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学》教学改革探索

2009-06-21 01:48张群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STS教育教学改革

张群英

[摘要] 针对《电子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状况,尝试从课程的教和学两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渗透STS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本身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化解课程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怕学、厌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等矛盾,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电子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 电子电工学 教学改革 STS教育

一、《电子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电工学》是为我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随着电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越来越多,电控设备和仪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岗位上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要和电打交道,使用本专业领域中各种电控设备仪器,因此,学生不单要求掌握电子电工学的基本理论,还要求有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电子电工学知识已经成为他们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门类的交叉融合也越发紧密,其他专业门类的科学技术与电子电工学的发展也同样如此,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要能胜任跨学科的科技合作研究,也必须掌握好电子电工学知识,因此,课程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影响《电子电工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症结

以前,在我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的《电子电工学》课程涉及的专业、学生人数较多,而总体的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教师的“教”主要还是停留在“黑板+粉笔”的层面上,课堂上是“填鸭”式灌输,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收器”,教学内容上着重学科结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对于联系社会实际,学以致用重视不够。学生学习之后,不了解这些知识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不了解它们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程的实验环节所开设的多为理论验证型的实验,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很少,学生参加实验的兴趣不浓;学生或者带着“怕学”心理,觉得枯燥无味而又难学,或者表现出“无所谓”态度,并没有感受到《电子电工学》的“用处”所在,觉得对本专业无关紧要,这些思想抑制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思想

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STS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相互作用的新的科技教育思想和理论。它具有多元性、开放性、人文性、前瞻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强化STS教育思想的目标主要是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把科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社会效果紧密联系起来,使书本知识学的活、用的上,能适应社会需要。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学生自己主动去学的东西往往是他们自身真切体会到“有用”的东西,也是求职场上很多企业单位的需求技能。纵观电子电工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的历史,在电子电工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势在必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子电工学》的“有用”,学生真正懂得电子电工学的知识与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的需求的紧密联系时,特别是对他们自身专业及综合科学素养方面的“有用”之处,学生就会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要进行《电子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先必须要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

四、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体现STS教育思想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非电专业开设《电子电工学》,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用,因此课程的教学首先应立足于根本,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要给学生讲清楚透彻,但讲授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会做深奥的电路计算,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工作中当遇到与电打交道时,能用这些基本的电路概念、基本分析方法进行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电子电工学》随着科技的发展自身也在不断的进步,新的电子电工学器件层出不穷,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等作理论基石却是基本不变的,学生站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当需要进一步钻研电子电工学的其它专门知识时,他就有了一个较好的“掘进点”。依据STS教育思想设置的教学内容,必定是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紧密融合的,或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学生学习之后马上可以转变成一种技能,服务于自身及他人,这种技能甚至是可以长久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

《电子电工学》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大多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显得沉闷,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将板书教学改为CAI教学,省去了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书写时间,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用幻灯片、录像资料、实物展示、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等,可以使有些用语言难以描述的事物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实验手段多样化,建立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电子电工学实验机制

电子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与实验有关,也正是通过实验环节最能让学生感受到电子电工学是“有用”的和“有趣”的。建立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电子电工学实验机制,首先要针对电子电工实验室,一是实验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的项目,由实验管理人员负责对学生修学课程的必做实验项目进行考核;二是实验内容对学生开放,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管理人员审核后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在实验项目上可适当减少验证型实验项目,多开设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综合型和创新型的实验项目。努力给学生创造和提供真正的接近电工实训的动手训练,比如让学生直接用各种电工元件真实地直接按设计要求接线,组成实用系统。

七、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

实行新的课程考试(考核)模式应该使考试的方式多样化、全程化,也就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可以是课堂3~5分钟时间的随堂小测验,可以是某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是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操作,等等。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选择得当,往往会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这个实验就包含了电动机转动原理,改变电动机转子转动方向的原理,接触器的结构特性和动作原理,自锁的概念,互锁的概念等,学生能够独立顺利的完成该实验操作就说明学生对以上这些原理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这样的考核方式最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比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这些原理和概念效果要好得多。

八、结论

通过对电子电工学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地分析,结合STS教学的教育理念,对《电子电工学》课程课堂教学、实验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了探索,贯彻STS教育理念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拘一格,把漫长的学习、工作技能、生活等几个大环节融合到短暂的学习生涯,以达到经世致用。课程改革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完善和发展,只要我们认真塌实的去做工作,就一定能有所作为,提高《电子电工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殷登祥.试论STS的对象、内容和意义[J].哲学研究 1994,(11).

[2]方丽梅.“STS教育”指导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25).

[3]梁增友,吴秀玲.大力开展STS教育 培养高素质大学生[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1).

[4]杨明全.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J].教育研究,2007,(8).

猜你喜欢
STS教育教学改革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应用探讨把
STS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TS教育理念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效益的研究
物理课程教育与STS教育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