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三水梨”质优价不优原因探析及发展对策

2009-06-20 03:11张秋菊周文魁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4期

张秋菊 周文魁

摘要:自上世纪末从日本引进“三水梨”新品种以来,睢宁县已成为全国“三水梨”栽培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县份。但是近几年来睢宁“三水梨”出现质优而价不优的尴尬局面。本文从经济学的劣币驱逐良币、信息不对称原理、产业链不完善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梨产业链;质优价不优;产业链延伸

1睢宁梨生产概况

睢宁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东南部,地处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层,属暖温带略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水、风等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合梨生产,是传统的果产区,历史上“睢宁青梨”、“水壶子”等地方名品享誉黄河故道地区。睢宁全县现有梨树7.5万亩,其中有棚架梨0.47万亩,梨品种资源170余份,占全省梨资源总份数的一半以上,是梨品种资源全省最丰富的地区。自1995年开始,睢宁县引进、推广“三水梨”(日本丰水、幸水和新水3种梨的统称),在睢宁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使睢宁“三水梨”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有10万农户在协会的带动下从事三水梨种植,年产量5万余吨,销售收入1亿余元,农民因此人均每年增收1500元。

2睢宁梨优质不优价的原因分析

2.1从“劣币驱逐良币”看睢宁“三水梨”质优价不优。

在微观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又被称为“格雷欣定律”。原是指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币的市场兑换比例与法定兑换比例不一致时,人们总是趋于将良币收藏起来,使用成色不好的铸币,久而久之,成色好的良币被迫退出市场,而在市场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好的劣币,即劣币把良币驱出市场。睢宁梨品质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优质的品牌梨,口感好的梨与口感差的梨一起进入市场,口感差的梨价格低,口感好的梨价格高,而消费者无法从外表区分梨品质的优劣,往往会选择低价的劣质梨,高价的优质梨却鲜有人问津,导致优质梨不得不退出市场。

2.2从信息不对称看睢宁“三水梨”质优价不优。

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目前睢宁梨的产销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传播沟通机制,果农与消费者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果农不了解消费者的正真需求,消费者不清楚梨的品质优劣,而联系这两者的中间批发商却了解果农与消费者的情况,中间商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尽量压低梨的收购价,处于梨产业链源头的小果农从增值中获利不多,使得优质梨被迫退出市场。另一方面,消费者没有专业知识去辨别梨的品质优劣,又不能通过相关的途径获得有效的信息,因此往往会选择劣质低价梨,降低自己的风险。

2.3梨流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不够长。

睢宁梨贮藏加工业严重滞后,产业链不完善。目前睢宁的冷库容量1000吨,深加工环节几乎为空白。现有品种多局限于鲜食,加工品种匮乏,贮藏、保存、加工环节不足。经过清洗、分级、包装后上市的果品不足,而发达国家100%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果品贮藏能力仅有1000多吨,且没有一座气调贮藏库;果品加工能力弱,加工企业没有真正的原料基地,加工品质量不高,规模不大,加工设备老化,利用率低,加工企业的自身发展后劲不足。这样果农只赚取少量的鲜果部分的利润,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取。

3针对睢宁“三水梨”质优价不优的政策建议

3.1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形成土地集中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睢宁地区耕地资源有限,要推动梨产业化建设,就必须积极改变目前果农分散经营方式,采取一定的措施,使那些小规模的果农将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形成规模生产,定期按股份分红,以达到规模效应,分红后利润作为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的基金。

3.2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睢宁梨品牌建设。

政府应该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以政策倾斜,强化规模果农的市场意识,信用观念和品牌意识。根据国内外市场要求,开发不同规格、形式多样的精美包装。培育优势品牌,扩大名牌效应,争取用几年时间培育3~5个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睢宁梨品牌。

3.3积极提高梨的深加工,提高梨的附加值。

目前睢宁梨仅限于鲜食,冷库容量有限,加工品种匮乏。要积极发展梨果深加工,开发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引进先进的梨果加工技术和设备,短期内提高梨果加工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加强自主研发,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设备,提高梨果加工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

3.4建立高效的市场信息体系。

梨生产规模户应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扩大睢宁梨的知名度,开展消费者梨园体验活动,定期举行梨品展销会,与批发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重点发展水果流通中介组织,组建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逐步形成覆盖国内外的营销网络;强化对梨果市场产销形势的分析预测服务,提高睢宁梨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覆盖率。

参考文献:

[1] 钱晶,陈宗元,陆爱华等. 江苏沿海地区梨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与对策[J]. 江苏林业科技,2008,(6)

[2] 黄祖辉,张静,陈志钢. 中国梨果产业价值链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8,(7)

[3] 盛宝龙,陆爱华,周建涛. 江苏省梨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