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葡萄酒之一

2009-07-27 07:31
中国葡萄酒 2009年6期
关键词:出产葡萄园酒厂

德 美

德国,一个以严谨著称的民族。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科技,经济,在世界大家庭中都广为世人熟悉;在葡萄酒世界中,德国也未曾落人之后——尽管或许大家不一定很了解。

德国葡萄酒概况

2006年,德国作为世界第八大生产国,出产超过9亿升各种葡萄酒(相当于12亿瓶),同一年进口接近13亿升;也是世界第四大葡萄酒消费国,消费量高达22亿升,其中起泡酒消费位居世界第一,达359亿升,人均消费39升,位居世界第七。这样一组数据,足以令我们对其侧目。

2006年,德国人消费酒精饮料花费高达107亿欧元,其中,葡萄酒占31.5%,在过去的10年中,酒精饮料的市场几乎没有大的变化,但是,葡萄酒的消费略有增加。另外一个积极的现象是,人们消费葡萄酒更多基于质量而不是价格来选择,2006年葡萄酒的销售量比过去仅仅有1.5%的增幅,但是,同期销售额的增长却高达3.4%。由于消费者这种对于质量的追求,使得本地出产的葡萄酒市场占有率高达51.3%,比过去销售增长9.9%。

德国葡萄酒出口也呈增长的趋势,2006年价值5.61亿欧元的2.9亿升葡萄酒出口到世界各地,与2005年相比较,出口量/额分别增长18%/10%,达到平均价格1.93欧元,比上年度增长0.14欧元。英国以1.28亿欧元进口额、0.82亿升的进口量,稳居进口德国葡萄酒第一的地位(无论是进口量还是货值都是第一)。美国市场(货值第二,量第三)也增长很快——几乎全是雷司令,高达1亿欧元的进口额,比往年增长29%。荷兰作为德国的近邻也是德国葡萄酒的忠实消费者,其进口德国葡萄酒货值第三、量第二。另外一个重要的进口德国葡萄酒的市场是挪威。德国葡萄酒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的地位,得益于雷司令(Raesling)这个品种。

德国的地理与气候

德国葡萄酒产区是世界上最偏北的葡萄产区,主要分布于北纬50度以下的莱茵高(Rheingau)以及摩泽尔(Mosel),尽管此纬度以上仍然有葡萄种植,但是,气候已经不太适宜葡萄生长。因为处于这样的极端气候条件下,人们一直在寻找适合于本地区种植的葡萄,尤其是那些早熟性好的品种,在盖森海姆(Geiserdaeim)的葡萄育种中心进行了很多杂交尝试,比如米勒(Milller-Thurgau,又译米勒一吐尔高)。

德国葡萄集中于河谷地区,主要是莱茵河及其支流,受到山脉保护的地区。一方面河水可以影响气温的变化,创造适宜的小气候;另一方面,土壤吸收的光能在夜间缓慢释放,调整夜间的气温。优异的葡萄园通常是那种采光好的坡地,这也给葡萄园的机械化管理带来了困难,通常,葡萄园位于那些朝南或者西南的阳坡之上。葡萄园的面积与新世界国家相比较规模很小,这是德国葡萄酒的名录很长、很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些酒由于产量太少甚至很难找到。

德国葡萄种植历史

德国葡萄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据推定当时在德国主要种植的是当地品种,尽管这没有文献可考。当时葡萄酒的类型或者质量,也是无从考证。有文献可以考证14、15世纪的德国酿酒品种,已经出现雷司令、黑比诺,而中世纪德国主要栽培的葡萄品种有易北令(Elbhng),西万尼(Silvaner),麝香(Muscat),琼瑶浆(Gewtirztrammer)等。16世纪,德国葡萄种植区域已经与今天的区域重叠,但是,当时葡萄种植面积相当于目前葡萄园面积的4倍,直到17世纪,啤酒成为当地的日常酒精饮料,葡萄酒的市场开始下滑。教会掌管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时,重视质量胜过严量,沿着莱茵河流域的葡萄酒产区葡萄酒的品质获得了提升。19世纪,拿破仑改变了原有的葡萄园所有形式,尤其是其遗产法的实施,使葡萄园的经营单位面积越来越小,也就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合作社。1775年在莱茵高,由于邮差传送采收葡萄许可的信息被延误两周,葡萄(主要是雷司令)采收前被灰霉菌侵染,酿酒者意外地获得了一种由“腐烂”的葡萄酿成的甜酒——就是今天的Spatlese(迟采收),自此,“迟采收”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被广泛采用,在此基础上,1787年又产生了“Auslese”(精选/贵腐)生产方式,并催生了德国葡萄酒的“专用名号(Pradikat)”体系,1971年创建的葡萄酒法中的定义,主要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的创举。

袖珍般的葡萄园

德国人的高大强悍,在绿茵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喜爱足球的人不陌生这种场面。但是德国葡萄酒产业中经营单位通常很小,1989年(西德)全国有76683个生产单位,而1999年下降到68598个,平均个体仅有1.5公顷葡萄园,其中超过40625个生产单位少于0.5公顷葡萄园,也就是由那些以种葡萄酿酒为业余爱好的业主经营的。

在德国访问,很容易见到一些家庭小酒庄,他们通常不期望有大的销售量或者没有能力销售自己所产的葡萄酒,由此而产生了多种经营方式:出售葡萄,将葡萄酒交给合作社,销售原酒或者酿造起泡酒的基酒,而那些位于优良产区、地块方位好的葡萄园也有长期出租给他人经营的方式。

1999年仅有5892个生产单位(占全国葡萄酒生产单位比重不到9%)葡萄园面积超过5公顷,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57%,这也是那些以葡萄酒事业为全职的经营者。在德国,真正的大酒厂——如同新世界那样规模的酒厂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大酒厂也不过仅仅有波尔多列级酒庄那样的规模而已。德国最大的葡萄酒厂是Hessian State Wineries(Hessische Staatsweingfiter)——黑森当地政府拥有的一个酒厂,该酒厂拥有200公顷的葡萄园,分别在3个酒厂进行发酵;而最大的私人酒厂则是在Palatinate的Dr.Btirklin-Wolf,拥有85.5公顷葡萄园。2007年被Gault Millau Weinguide评为德国“十佳”酒庄第一名的Weingut Robert Weil(由三得利[Suntory]拥有)不过70公顷,其他9个仅有10-19公顷不等。这就意味着德国的那些顶级酒庄,不过每年出产1万瓶而已——其中可能包括10-25种不同产区、不同等级的葡萄酒。

德国葡萄酒主要集中出产于德国的西南部地区,沿着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最古老的葡萄园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大约有60%的葡萄园分布于莱茵一巴拉丁(Rhineland-Palatinate)省,德国的13个法定优质葡萄酒产区有6个在这一地区。德国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公顷,大约相当于西班牙、法国或者意大利的十分之一,而葡萄酒的产量基本稳定在9亿升,合12亿瓶,使德国位居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第八位,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其中将近2/3是白葡萄酒。

作为葡萄酒生产国,德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是复杂的,有的消费者认为德国出产世界顶级的优雅、纯正、香气浓郁的白葡萄酒,同时也有的人看到德国出产价格低廉、量产的半甜葡萄酒,如Liebfraumiloh。对于葡萄酒发烧友,德国葡萄酒是从清爽、清新干型到口感平衡、香气浓郁的雷司令葡萄酒的典型代表。尽管德国通常被视为典型的白葡萄酒的代表,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期,红葡萄酒生产显著增长,目前,红葡萄酒大约占全国产量的1/3,主要品种是被称为“Spatburgunder”的黑比诺(PinotNoir)。

德国葡萄酒的类型

德国葡萄酒的主要类型包括:干型、半甜以及甜白葡萄酒,桃红、红以及起泡葡萄酒,后者在当地被称为“塞克特(Sekt)”(唯一不生产的葡萄酒类型是那种“强化”葡萄酒)。由于葡萄产区位于欧洲的偏北,因而葡萄酒的风格与消费者熟悉的其他欧洲地区不尽相同。

历史上,德国出产的葡萄酒主要是由雷司令酿造的优异白葡萄酒,以甜、低酒精度、口感轻、不使用橡木桶为主要特点,由于没有终止发酵的方法,历史上酿造的葡萄酒以干型为主,最近这种趋势又有恢复。在德国销售的葡萄酒主要是干型,尤其是在餐厅销售的部分,然而,出口的大部分则是甜型的,尤其是在几个主要的出口国——英国、荷兰以及美国都是这样。

在德国酿造红葡萄酒是相当困难的,颜色很浅,近乎桃红,类似阿尔萨斯的红葡萄酒。最近几年,也有色泽深厚、口感相对浓郁、经过橡木桶陈酿的红葡萄酒出产,主要是多菲德(Domfelder)和黑比诺葡萄品种。

猜你喜欢
出产葡萄园酒厂
葡萄园迷宫
羿神:神奇之地的一家诚实的小酒厂
酒厂工人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我国本土纳米农药新剂型正式“出产”
托关系
教师节特别篇
连环计
方形西瓜
劳动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