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缀“打”拾补

2009-07-15 04:42刘洪伟王修生
现代语文 2009年5期
关键词:词缀

刘洪伟 王修生

摘 要:“打”经历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语义泛化以至虚化成词缀。本文拟将“打”依据虚化的途径分为三种:动词后缀“打1”是实义动词“打”本义“拷击(击打)”虚化而来的;动词前缀“打2”是“打V”结构产生的;动词前缀“打3”是由“打A”结构形成的。并且考证了其演化过程。

关键词:“打” 泛化 虚化 动词 词缀

“打”字产生于东汉中后期,最初意义是“(用手或器物)撞击(物体)。”大徐本《说文·新附》:打,击也。较早的用例出现在东汉王延寿的《梦赋》里:“捎魍魉,拂诸渠,撞纵目,打三颅”。《广雅》收录此字,《广雅·释诂三》:打,击也。又《释言》:打,掊也。

“打”在早期只是表实义的动作动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低,而且多在口语性较强的译经、语录中出现,带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如:

(1)今当打汝前两齿折!(北魏·慧觉译《贤愚经》)

(2)鬼语曰:“勿为骂我,当打汝口破。”(《太平广记》卷319)

(3)杵头火然,以此打破彼头,即使命终。(六朝·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

(4)所打煞者,乃有万计。(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

(5)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当按摩之脚,以石打折。(南朝·求那毗地译《百喻经》)

(6)以梨打破头喻。(南朝·求那毗地译《百喻经》)

(7)王儿乃突前痛打,是一黄狗,遂打杀之。(六朝·《搜神后记》)

与“打”搭配的对象都较为具体,“打”也取本义“拷击(打击)”解。从语义上看,“打”是一个使动词,因此,可以带受事宾语、结果补语、宾语补足语,如例中出现的“破”“汝口破”。上例中“打”后的成分有词和短语,且组合搭配多为动补式结构。这些动补式结构有分用的(如“打汝口破”),也有合用的(如“打破”)。

“打”动词后缀的产生与动词“打”与其他动词连用相关。为了称说方便,以下将动词后缀“打”记为“打1”。

“V打”连用结构在中古时期并不多见。如:

(8)真者便先举杖打伪者,伪者亦报打之。(六朝·《搜神后记》)

(9)旁人见之,而语之曰:“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头破。”(南朝·《百喻经》)

(10)红娘留醉打,觥使及醒差。(舞引红娘),(抛打曲名)。(酒中觥使),(席上右职)。(唐·元稹《全唐诗》)

上述各例中,“打”在“V打”结构中的词义并未削弱,但是在与动作性较强的动词组合时,经过高频使用固化成复合词,词义逐渐偏重于前一个动词,“打”在复合词中的地位会逐渐削弱,直至变成词缀。在近古文献里有许多用例。例如:

(11)不如逃去了为上着,免受无端的拷打。(《二刻拍案惊奇》)

(12)各城门,严加防守,准备攻打;崇黑虎素有异术,谁敢拒敌?(《封神演义》)

(13)难道我等在此,你好毁打鄂贤伯?(《封神演义》)

(14)丈夫知道,常被责打。(《金瓶梅》)

(15)你兄弟韩二气忿不过,和他嚷乱,反被这伙人群住,揪采踢打,同拴在铺里。(《金瓶梅》)

(16)刚才这等拶打着好么?(《金瓶梅》)

在以上例句里,似乎看不出“打”的虚化,但是,受到前一较强动作词的影响,会发生词义的偏指,偏义是发生进一步虚化的基础,例如:

(17)吹打了一回,又请吹细乐上来。(《金瓶梅》)

(18)若是胀的慌,用手捏着,两边腿上只顾摔打,百十下方得通。(《金瓶梅》)

(19)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水浒传》)

(20)及正寻间,不期大圣走将出来,行凶挖打,又问设宴请谁。(《西游记》)

(21)二郎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雀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西游记》)

(22)女子冷笑道:“这等不禁插打,也值的来送死!我且问你∶你们庙里照这等没用的东西还有多少?”(《儿女英雄传》)

(23)我劝你的不是好话?张嘴就讲骂,动手就讲打……(《儿女英雄传》)

(24)晴雯听了,赶着笑打……(《红楼梦》)

(25)一面哭喊,一面滚揉,自己拍打。(《红楼梦》)

在例(17)~(25)中,可以看到“打”的词义明显虚化。在现代汉语中,“打”作动词后缀也很常见,例如“甩打、试打、哨打、抖打”,再如“动作动词:吃打、说打、磕打、吹打、唱打、喝打、踢打、推打;使令动词:请打、派打、叫打、逼打;趋向动词:上打、下打、来打、去打、回打、过打”。“打”作动词后缀一般使动作附带“随便、不经意、不认真、稍微、应付”等义,此结构中“打”在语音上多读轻声或弱读。在山东的某些次方言区中也有很多“说打、喝打、摔打”等词,用法上都差不多。

据初步统计,唐代至清代词语中带前缀“打2”的词例共计57条,其中唐代占3条,宋代占16条,元代占9条,明代占14条,清代占4条。动词“打”是一个动作动词,后边多跟体词性受事宾语,但是到了唐五代时期,出现了“打V”式的动宾结构,这与“打”的语义泛化有密切关系。在唐五代时期,“打V”结构的用例很少见。如:

(26)与阿耶三条荆杖来,与打杀前家歌(哥)子!(《敦煌变文集新书》)

到了宋元以后,“打V”结构用例增多,如:

(27)官人把手打招,叫:“买馉饳儿。”(《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28)遂束手自归,除放散老弱外,得强壮者六千余人,分隶诸将,尚余三千余人,远去打掳未还。(李纲《与吕相公书》)

(29)仔细打看,全是我那孩儿。(《元曲选·合汗衫》)

(30)打躬近前,问一处火发任从你救。(《古尊宿语录》)

(31)我若共师打交涉,堪作什么?(《古尊宿语录》)

(32)天寒打撼战,问两年献尊堂何如?(《古尊宿语录》)

(33)移我供床与他打睡。(《张协状元》)

(34)阿骨打一日聚众酋出荒漠打围射猎,粘罕与某并辔……(《三朝北盟会编·茅斋自叙》)

(35)说得那些官吏每兢兢打战。(《元曲选·陈州粜米》)

(36)领上因打折时被灯煤落下,烧了一个孔。(《警世通言》)

(37)我家未知道我回,又未与娘家打照会,便私下住在此两日。(《初刻拍案惊奇》)

(38)大家打哄一场后来只说莫若从后。(《朱子语类》)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打V”结构后边均未出现宾语,这说明“打”后面的及物动词充当了“打”的宾语。在汉语中,名词作宾语固然常见,但动词作宾语也是常见的现象。能带动词作宾语的动词主要是表示心理、认知、存现、作为等有关的抽象行为动词,如“行、作、为”等。“打V”结构中“打”的意义与“行、作、为”相近,有“进行、作出”之义。“打”的这种结构比“打+O(受事)”结构中的意义更加抽象泛化,也为它进一步虚化提供了空间。“打+O(受事)”有两类结构,一类是“打Vt(及物动词)”结构,例如“打博、打挣、打渲、打请、打谈、打揭、打蘸”等。在现代汉语中也存在不少这样的词汇,如“打量、打探、打扫、打扮、打比”等。

一类是“打Vi(不及物动词)”结构,在“打”和“Vi”之间省略了受事宾语,“打+(受事宾语)+Vi”,意为:“正使(受事宾语)……”,如例(26)~(34)。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例如“打怵、打怯、打歇、打响”等,“打Vi”中的“打”就是动词前缀“打2”。

唐五代时,“打”还存在“打A(形容词)”的用法,其中有一部分到了近古形成固定结构,成为复合动词,“打”就成了动词前缀“打3”。从源头上讲,“打3”是“打”的使动义的一种,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它拿出来单独分析。“打A”结构在唐时就已出现。如:

(39)雀儿打硬,犹自落荒漫语。(《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40)幽岩实快乐,山野打蹒跚,本拟将人看,却被看人看。(《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41)师云:“与么则打软去也。”(《古尊宿语录》)

(42)在京师与三个出名上厅行首打暖:一个唤作陈师师,一个唤作赵香香,一个唤作赵冬冬。(《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43)索区区每日打勤劳。(《元刊杂剧三十种·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44)不打紧!不打紧!等我老孙与你扫荡。(《西游记》第三八回)

“打”在唐宋时就已泛化出“使”的意义。如:

(45)普化乃打筋斗而出。(《景德传灯录》卷七)

从例(39)~(44)可知,从意义上看存在潜在宾语,整个结构表示“使……怎么样”,否则在句义上很难疏通。因为在“打”前面已经出现过受事成分,所以在“打A”结构中的受事成分就省略了。到近古,这种结构固化成词,形成了现在的动词词缀“打3”,这种用法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如:

(46)半夜就动身赶沙城去卖果子,来回六十里不打紧,要过两趟河呢。(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7)坐吉普车经过古代的丝绸之路,车轮不住打滑,轮下已是沙漠。(林斤澜《骆驼》)

另外还有“打皱、打弯、打斜、打蔫儿、打马虎”等。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打”经历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语义泛化以至虚化成词缀。词缀“打”依据虚化的途径分为三种:动词后缀“打1”是实义动词“打”本义“拷击(击打)”虚化而来的,如“磕打、踢打、吹打”等;动词前缀“打2”是“打Vi”结构产生的,如“打怵、打怯、打响”等;动词前缀“打3”是由“打A”结构形成的,如“打紧、打皱、打弯”等。

参考文献:

[1]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曹瑞芳.阳泉方言的动词词缀“打”[J].语文研究,2004,(4).

[3]梁银峰.论近代汉语的动词词头“打”[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4).

[4]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祝建军.近代汉语动词“打”的语义泛化[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刘洪伟 西宁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810008;王修生 山东省济阳县教育局 251400)

猜你喜欢
词缀
Module 1 Basketball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隰县方言词缀“圪”浅析
浅谈突厥文碑铭文献时期的维吾尔语构词法
利用词性标注语料库自动推断维吾尔语词缀变体的研究
论汉语人称后缀“子”的色彩意义
换个维度学单词
语素“性”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