国投资,逐步成为中国对韩国投资的新形式。中国对韩国投资起步虽晚,但增长较快,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韩国投资已达190家,直接投资金额达9.6亿美元。

除此之外,中韩之间的地缘优势、人员交流以及经济的互补性也可为中韩建立FTA提供有利的条件。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最近距离(山东威海到韩国仁川)仅94海里。毗邻而居,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交往,在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交流、沟通极为方便。因这种原因及中韩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目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外国人中,韩国人最多,而且仍在以每年6万到7万人的幅度递增。2006年,常住中国的韩国人已经超过50万,两国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在中国留学的每3名外国学生中,就有1名来自韩国。中国赴韩国留学的人数也已达到2.4万人。这些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增加,这为建立中韩FTA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此外,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市场广阔;韩国资源相对匮乏,市场相对狭小,但拥有中国经济发展上需要的资金及技术。建立FTA可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两国共同繁荣,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3建立中韩FTA的阻力

若中韩两国建成FTA, 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两国将以制度化方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规则、处理贸易矛盾和争端,并通过产业分工更好的发挥两国各自的优势。FTA除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两国化解经济全球化中的冲击,享受签署FTA的国家间在进行贸易往来时免收关税、向对方国家出口的本国产品比在统一市场销售的其他国家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减少贸易摩擦等诸多好处。而且,FTA可使两国在新的贸易框架下解决某些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将开辟双方经贸合作的新天地,有效推动两国互利双赢、共同繁荣的目标的实现。

目前,中国研究认为,中韩FTA将促使中国GDP增长0.5%, 经济福利增加246亿美元;而促使韩国GDP增长6%,经济福利增加近285亿美元。中国在农产品、渔业、服装等领域具有优势,韩国在石化、钢铁、汽车、机械设备和精密仪器等领域具有优势。根据韩国方面的研究,韩中建立FTA对韩国GDP贡献率达2.4-3.2%,虽然低于韩美FTA对韩国GDP贡献率6%的水平,但将高于韩国与EU、韩日FTA对韩国GDP的贡献率。这表明,中韩建立FTA对两国是互利共赢的。

不过,中韩两国建立FTA还需要为解决一些问题和分歧进行耐心的对话和沟通。目前尚存在的阻力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3.1FTA对中韩两国产业不同程度的冲击将是最大的阻力。

目前中韩两国尽管总体已由产业间分工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内分工,但仍然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因此两国建立FTA将对两国经济发展都有益处。不过,有些产业将难免受到冲击,尤其是韩国的农水产品和纺织服装业,它们将面临很大的冲击。建立FTA后,关税下降,这意味着韩国长期对农业的高度保护政策和在国际谈判中的强硬立场必须改变,农业很可能成为中韩建立FTA的最大障碍。对中国来讲,中国在生产钢铁的技术方面与韩国比较相差甚远。建立FTA,中国将会大量地进口韩国的钢铁尤其是高端钢铁产品。中国汽车行业和化工行业由于相对落后,完全没有优势,将面临艰难的调整。此外,冲击较大的还有金融和电讯业。这将涉及到两国各自的实际利益,使相关的利益集团对建立两国FTA存有较大顾虑,或成为FTA建立中的阻力。

3.2两国政策推进的方向不同也是很大的阻力。

按照以往中国推进的FTA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特征。首先,中国推进FTA时,除了考虑经济、国际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因素以外,特别重视能源及资源的FTA,如中国与GCC的FTA协商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国,而GCC则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50%以上且处在世界能源生产基地的特殊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石油需求将急剧增加,但是油的产量未能相应增加,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会提高。2002年和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率分别为4%和11.1%,预计到2025年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将会由2003年的45%提高到70%。对中国来说,石油的安全供应问题非常紧迫。

表2 中国主要FTA协商内容

资料:根据沈佳,“剖析中国推进FTA的背景与战略”『经济情报』(LG经济研究员),2007.5.16参考整理。

此外,到目前为止,中国推进FTA的项目,比较偏重商品贸易领域。若中韩两国的FTA只限于商品贸易领域,这对韩国经济绝对是不利的。虽然,最近中国与新西兰签署FTA时,其范围超出了商品贸易的领域,不过在与韩国的谈判中,中国很可能不愿意超出新西兰的水平。因为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韩国,比新西兰更能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另外,韩国的FTA策略,一向是在短期内加速前期耽误的FTA推进进程,以降低世界性的FTA趋势给韩国企业所带来的成本,并同时以多发性的FTA推进政策为基础。韩国争紧锣密鼓地与20多个国家同时构建FTA网络。若与主要交易国家按照先后顺序一个一个签署的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韩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成本必然会提高,因此在主要竞争国竟相推进FTA的情况下,韩国政府为了维持现有的出口市场,也为了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正在全力以赴加速FTA的进程,扩大其范围。韩国这样的FTA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韩的FTA进程。由于韩国希望保持科技的优势,而且韩国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也在逐渐降温,因此,韩国不急于与中国签署FTA。韩国之所以不急于和中国建成FTA,关键是出于其政策和策略方面的考虑:韩国并不希望过多地依赖中国市场,希望能在亚洲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贸易状态。由此可见,中韩双方仍要加强沟通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中韩联合声明.光明日报[N].2008.5.29.

[2]卢新德.关于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4):59-63.

[3]何芬兰、陈小三.中韩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N].国际商报.2008.5.31.

[4]刘塞力.孕育中的中韩自由贸易区[J].中国问题研究.2008(1):55-20.

[5]沈伯明.区域贸易协议与韩国自由贸易区刍议[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78-101.

[6]池晚洙.韩中FTA,怎么接近呢[R].KIEF.2008(4):3-8.

[7]屠瑞奋.析评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90-94

[8]中国投资指南(http://www.gov.cn/pub/FDI/dwtz/dwtztj/t20080128-

89253.htm)

[9]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

[10]韩国外交通商部(http://www.mofat.go.kr)

[11]韩国贸易协会(http://www.kita.net)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协商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双周协商座谈会:新时代政协协商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欧美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