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师生“对话”的独特平台

2009-07-04 05:03周小红
教师·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留白对话初中语文

周小红

摘要:“留白”在语文教学中有深刻的意义。“留白”的本质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运用于初中阅读教学,必将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给初中生提供良好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平台。本文从留白的运用范畴、运用原则、课程呈现的具体方式等三个角度,谈语文“留白”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留白;模糊教学

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深得“模糊教学艺术”的理论精髓。所谓模糊教学艺术,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模糊理论运用于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心领神会中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留白对于师生的关系来说,其本质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在初中阅读教学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增加知识储备和能力保障,也必将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给初中生提供良好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平台。

一、阅读教学中留白运用的范畴

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语文文本中的文学语言倾向使“留白”的教学模式存在可能。而且,学生由于人生阅历、个体心理特征、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会在教学过程中衍生出许多“变量”。“留白”恰恰是留出语文课堂的精彩与生动。

1.认知的留白

人教版九上有篇学生十分喜爱的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把这样的一篇文章安排在初三上学期课本中绝非偶然,它寄托着编写者试图激起学生探索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的愿望。而且也向教师传递了这样的信息:问题的答案往往超出了教师的预料。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留白

事实上,语文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种意象,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便有了不同的意蕴。同是鸟儿,唐代诗人葛天民寄托了与之和谐共处情趣(《迎燕》: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而杜甫却因心系山河破碎和家人离别而见鸟儿分外伤感(《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金昌绪笔下的怨妇更是因为黄鹂本是美妙的鸣叫干扰了她思夫的美梦而要无情地将它赶走(《春怨》:打起黄鹂儿,莫叫枝上啼)。中国古典文学为风花雪月积淀了丰富复杂的象征体系。作为读者,阅读作品也必将获得多样的情感体验。

3.学习方式的留白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留白恰恰提供这种主流学习方式时间与空间。而新课程也并没有排斥接受、体验等传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全部。由于教学文本的不同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有时传统的学习方式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有意义,留白也正是让语文学习方式的多元共存和学生合理的自主选择成为可能。

4.评价的留白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留白可以带来不少有意义的做法:评价的主体不妨由学生来扮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甄别进行自我评价;延时评价,即在学生具备了能够接受评价的知识与技能或心理机制后再做评价;不完全性评价,留给学生自我审度的时间与空间。

二、阅读教学中留白的若干原则

1.预见性原则

显然,留白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过程是难以预见的。王尚文教授倡导阅读的“非指示性教学”,认为阅读教学目标不是教师明确预计的,而是学生根据文本特点与自身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即时确定。他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共同投入,一起与文本对话,产生关于文本世界的各种观点或想法,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从中选择恰当的学习主题,作为大家共同的学习主题。

2.互补性原则

留白也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范式。留白策略运用的时机、程度、频次等,均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切不可加以量化。语文信息不是都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因此,模糊教学与精确教学应紧密结合,相互补充,方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艺术效果。

在此谨以《范进中举》的教学为例说明问题。一般人认为胡屠夫是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极端自私、前倨后恭的市侩小人,但也有人认为其勤劳善良、直率淳朴。两中结果都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可以留下结果的空白,不必舍此就彼,让学生在争鸣中提升对人物形象多面性的把握。也许有学生会提出范进拥有善良、好学、谦虚等优良品质,显然这是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形成的片面和错误的理解,违背了小说的原旨,更可能对学生形成价值观的严重误导,这“白”留不得。但我们可把此类问题用留白的方式带给学生探讨、思辨,在留白中走向精确。

3.共意性原则

教学中运用的留白策略要求师生都心中有数,方可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而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成功的模糊教学艺术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也只有在师生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师生间认识和情感的双向交流。教师避实就虚地发出留白信息,学生调动其模糊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积极参与,并采取意会、联想的方法不断品味、领悟,最终获得清晰的教学信息,师生由此共同享受由留白教学艺术带来的精神上的无穷愉悦。

4.适度性原则

留白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技巧只能在一定条件和语境下使用并必须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度的留白可以诱发美感,增强课堂教学艺术魅力。一味过度留白,为留白而留白,其结果只能使学生一头雾水。因此,只有保持留白教学艺术的适度性,即所设的留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收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才是真正的模糊教学艺术。

三、留白理念的课堂呈现方式

1.按照留白产生的动机,可以把留白分为主动留白和消极留白

(1)主动留白即把原来教师提出的问题交由学生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变换的又一体现,也是新课程理念规范教师课堂行为的一条严格标准。

(2)消极留白有两种。一是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问几次“还有其他答案吗”“还有不同结论吗”。鼓励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这应成为留白理念的一个原则和习惯;二是学生偶然发掘的有意义的问题的再研究。这会干扰教师既定的教学设计,但无疑,很多时候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后者。学生独到的发现,会给单调的课堂增添多彩的色调。

2.按照留白的内容不同,可以把留白分为文本内容留白和教学方法留白

(1)根据文本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留白策略。意境创生法是留白理念的重要内容。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亦往往是读者对文学作品审美的终极目标。杨润清老师在课堂中注重文本意境的再现和创造,崇尚“讲课时尽可能少讲,尽可能不‘一语道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的理念,摒弃传统教学精雕细琢的做法,让学生徜徉在教师根据文本特征创设的各种意境中,尽情体验、鉴赏、表达。

实践中,人们总结了很多阅读教学留白的技巧。如“因景布画法”“戛然而止法”“于无字处补白法”“虚实相生法”等。

(2)教学方法留白的形式更为丰富、更为具体,常用留白方法有:心理留白;表达的留白;时间的留白。

还有诸如学生朗读、思维、探究、体验、质疑、作业等具体学习方式的留白。

有人给模糊教学寄予了厚望,说它破除了“非此即彼”二值逻辑的思维定势,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可能。作为语文教学模式或理念的一种的留白教学,也许我们不必有如此高的期待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确实会给我们备受责难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气息。

猜你喜欢
留白对话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