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分析

2009-06-20 03:11吕秋薇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4期
关键词: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吕秋薇

摘要: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将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为了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的意识和精神,通过专业实践的提升,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创业教育将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基地

目前,我国处在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高职院校也需要以不同的形式来发展创新的理念,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明显上升,自主创业成为金融危机后第一代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尽管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近年来得以有效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社会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更应该十分重视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创业意识的挖掘和创业精神的塑造,带动全社会创业氛围的形成。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主动性、开拓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特别强调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去开办一个企业,而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创业的理念,同时,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创办自己的企业。

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不成熟。

由于创业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高校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属于“学院派”,主要来自行政口和教学口,这些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专业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弱点,其知识储备难以满足高素质的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虽然通过一些师资培训和教师自身知识的补充,可以弥补理论知识的空缺,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创业实践,所讲内容也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虽然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担任客座教师,多以讲座形式进行,并没有形成体系,加上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且外请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有待改善。而依据传统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培养等方面仍偏重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的技能尤其是创业方面的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还不够完整,不成熟、不系统,没有权威的教材体系,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也缺少吸引力。

1.2缺乏实践机会。

实践教学是是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多数学校还仅仅是引入了一些课程,进行了一些零星的创业活动,实践瓶颈还没有被打通,这阻碍了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一些高职院校觉得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难,是因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的创业实践一定要上升到创办企业的高度。实际上实践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锻炼,而不是一定要开办企业。并且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教育研究,没有稳定的制度保障,缺乏教育资金、充分的课外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往往找不准项目,同时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不少人连开办公司的基本流程都不知道。

1.3创业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出现创业培训不足、创业资金短缺、创业指导与服务缺乏等问题,其中,资金不足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调查显示,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61.63%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创业资金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各级政府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大学生创业需要;其次是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缺少相应捐赠法规,社会捐赠有限;第三是银行缺少风险评估机制,创业青年缺乏财产抵押担保,融资困难。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虽也陆续推出了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小额信贷等促进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但整体上还不够完善。这在一定层面上使想就业创业的学生常常找不到相关政策,或者对已有的政策手续不太了解。这些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和自己,了解供需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做好就业创业的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它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必然选择。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进行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短期来讲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从长远来说也是整个社会创新、进步的动力,创业教育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开展创业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避免了以前高职院校闭门教学、企业闭门生产的被动局面,激活了科研技术市场,促进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同时,高职院校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实现的。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创业,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将是我国高职院校长期的工作目标。然而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学生尽管在学校进行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训练,但是学生创业最缺乏的是系统的创业教育,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以具体措施开展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除了要进行自身的制度完善之外,还要考虑政府、企业、学校、民间社团等各方资源,将各个创业教育的支援主体进行整合,使每一阶段的创业者都能得到可能的支持。

3.1选聘优秀教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就要开设创业课程,并且要扩大受教育面。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基本环节,可以把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国内外创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课堂教学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得到普及,满足学生的广泛需求。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有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一方面从学校经济类和工程类专业中选择有企业经历和经验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从相关的政府部门聘请经验丰富专家和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以帮助学生掌握政府经济部门在产业发展中制定的政策、扶植措施、计划、规划等宏观调控的政府行为。通过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对创业实战的学生进行指导,使创业学生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少走弯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应该把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在原有的教学计划基础上,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随着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高职院校中不断得到拓展,可以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创业成为毕业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内容,把培养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纳入了就业指导的课程中。

猜你喜欢
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