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毕业生的诚信问题研究

2009-06-20 03:11陈海菊侍朋宝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4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诚信毕业生

陈海菊 侍朋宝

摘要:诚信问题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用人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极其重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急剧变迁和发展,诚信危机已出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如何加强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教育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当代大学毕业生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失信的表现及解决的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诚信

我国的社会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不良社会问题不知不觉渗透到了大学校园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诚实守信这一做人的美德,然而当代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们却因为社会诸多方面的影响正面临着诚信缺失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道德水平的高下,不仅关乎个人善恶,更关乎事业成败、国家兴衰,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大学毕业生诚信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任务。

1大学毕业生的失信表现

1.1毕业生简历及自荐信与现实不符程度严重。

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对简历及自荐信的诚信度要求不高。某调查资料显示:在对某省内高校的2005、2006届毕业生近万人的简历、自荐信进行整理、调查,发现有75%的学生掺杂“水分”,例如:在一个有40多名学生的班中,综合测评成绩一栏均填写“优秀、良好、第一名、第二名”,甚至综合测评成绩都是前3名[1]。

某些用人单位反映,他们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的类似某高校某班级毕业生在应聘简历中写担任班长职务的事例将近半数。当问及毕业生简历上述相关问题时,有的毕业生说出了个中原由:写当过班长可证明我有管理实力,这在面试中是占绝对优势的。若被用人单位看穿最多也就是不被聘,我还可以继续去其它单位。只要有单位信以为真就没枉费我做简历的心机。

1.2常出现毕业生恶意毁约现象。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签约时有这样的想法:有人要就签,有多人要我签后就可以从中选好的,反正最少得有“保底”单位。用这种方式,毕业生给自己的就业上了“保险”。还有想考研的学生也想给自己上“就业险”,于是就出现了考研一族也去找工作的现象。他们准备考研的事绝对不跟单位提,费尽心思也得找个保底单位,否则考研看书都不踏实。结果最后损失的是与考上研的同学签约的单位。

1.3面试“掺水”严重。

因受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方面的指导,很多毕业生从课程中学到了部分应聘技巧,并在自己择业的时候谙熟于心,随应聘次数的增多越来越成熟。遮掩缺点(甚至不真实述说自己的缺点)突出优点,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现在用人单位选择人才大多通过面试方式,而面试主要是以问答或答卷形式完成。所以,毕业生自身的缺点完全可以被“有心人”巧妙地遮掩过去,因此面试结果与现实往往有很大差距。

1.4“狡兔三窟”现象时常发生。

为了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工作,有的毕业生(凭自身优越的条件)每场招聘会都到,想把所有的用人单位先都抓到自己手中,然后再仔细比较挑选出最中意的一家,而置其他用人单位于不顾。这样不仅使用人单位蒙受人才损失,还使某些有实力的同学丧失好的就业机会。

1.5工作后不守承诺,失信现象严重。

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常说的话是“我能吃苦,我不怕吃苦,因为从吃苦中能得到锻炼”,或者诸如此类的话。用人单位愿意聘用能吃苦肯干的人才,所以很愿意聘用有这样承诺的毕业生。然而,有些毕业生到了单位真吃苦的时候却叫苦不跌、后悔不已,而后卷铺盖走人。

2大学毕业生失信原因分析

2.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新的形势已经无法和传统的道德体系相适应,新型的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随着西方各种观念体系在我国大学生头脑中的渗透,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方式、思维方式等趋向多元化,人们的诚信意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如:利用短信、电话等手段进行诈骗活动;假冒的名牌服装、化妆品等充斥整个消费市场,从而消费者购物上当受骗等案例屡见不鲜;假身份证、假出国签证、假毕业文凭、假生产经营许可证等已不鲜见。上述因素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诚信失衡。

有的用人单位对高校提供的协议书不甚了解,认为就是一份普通的合同。当学生毁约的时候,这些单位不去继续追究责任,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毕业生就业失信的风气。

同时,有的用人单位不履行自己招聘时的承诺,随意克扣毕业生的工资或降低招聘时的招聘条件,这也使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诚信产生怀疑。如东方IC 11月25日报道:2008年11月24日,郑州市航海路与未来路交叉口,河南中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公园一号”楼盘7位售楼员(均为大学毕业不久的毕业生)站在26楼跳楼讨薪。其根本原因是用人单位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他们的失信直接导致“跳楼讨薪”事件的发生。

2.2家庭环境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把诚信推向民主,德国把诚信推向效率,英国把诚信推向科技,法国把诚信推向艺术,日本把诚信推向完美,由此,他们都率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发达的国家所以发达,具有较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其重要的社会基础[2]。而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注重的只是对孩子的智育的培养,忽视了诚信教育对孩子未来的重要影响。甚至有的家长在当孩子解释因为同学抄袭而自己没抄导致没考好时却有"别人能抄你怎么就不能抄"此类的教育言辞。更有甚者,某些家长不但自己不诚信,还传授孩子在违反原则做事情时能不被人识破的“妙招”。家长的不诚信作风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诚信行为及观念。

2.3学校环境影响

从整体上讲,高校学生诚信意识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有滑坡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加以督促和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不利。首先,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并没有将诚信意识放到应有的位置,学生中的确存在信仰危机的问题,在个人追求上往往有近视眼的倾向,呈现出功利心较强的特点。其次,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脱节,现实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与信用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距离。第三、大学生当中缺少坚决摒弃不诚信行为的氛围。这种氛围是非常有害的,有可能会使其他学生继续仿效这种行为[3]。

学校诚信教育落实的程度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诚信。学校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来监督毕业生应聘材料的真实性。学校在指导大学毕业生制作简历或自荐信时忽略了对他们的诚信教育,只考虑了如何让用人单位能选择自己的毕业生。现在高校实行就业“一把手”工程: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全校各部门通力配合,全员上阵,采取一切措施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而绝大多数高校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诚信教育。

3针对大学毕业生失信的对策

3.1加强家庭诚信教育。

教育孩子要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诚信,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以诚信培养诚信。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守信用、负责任。孩子不诚信的行为大部分是出于某种需要,如果孩子合理的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必然会寻求满足需要的办法,如果父母对这种合理需要过分抑制,孩子就会换种方式,以某种不诚信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家长要信任孩子,不要怀疑孩子。告诉孩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合作的[4]。

3.2加强社会的诚信氛围建设。

3.2.1国家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管理力度,与大学生诚信教育一样,在用人单位成立之初,对其也建立相应的诚信体系。把与用人单位有关的一切诚信活动记录在其诚信档案中,以供社会各方面及毕业生就业时查询使用。建立用人单位的诚信档案,可以减少用人单位不守信现象发生,也有助于降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风险度,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好的诚信就业社会环境。

3.2.2国家应加强对全社会诚信行为监督机构建设,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管理力度,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作假行为,打实诚信社会环境,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把诚信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3加强学校诚信教育。

3.3.1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建立完整的学生诚信体系。为使大学生能重视自己的诚信度,建议学生一入学就与学校签订诚信承诺书。在学生在校期间,把学生的一切与诚信有关的活动都记入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学生毕业找工作时,如果企业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诚信档案,只要学生提出申请,校方就可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纪录,为学生出具相关证明,以便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查询;学生考研时,需提供在大学期间的诚信档案,将考生诚信状况做为其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以此来督促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

3.3.2加强学校诚信教育的舆论氛围建设。

学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行为养成的场所,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应加强诚信氛围的建设。要以严格的制度建设来规范学生诚信行为、加强学生诚信行为建设;同时,高校教师也应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做学生诚信的楷模。若教师缺乏诚信就谈不上所教出的学生诚信度有多高。因此,在要求学生诚信的同时,为人师表的教师首先应做出榜样,以自身诚实守信的作风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认识到诚信行为的魅力。学校诚信教育的舆论氛围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打造。

3.3.3高校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学生诚信打基础。

高校应主动与就业相关单位联系,并推荐适合单位要求的毕业生。高校还应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在用人单位所要求的用人条件上定向培养大学毕业生。组织学生去就业意向单位参观、实习,以加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了解,也即加强校企联合力度,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自我、了解用人单位,进而塑造自我,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提高在就业竞争中的战斗力,以避免就业时失信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雅琴,李书林.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问题[J].大学生就业,2007(15).

[2] 浅谈家庭诚信教育[DB/OL].http://www.gzxw.com.cn/news/gansu/2008/12/3/1143758.html,2008-12-03.

[3]新时期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漫谈[DB/OL].http://www.view.sdu.edu.cn/news/news/sbzl/2008-02-18/1203320662.html,2008-02-18.

[4]唐伟红.影响孩子一生的36个好习惯[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诚信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