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团结教育在民族高校大学生中的重要作用

2009-07-06 03:54
科教导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民族高校大学生

李 丹

摘要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建国60年来正是因为各民族团结,才使得中国繁荣昌盛。民族高校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的精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民族高校更加需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探索出新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任。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大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 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民族高校作为社会主义高校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基地。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民族高校重视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祖国繁荣。新时期要把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满足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

二是实现民族地区稳定的根本保障。目前,虽然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是国内外的一些敌对势力企图破坏祖国统一和制造民族分裂的图谋尚未停止。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各行各业的精英,关系着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所以民族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实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保证。

2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内容

2.1关于民族团结历史的教育

民族团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接受民族团结史的教育,不断加深对多民族中国的认识。正因为中国有民族团结的历史,才有了统一大家庭;正因为有各民族共同抵御外来侵略、进行革命斗争,才形成了生死与共、不可分离的经济文化联系。

2.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还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和我国民族团结问题的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基本原则得到丰富和发展。由此可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自觉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贡献。

3 探索民族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子

3.1理论教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新形势下更加需要民族高校与时俱进,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其中一个途径是充分发挥学校“第二课堂”教育作用,把有关民族问题的内容纳入到“两课”教学中,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增加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美德、少数民族爱国史等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可增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民族地区进步和发展方面的内容。经过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课堂内容,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明智之举,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各民族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从根本上保证祖国的统一。

3.2 实践教育

(1)继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实践教学中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创新,才能使教育效果增强,所以民族高校要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充分利用重要节日来举办庆祝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还要开展一系列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会、辩论赛、歌咏比赛等,这样可在大学校园里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

(2)全面启发学生自觉宣传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政策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行为习惯,并宣传给他人。民族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创办手抄报或黑板报来介绍民族风俗,使大家在动手过程中认识到伟大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少一个也不行。促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为维护各族人民大团结而努力。

(3)大力开展社会实践锻炼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民族高校须通过各种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的理解。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创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促使学生能走出课堂,真正能够体会到党的民族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祖国的昌盛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康春英.在民族院校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08(11).

[3] 吴浩亮.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民族教育,2007(3).

[4] 陈辅逵.略论民族团结教育[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3).

[5]丁邦文.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J].中国民族教育,2006(7).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民族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