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只能以具体比抽象吗

2009-07-04 05:03蔡剑云
教师·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抽象比喻

蔡剑云

摘要:比喻是人们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其基本原则是“用具体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其实从语言运用的实际来看,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比喻除了以具体来比抽象这种情况外,还可以用具体来比具体、用抽象来比具体。

关键词:比喻;具体;抽象、

比喻是人们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它俗称“打比方”。怎样来打比方呢?张志公先生认为“用具体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是其基本原则[1]。目前修辞界基本上持这种观点,认为比喻只能以具体比抽象。其实,从语言运用的实际来看,这种观点确实值得商榷,这主要是因为除了用具体比抽象这种情况外,比喻还可以用具体比具体、用抽象比具体。下面笔者对这两种情况简要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关于比喻的用具体来比具体

关于比喻的用具体来比具体有两种情况:

(一)诚如李维琦先生在《修辞学》中指出的那样:有些时候,一些“东西看也看得明白,听也听得清楚,但要描述出来,使人得到近似的印象,获得具体的感受,就很不容易。这个时候也往往需要比喻”[2]。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

①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朱自清《绿》)

②骇浪奔生马,荒山卧病驼。(元好问诗)

③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陈师道《观潮》)

例①比梅雨亭于苍鹰,例②比骇浪于骏马,比山峰于骆驼,这两句很明显都是在用具体比具体。例③是描写海潮的:潮水象白色的长虹在广漠的平沙中飞奔,浪花四溅,像是仙人在瑶台上畅饮,失手把玉杯打泼了,酒化为无可计量的大水,从天上倾泻到人间一样,这个比喻也是在用具体比具体。

(二)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有时候也往往用具体来比具体,这种情况以借喻为常见。例如:

①猫……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老舍《我家的猫》)

②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小学语文《三棵银杏树》)

③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三个例子都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小梅花”比猫的脚印,“黄蝴蝶”比金色的银杏叶,“璧”比月亮,都是以具体在比具体,都流露出了作者一种喜爱的感情。

二、关于比喻的用抽象来比具体

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兹举两例进行分析:

①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②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

古人云“愁之为物,惟惚惟恍”,的确,“愁”是一种难以表述的抽象之物;梦亦然。例①把月下的荷叶、荷花比喻成“笼着轻纱的梦”,显然是在用抽象比具体。例②照李维琦先生在《修辞学》里的解释,“是把梦比做飞花,把愁比做细雨,……使难以捕捉的梦与愁成为可以看到触到的具体形象。”[2]就词句本身而论,这种解释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结合原作来看,这种解释就有问题。这两句词出自秦观《浣溪纱》的下片,而这首词的下片是在写室外景物,所以“自在飞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句话陈说的主体只能是“飞花”和“丝雨”,怎么可能是“梦”与“愁”呢?正因为如此,唐圭章先生主编的《唐宋词鉴赏词典》在赏析这两句词时就说是在“以飞花和细雨形容梦和愁”。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十七讲》也明确指出:“秦观把抽象的感情拟比为具体的形象,拟比得好。可是这首《浣溪纱》不是如此,他是把具体的形象,反而比作了抽象的感情。”[3]李维琦先生的这种解释,一定程度上是受了比喻只能用具体比抽象这种观点的影响。

综上所述,认为比喻只能以具体来比抽象是片面的。衡量一个比喻是好是坏,不能看它是不是在以具体比抽象,一个比喻即使不是在用具体比抽象,但它如果能像陈望道先生说的那样“适应题旨情境”,就是好比喻。

参考文献:

[1] 张志公.修辞概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

[2] 李维琦.修辞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抽象比喻
比喻有话说
由“抽象”变“具体”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