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问题》述评

2009-07-05 10:02李建洪
科教导刊 2009年35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识论

李建洪

摘要辩证法研究是列宁1914—1915年哲学研究的主题,而写于1915年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他这一段时期哲学研究中关于辩证法的最后一次明确的集中阐述,在其整个辩证法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篇短文中,列宁主要分析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辩证规律,形而上学的和辩证的发展观;阐明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等问题;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指出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本文拟就列宁的这些理论阐述阐述予以具体的分析,以此加深对列宁这一重要理论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抽象螺旋式上升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谈谈辩证法问题》第一次发表于1925年的《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合刊上,它是列宁在《拉萨尔〈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之间写成的。这一时期正是由于拉萨尔“激怒”了列宁,以致列宁觉得有必要对辩证法的一些问题予以阐明,同时也是他这一时期辩证法研究的“反思和小结”。

列宁在这篇短文的一开头就向我们揭示了辩证法的核心:“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他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即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并就其正确性的证明列宁批判了普列汉诺夫,指出“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美国著名西方“列宁学家”凯文·安德森认为,这里最重要的是列宁不仅批判了普列汉诺夫,而且甚至对恩格斯也予以了批判。列宁在这里的确指认了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曾把对立面的同一当作“实例的总和”,但列宁这里对普列汉诺夫的批判与对恩格斯的指认却是在不同的意义上而言的。对普列汉诺夫的批判主要是针对其一贯的庸俗唯物主义的立场,而对恩格斯的指认却是因为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过程中,为了使一般大众能够较易的初步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而作的理论自我降低。

随后列宁把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对立起来,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也就是说,事物的辩证发展是事物自己的内在矛盾所推动的,不是源于外在的源泉、上帝、主体等等。同时,对立面也是同一的,不是绝对分离的:“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

联系到马克思《资本论》的第1章,列宁揭示了辩证法的阐述方法。在这一章中,马克思通过对“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细胞”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矛盾。马克思在这里深刻地表明了对辩证法的阐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凯德诺夫对此也予以了强调:“如果说在《资本论》中辩证法的叙述适用于资产阶级社会,那么一般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将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它适用于全部人的认识的某些一般的方面,这些方面同辩证法史中萌芽的(素朴的)的形式(同发展的现代的、科学的形式相比较)所指出的东西相类似。”

列宁同时还涉及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对立面(个别与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列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个别经过无数次的转化,就会把偶然性和现象抛弃,走向必然的和本质的东西,这就是辩证的认识论。

列宁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总的原则之后,开始了具体的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的研究。他首先批判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地(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而形而上学得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列宁继而指出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只停留在表面,因而不能揭示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相比,辩证唯物主义不是从表面上予以驳斥,而是对唯心主义的观点予以纠正,如同黑格尔纠正康德那样。在此基础上,列宁明确指出了辩证认识过程的整体形态,即曲线上升得圆圈:“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列宁这一观点显然受到了黑格尔类似观点的影响。

最后,列宁揭示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与阶级根源。列宁创造性地指出,唯心主义认识论也不是没有现实的基础的,只不过它永远无法得出人类认识的科学结果,是“一朵无实花”。其阶级根源就在予统治阶级需要把它当作捍卫自己利益的武装,从而也就为它提供了生活的土壤。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国现代美学发生的内在线索与本土话语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分析
试述近代经验论哲学发展的逻辑
梁启超公德观的基本内涵与文化价值研究
半截子马克思主义者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星座”的哲学探究
认识论的自然化、日常化与人工智能
对唯心主义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