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最顶级的白葡萄酒产区之一

2009-07-27 07:31
中国葡萄酒 2009年6期
关键词:司令酒庄葡萄酒

满 蕾

初识阿尔萨斯(A1sace)是因为都德(Daudet)的名篇《最后一课》。阿尔萨斯五次在德法两国间易手的历史成了法国人的泣血记忆,也让世人记住了这个法国的边睡省份。阿尔萨斯是法国境内最容易找到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地方,木筋屋随处可见,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顶、凸肚窗、拱道、削角门框都饰以酒农的剪刀或铁匠的马鞍、桶匠的木糙、面包师的椒盐卷饼,这些古朴并为当地人所熟悉的摆设,常常会引发异乡人的遐想,漫步在那里,总让人有种错觉,好像自己不小心就会走进某个童话故事中。

关注阿尔萨斯是在炎热的六月,这里是众多酒迷心中无限向往的乐土,因为这里是法国乃至全世界最顶级的白葡萄酒出产地之一。

阿尔萨斯的酿酒历史始自公元前s8年罗马恺撒大帝入侵高卢,并在公元2世纪伴随着莱茵河上的葡萄酒贸易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小繁荣阶段,进入12、13世纪后更是步入了黄金时期,阿尔萨斯葡萄酒不仅发展迅猛,且大量出口到整个欧洲。和法国其他产区不同,阿尔萨斯的葡萄酒不以产地命名,而是以酿酒所用葡萄的名字命名。在酿造葡萄酒时,阿尔萨斯的酿酒师们较少使用橡木桶,所以这里的葡萄酒不带其他外来气味,干净而纯粹。由于长期被德国统治,阿尔萨斯的葡萄酒中总能寻到德国酒的身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阿尔萨斯,感受那里的葡萄酒香。

感受阿尔萨斯

王超李景明

阿尔萨斯在法国葡萄酒的地图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产区,由于被德国长期占领,阿尔萨斯的酿酒风格也深受其影响。有入说阿尔萨斯的葡萄酒最迷人也最独特的原因,正是基于兼容并包的酿酒风格。

兼容并包的酿酒风格

阿尔萨斯(Alsace)位处法国东北,地理独特,东面与德国只以一条莱茵河分隔,西面又被著名的孚日山脉(Vosges Mountains)阻挡,从法国其他城镇分隔开来。阿尔萨斯只有1.4万公顷的葡萄园,由于被德国长期占领,阿尔萨斯的酿酒风格也深受影响,从耕种方式、葡萄品种的选择、带甜的风味以至酒瓶的形状等等,都带有明显的德国风格。现在,这里通行的阿尔萨斯语(Alsacienne)更是与德文听起来,看起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知名的酒村名称Kaysersbourg、Bergheim和Hunawihr等等,乍看起来都像是德国的地名。在阿尔萨斯,德国的葡萄品种在法国的酿酒理念下酿成了酒精度高、不带甜味的法式干白酒,但却又以德式的单一品种概念装进高瘦的德国葡萄酒瓶里,在酒标上标示着葡萄品种的名称,然后又以“法国式样”分出特级葡萄园(Grand Cru)与一般的葡萄园。这种兼容并包的风格正是阿尔萨斯葡萄酒赖以成名的重要原因。

在阿尔萨斯有超过2000家的种植者生产、灌装并出售他们自酿的葡萄酒,其中有80%的葡萄酒产销量集中在175家大的酒厂或酒庄手中。虽然这里有的酒庄大得惊人,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酒庄和酒厂都是家族式的,甚至某个家族就是这个酒庄的创建者,几百年来,一直没有易主。阿尔萨斯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征,那就是即使是规模最小的家庭作坊式的酒庄,每年也会生产至少七八款葡萄酒,在大的酒庄或酒厂这一数字可能是20-30款!这与阿尔萨斯独特的气候和土壤结构是分不开的。

独特的气候与地理

阿尔萨斯属半大陆性气候(Semi-continental climate)。它位处北纬47.5°-49°,是优质酿酒区最北的极限。寒凉的气候给了葡萄藤一个长长的、缓慢的生长季,这对葡萄藤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照射是至关重要的。在阿尔萨斯,大部分葡萄园都集中在面向南的海拔在175-420米之间的山坡上,再往上就是孚日山脉傲人的茂密森林了,这使得葡萄园免受来自北方冷风的影响。孚日山脉中的树林,不仅为法国提供了最优良的橡木桶原料,更为阿尔萨斯葡萄的生长提供了最优良的环境。树林除了阻挡东北寒流外,更把来自西南部的潮湿空气吸干,令阿尔萨斯拥有垒法国最长、最干燥的夏天,也是法国降雨量最少的地区之一,年均降雨量只有22英寸(约合55.9厘米)。这种气候很适合白葡萄品种的生长,在阿尔萨斯种植的葡萄几乎90%以上为白葡萄品种。

阿尔萨斯大部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都在孚日山脉东侧,形成了一道从北到南,长度超过170公里的壮观的风景线,这就是著名的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这一区域包括Haut-rhin和Bas-rhin。阿尔萨斯主要的产酒大户把他们的葡萄园设置在更靠南面的Haut-rhin,因为这里种植的葡萄质量更高,与该区北段所产的葡萄酒相比,这里的葡萄酒酒体更加圆润、饱满,也更加爽口凛冽,尤其是对琼瑶浆(Gewiirztraminer)和灰比诺(Pinot Gris)等品种的葡萄酒而言,更是这样。而在Bas-rhin,为保证不同区域的葡萄拥有同样良好的成熟度,各种个性化的葡萄园更为常见。

对于“Terroir”这个法语词汇,我们很难准确地翻译出来,就如同我们中国风水先生所讲的“地气”、“风水”一样复杂而神秘,在阿尔萨斯人的眼中,“Terroir”这个词更有着近乎宗教的神圣,只不过这种神圣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阿尔萨斯的酿酒师常常评价他们的酿酒技艺非常简单,几乎是没有秘密,简单到只剩下三种因素决定了他们的酒:气候、石砾和土壤!细细分析下来,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当年葡萄的品性,也就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促使阿尔萨斯人祖祖辈辈仔仔细细地琢磨自己家族的这方土地。阿尔萨斯葡萄园中的土壤土质非常复杂,由至少20种主要的成分构成,包括冲积土、花岗岩、石灰岩、火山岩、砂砾、黏土等多种成分。复杂的土质依山坡高低大致可分为三大区段,山坡较高处土层较浅,以火成岩为主,有不少花岗岩、砂岩及页岩,酿成的葡萄酒香气浓郁多矿石味,和缓的山坡中段土层较深,以沉积岩土为主,大部分组成有石灰土、砂质土及黏土,酒的风格较丰厚,坡底平原区则布满肥沃的冲积土,只能酿成清淡可口的普通白酒。在葡萄种植中有一条公认的法则,那就是比重较大的黏土和泥灰土能赋予葡萄酒更宽广的香气范围、更丰厚的酒体;而比重较轻的石灰土和沙土能提升葡萄酒的优雅度和灵动性;火石、片岩、页岩和板岩土质则更倾向于使酒富有个性和矿物质香气,甚至是汽油和火石的味道,这种香气在雷司令所酿的葡萄酒中最明显。阿尔萨斯的土壤几乎囊括了这几种土质,所以,这里出产的葡萄酒个性十足,往往同一地块不同位置的葡萄树所产葡萄酿的葡萄酒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家酒庄或酒厂都会生产那么多款酒的原因了。

复杂的制度与葡萄酒

在20世纪之初,大量的葡萄品种被引种到阿尔萨斯,分成了高贵品种和一般品种。之

后的几年,当地政府开始规范葡萄引种,使各种品种搭配达到了一个合理的水平。在阿尔萨斯还可以常见到两个酿酒品种——夏瑟拉(Chasselas)和欧塞瓦(Auxermis),这两个品种主要用来与其他品种进行调配以增加酒的特性,这在崇尚纯净的单品种酒的德国是见不到的,而是地道的法国特色,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阿尔萨斯的法律禁止人们种植霞多丽,但却允许其以白比诺(Pinot Blanc)的名义出售,或者是用于阿尔萨斯起泡酒的生产。

虽然在阿尔萨斯一些品种葡萄酒售价很高,但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栽种,至于每一家酒园种植哪些品种,则必须由种植者根据自己葡萄园的情况选择——甚至决定在自己果园里面的某一个小地块适合种植哪个品种。早熟品种如白比诺和欧塞瓦对地块不是那么挑剔,它们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地;相对晚熟的雷司令(Riesling)和西万尼(Sylvaner)种起来就该踌躇一番了;而最晚熟的阿尔萨斯一麝香(Muscat dAlsace)和琼瑶浆是最难侍弄的,它们最令种植者头疼——因为如果在它们的花期受到不稳定的环境因素干扰,它们可能用绝收来报复人们的粗心,所以这两个品种的种植需要加倍地小心呵护。

与德国的酿酒传统相似,阿尔萨斯葡萄酒不是以产地命名,而是以酿酒所用葡萄的名字命名。阿尔萨斯的酿酒师总是事先估计葡萄中的含糖量,以确定是否达到要求。你可能没有想到,除了那些高贵的晚摘型甜酒和贵腐酒外,大部分阿尔萨斯葡萄酒是加糖发酵而来的,所以阿尔萨斯的葡萄酒的酒精度经常能够达到15度。在阿尔萨斯,所有的葡萄都是单品种发酵,这样生产的葡萄酒酒味纯粹、干干净净,让你很容易感受到葡萄与酿酒年份气候水土的本来面目。由于种植了很多的品种,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标准却给那些小酒厂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他们必须精确地计算每种葡萄成熟的时间,以便于在繁忙的发酵季节可以使压榨和发酵设备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大一些的酒庄或酒厂会选择购置更多的压榨机和发酵罐,这无疑会增加酒厂的运行成本。但执着的阿尔萨斯人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坚持了几百年的传统,他们没有选择减少种植品种,也没有在酿酒过程中敷衍塞责,他们给了所有的葡萄公平展示自己的机会,哪怕其中的一种葡萄只种植了两行!

阿尔萨斯在1962年以“Alsace”或“Vin dAlsace”的称号被授予“法定产区(AOC)”地位;1976年增设了“Cremant dAIsace”称号;当局为鼓励法定产区葡萄酒提升品质,于1975年增设了“Grand Cru”称号作为补充,一部关于晚摘型甜白酒(Vendange Tardive)的法律也于1983年开始生效。能冠“Grand Cru”名字的葡萄酒必须由产自阿尔萨斯最好的50个特级葡萄园的雷司令、灰比诺、琼瑶浆和阿尔萨斯一麝香葡萄酿制而成,而且必须在酒标上注明葡萄品种。

阿尔萨斯能够生产甜度特别高的晚摘型甜酒或贵腐酒,也应该归功于德国葡萄酒的传统。这类高档的甜酒会在AOC Alsace或AOC Alsace Grand Cru葡萄酒的标签上,以“VendangeTardive”(晚摘型)和“Seleetion de Grain Nobles”(精选葡萄)标示出来,以证明其出身于含糖量最高的葡萄。这类高档甜酒的生产往往是凭借着“撞大运”的方式诞生的。在正常采收期过后,如果碰上干燥且日照充足的天气,酒庄便会选择保留一部分葡萄在枝上,让葡萄产生了更浓缩的糖分、拥有了更为浓郁甜熟的香气,用这样的葡萄酿造出来的甜酒才称得上是“晚摘型”。而如果采收季碰到潮湿的天气,葡萄感染贵腐霉菌,则可以进一步酿成甜味与香气更浓缩的贵腐酒。根据品种不同,酿造贵腐酒的葡萄含糖量也不尽相同,如雷司令和阿尔萨斯一麝香葡萄在感染贵腐霉菌后的含糖量可达256克/升,而琼瑶浆和灰比诺的这一指标可达279克/升。如此高的糖含量再加上葡萄中饱含的土地和阳光的味道,所酿出来的酒定是非比寻常,浓郁、丰富、浑然天成自不在话下,即便是未来几十年的陈酿岁月也可安然陪你度过,并能在此期间通过陈酿转化出更加迷人的多种香气。但是,这样的佳品绝非年年可以拥有,只是在某些特别的年份上才可以捧得。所以在国际葡萄酒市场上,阿尔萨斯的晚摘型甜酒和贵腐酒可说是弥足珍贵。

阿尔萨斯的美食与美景

除了美酒,阿尔萨斯的美食也是一绝,而且这里的美食都是为了美酒而准备的。阿尔萨斯人是法国最具天赋的美食家,他们的烹调技术与酿酒水平相比丝毫不会逊色。在阿尔萨斯,美酒不仅是用来喝的,还可以用来做最具特色的阿尔萨斯炖肉,将牛肉、猪肉和羊肉,加入大葱、香料和土豆,用阿尔萨斯白葡萄酒腌泡慢炖而成,让人垂涎三尺。在这里,法国人的浪漫情节和德国人实用主义又拥有了一次完美的结合。这是历史的积淀,更是不同文化在长期共存中碰撞出的灿烂的火花。

阿尔萨斯还拥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在绵延170公里的葡萄酒之路上精彩不断。从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到阿尔萨斯的葡萄酒中心科尔马(Colmar),从中世纪的秀美小城沃拜奈(Obernai)到被层层叠叠葡萄园所围绕的恬静巴赫(Barr),从阿尔萨斯最有魅力的城镇凯塞斯贝格(Kaysersberg)到盛产顶级雷司令的赫盖维合(Riquewihr),从诞生了阿尔萨斯历史上唯一一位罗马教皇Leo四世的俄古易塞穆(Eguisheim)到陶瓷之乡贝特希道夫(Betschdorf),一路美景天成,美酒飘香。

说到这里,你一定被阿尔萨斯深深地吸引住了吧?也许你会抱怨没有时间亲身去阿尔萨斯体验一把浪漫的葡萄酒之旅。但是,不要灰心,拿起你手边的阿尔萨斯美酒,请咂一口,细细品味,这时,相信“阿尔萨斯”就已经融化在了你的口中!

阿尔萨斯的葡萄与葡萄酒

邱迪文

提起阿尔萨斯,不免总会想起那里出产的葡萄酒,那绿莹莹的纤细酒瓶、淡黄色的清亮酒液、悠然芬芳的酒香……使人感到一种纯净飘逸的清雅气质。

法国著名的法定产区分级(AOC)对阿尔萨斯的葡萄酒来说并不重要,因为那里出产的多数葡萄酒都属于AOC级别,也使该地区成为法国出产最高比例AOC级葡萄酒的产区。最优质的阿尔萨斯葡萄酒基本上出自50个顶级葡萄园(Grand Cru),在酒标上也可以找到相应的“Grand Cru”字样。对于阿尔萨斯葡萄酒来说葡萄品种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地区不仅出产大量单品种酿制的葡萄酒,也在酒标上特别注明所使用的葡萄品

种,使得该地区成为法国唯一的AOC级葡萄酒使用品种名称注解酒标的葡萄酒产区。

阿尔萨斯以白葡萄种植为主,出产的白葡萄酒高达90%以上,且多为干型白葡萄酒。少量的晚摘型甜酒或贵腐酒只有在恰当的年份才酿制。此外,阿尔萨斯还出产一类使用香槟方法酿制的起泡葡萄酒——Cremant dAlsace,品质非常出色,只是由于宣传不多和产量少,所以不太为外界所知。

阿尔萨斯葡萄酒的风格与葡萄种植和酿造技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寒冷的冬季使雷司令(Riesling)和琼瑶浆(Gewtirztraminer)等耐寒品种受到青睐,昼夜温差大的夏季使葡萄成熟放缓,能很好地凝聚和提升品种的香气和特色,同时也维持住了葡萄果内的良好酸度。所以阿尔萨斯葡萄酒的香气和清新的酸感是它的迷人特质之一,也是酿酒师们所要极力维护和体现的特色。除了低温发酵尽可能多地维护葡萄香气外,阿尔萨斯酿酒师极少使用降低酸度的苹果酸一乳酸发酵,也避免使用新橡木桶,发酵后的葡萄酒一般仅在巨大又陈旧的橡木桶中短暂放置(少量红酒酿制例外),多数在一年内就装瓶。所以,阿尔萨斯的白葡萄酒一般没有橡木气息的干扰,完全体现葡萄固有的香气和品种特色,使人感受到一种纯净自然的风格,而良好雅致的酸度则给人清新活跃的口感,加上悠长的回味使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让人品尝后就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阿尔萨斯一向以种植白葡萄品种为主,一度有很多个葡萄品种,后来逐渐集中到几个主要的酿酒品种,其中雷司令、灰比诺(Pinot Gris)、阿尔萨斯一麝香(Muscat dAlsace)和琼瑶浆四个白葡萄品种被统称为“高贵品种”(Noble Varieties),因为用这些品种酿制的葡萄酒不仅品质优异,完好地体现品种的特色,还能充分体现阿尔萨斯葡萄酒的独特风格。这几个优质品种也基本上占据着阿尔萨斯最佳的种植园区,享受着高级待遇被格外地精心照料。

雷司令

雷司令虽然是一个难伺候和不容易照顾的葡萄品种,但在阿尔萨斯却是最受欢迎,也是表现最出色的酿酒品种,占当地葡萄种植总面积的近1/4。由于土壤和环境的不同,用阿尔萨斯雷司令酿制的葡萄酒有着两种迥然不同的香气表现,一种以芬芳的花香为主导,另一种则以柑橘类水果的香气为主调,加上不时有一丝汽油的气息游走其间,极为有趣。

阿尔萨斯的雷司令葡萄除了少量用于酿制甜型葡萄酒外,用其酿制的白葡萄酒通常是极干没有丝毫甜意的干型葡萄酒,不仅有着良好的酸度而且带有些许的矿物质的口感,品质很细腻,使人感觉那新酒像是走在T型台上的超级模特儿,带着微微的骨感和说不出的飘逸。不过陈年后的雷司令葡萄酒却能展现别样的风采,不仅香气中多了几分杏干、蜂蜜和坚果等复杂香气,口感也圆滑丰润不少。这种富于变化的特点也许是雷司令葡萄酒令人最着迷之处,有观点认为阿尔萨斯优质的雷司令就应该至少经过8-10年的陈放后再品尝,也有消费者喜欢陈放20-30年的雷司令酒,不过,相信这绝对是对耐心和忍耐力的一大考验。

琼瑶浆

虽然琼瑶浆品种起源于意大利,但无可争议的是在阿尔萨斯被发扬光大,扬名世界,也从阿尔萨斯走向了世界多个葡萄酒产地。阿尔萨斯的琼瑶浆葡萄酒有着浓重的香气,其中以荔枝的香气最有特色,最容易被人察觉和记忆。一反雷司令葡萄酒的高酸和骨感,酸度低的琼瑶浆葡萄酒给人圆润饱满的口感,即使是干型葡萄酒也常常带有一丝的甘甜回味。由于该品种成熟后有着良好的甜度,所以在当地是最常用于酿制甜型葡萄酒的品种。

灰比诺

灰比诺葡萄在阿尔萨斯习惯上被称为“Tokay dAlsace”或“Tokay-Pinot Gris”,后来由于太容易与匈牙利的著名甜酒Tokay相混淆,在1993年时被正式接受为“Pinot Gris”。虽然不如上两种葡萄种植广泛和有名,但阿尔萨斯的灰比诺却似乎集上两种葡萄的特点于一身,即有着浓郁的香气,汇聚杏香、桃香和辛香料的气味于一体,又有着良好的酸度和浓度,陈年后的葡萄酒还带有微微的烘烤烟熏和奶油的气息,无论是干型还是甜型葡萄酒,常常令人惊艳。是非常有潜质的葡萄品种。

阿尔萨斯-麝香

人们常常用非常多的词汇形容各种各样的葡萄酒香,但却绝少使用“葡萄味”这一词汇。麝香葡萄是少见的能在葡萄酒中显示出“葡萄”香气的品种,这种葡萄干和玫瑰花交织的浓郁香气使麝香葡萄有别于其他种类的葡萄酒,独显特色。不过由于麝香葡萄低酸度和香气馥郁的特点,大部分地区通常选用它来酿制甜型葡萄酒,唯阿尔萨斯地区是一个例外。干型的阿尔萨斯麝香葡萄酒由于没有甜度的干扰,凸显其香气的自然本色。由于麝香葡萄比较难照料,所以阿尔萨斯的麝香葡萄种植面积不大,好年份也不常见,所以使优质的阿尔萨斯一麝香葡萄酒更显珍贵。

通篇提到的是阿尔萨斯的白葡萄酒,其实,该地区还是有少量的桃红和红葡萄酒出产,只是产量不大,小于总产量的10%。而且,该地区只有黑比诺(PhotNoir)一个红葡萄品种,所酿制的红酒属于清淡型,有着新鲜的覆盆子果香和清新活跃的口感。由于在国内不多见,所以有机会品尝时不应错过。

阿尔萨斯的酒庄——用不朽的精神酿造不朽的葡萄酒

李景明时屹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这样形容葡萄酒:“葡萄酒能抚慰人们的情绪,让人忘却烦恼,使我们恢复生气,重燃生命之火。小小一口葡萄酒,会如最甜美的晨露般渗入我们的五脏六腑,葡萄酒不会令我们丧失理智,它只会带给我们满心的喜悦。”好的葡萄酒,不会带你进入迷乱的世俗,而只会引领你走近智慧的人生。阿尔萨斯的葡萄酒,就是这样的酒。

在阿尔萨斯,人们很早就开始懂得享用葡萄酒,无言的葡萄藤见证了阿尔萨斯的兴衰荣辱,阿尔萨斯人也拥有着法国其他地区不太常见的坚韧、执拗、强悍的性格。多舛的历史、特殊的经历,使得清澈的智慧深深植入了每一瓶、每一滴阿尔萨斯葡萄酒之中,不朽的精神随历史永远烙印在了阿尔萨斯的每一个酒庄之中。

艾弗莱酒庄(Domaine RiefIe)

艾弗莱酒庄始建于1609年,是阿尔萨斯50家特级酒庄之一。1835年,约瑟夫·艾弗莱(Joseph Riefle)被评为阿尔萨斯地区首席酿酒师,酒庄产品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达到了巅峰状态。历史上有几位名人与艾弗莱酒庄颇有渊源,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这位人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他在喝了教皇送的艾弗莱酒庄的酒后立即下旨,将这款酒定为国酒。在艾弗莱酒庄的酒窖里,藏有他们家族最老的几个橡木桶,在橡木桶上面,刻着一条鱼形花纹,在

中世纪时,鱼是天主教的图腾,当时所有进贡教皇的酒,都必须要有这个标志,而国王也以这个标志来判断这酒是不是御酒。

艾弗莱酒庄位于阿尔萨斯普法芬海姆村(Pfaffenheim),海拔300米,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生长,种植的葡萄品种包括雷司令(Riesling)、灰比诺(Pinot Gris)、琼瑶浆(Gewlirztraminer)、阿尔萨斯一麝香(Muscat dAlsace)、白比诺(Pinot Blanc)、黑比诺(Pinot Noir)等。葡萄园内每公顷种植葡萄8500株,葡萄树龄一般为18-40年,老树居多,葡萄产量少,而质量很高。园内多为石灰岩土壤,葡萄树行间种植青草,用来减少矿物质的流失,同时减少由于雨水冲刷而造成的表层土壤丢失。3-4月,在葡萄发芽的时候,果农们都会将葡萄枝固定在能最大限度接受阳光照射的方向,目的是增加葡萄含糖量,使葡萄形成丰富的水果气息和纯正的口感。

艾弗莱酒庄十分尊重土壤本身的特性而避免使用杀虫剂之类的化学药物,所有的葡萄都是手工采摘,之后还要进行两次人工挑选。像艾弗莱酒庄一样严格的果实筛选控制管理,在其他酒庄里是很少见的,而葡萄汁的发酵也跟一般酒厂不一样,艾弗莱酒庄的葡萄酒发酵并不是在木桶中进行,而是以不锈钢罐为酒槽,在一定温控环境下进行。这样有利于各种水果的风味全部融入到葡萄酒中。在发酵结束之后,要将葡萄酒放置在橡木桶里陈酿,4-9个月之后才开始装瓶。这种做法相对一般白葡萄酒的生产来说,是比较冒险的。因为如果处理不当,过多的单宁类物质就会由橡木桶融入酒中,破坏白葡萄酒特有的清新、雅致和富有果香的口感。但艾弗莱酒庄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世代相传的酿酒技艺使这种危险性降到了最低,酿出了令“太阳王”为之心醉的美酒。

2003年,世界著名的美国葡萄酒杂志Wine Enthusiast对在纽约市场销售的艾弗莱酒庄各款产品进行评比打分,最低分数的都在88分以上;2006年英国某权威葡萄酒评论家在评价艾弗莱酒庄的葡萄酒时说:“对我来说,(弗莱酒庄的葡萄酒)是无尽的愉悦和意义,让我想去领悟更多。”酒尽意未尽,这也许才是对葡萄酒的最高评价!

路易·斯迪普酒庄(Louis Sipp)

在阿尔萨斯,“路易的葡萄园”是个妇孺皆知的果园,来访的人都不忘去拜谒它,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已绝非是一片果园。

路易·斯迪普酒庄最初是座修道院,庄主的祖先是修道院的院长,修道院用精心酿制的雷司令葡萄酒招待来往的德国达官贵人,受到上流社会的推崇。“路易的葡萄园”得名于路易·斯迪普酒庄的第四代庄主——路易·斯迪普(Louis Sipp),他被人们尊称为阿尔萨斯的英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路易一直以葡萄酒生意人的身份与德国人做生意,他用窖藏100多年的家族珍藏,去贿赂德军指挥官,每10瓶1860年的藏酒换一张前往瑞士的特别通行证,共为300多名犹太人换取了逃亡瑞士的通行证。他几经周旋,保护了1000多名法籍犹太人,因此,人们称他为“法国的辛德勒”。1946年12月,路易去世,为了表彰他的贡献,法国授予他法兰西骑士勋章,戴高乐将军亲自手书颁奖令,授予这片葡萄园“路易的葡萄园”的称号!

200多年来,酒庄一直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酿造,葡萄采摘后,人们背着装满葡萄的箩筐要走半里路才能到压榨车间,之后的挑选、压榨取汁、入罐发酵都由人工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葡萄与机械接触的机会。路易·斯迪普酒庄的主人相信越是接近自然的状态,葡萄的潜能越可以加倍地发挥出来。在人力成本极为昂贵的法国,这种做法不是所有酒庄都能接受的,但路易·斯迪普酒庄为了酿造出举世无匹的好酒,将这种高昂的成本默默地承担了200多年。而不辞劳苦的阿尔萨斯酒农更是这种传统的忠实实施者,他们在整个酿造过程中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仿佛背在肩上的不是一筐筐沉重的葡萄,而是一颗颗跳动着的生灵。就是这种对葡萄酒近乎敬畏的态度,使路易·斯迫普酒庄的葡萄酒质量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路易·斯迪普酒庄最著名的就是雷司令干白葡萄酒,因为精良的种植技术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得路易·斯迪普酒庄的雷司令品质极佳,以至于生产的干白葡萄酒的酒精度达到15度的情况相当普遍。以酒庄2002年出的一款酒为例,开瓶后,一股清新、充满活力的香气扑鼻而来,借着这股活力,各种香气依次展开,先是醉鱼草,后是浆果、矿质元素等特征香气,最后是柠檬、柑橘等热带水果的香气。小酌一口,滞于舌面,仿佛能够感觉到它在舌面上翩翩起舞。

温巴赫酒庄(Domaine Weinbach)

温巴赫酒庄坐落于凯塞斯贝格镇(Kaysersberg),在科尔马(Colmar)西北方向大约5公里处。该酒庄是这一地区的主宰,其影响力很大,以至于附近的葡萄园都争相模仿它的酒标来提升自身形象。

在宏伟的山脚下,由僧侣创建的温巴赫酒庄被葡萄树和玫瑰围绕,一条被称作“酒泉”的溪流蜿蜒其间。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只有5公顷,自古以来就以盛产名贵的葡萄酒闻名于世。在温巴赫酒庄,有一处葡萄园区非常重要,这块名为“Clos des Capucins”的被篱笆和围墙围起来的葡萄园是温巴赫酒庄的中心。虽然所有温巴赫酒庄出产的酒都有Clos des Capucins字样,但事实上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酒产自这里,其余部分来自其他的顶级酒园。Schlossberg也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园区,它是阿尔萨斯地区第一块被评为“Grand Cru”的葡萄园。它拥有一个南向的陡坡,高度落差有170米之多。该地底层为花岗岩,上边覆有薄薄的一层富含矿物质的沙质土壤,而这正是雷司令生长的绝佳环境。温巴赫酒庄绝大部分雷司令就生长在这里,用Schlossberg种出来的雷司令酿的酒呈现纯正的金黄色泽,具有顶级阿尔萨斯酒特有的透亮色彩,闻之有一种特有的辛香和热带果香,入口感觉不到明显的甜味,恰到好处的酸丝毫没有掩盖酒体的醇厚感,反倒让味蕾变得加倍的敏感和舒适起来。

如此美酒真是令人馋涎欲滴,无怪乎一名爱酒人士曾略带调侃地说:“虽然温巴赫酒庄的酒名有些让人感觉混乱,但这种混乱绝不会在温巴赫酒庄的酒中看到。温巴赫酒庄做出了我喝过的最好的阿尔萨斯风格的酒,但他们精益求精的脚步就像他们酒的价格一样从没停止过。我必须承认在买他们的酒之前我要和我的钱包做一番斗争,但当我确定我所遇到的真的是温巴赫酒庄的葡萄酒时,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希望这种遇见发生得更多些!”

莱昂·贝耶酒庄(Leon Beyer,又译:

里昂·拜尔)

作为阿尔萨斯最古老的酿酒世家之一,贝耶家族的祖先自1580年从瑞士移居阿尔萨斯之后,就一直从事葡萄种植和酿造事业,每代均由父子共同经营。1867年后,酒庄正式定名为莱昂·贝耶酒庄,并在1959年由莱昂·贝耶二世接手后步入巅峰。现任庄主是莱昂之子马克(Marc Beyer),而他的儿子杨一莱昂(Yann-Leon Beyer)则是家族第十四代继承人。

酒庄坐落于艾居塞姆城郊一栋建于19世纪,具有典型阿尔萨斯风格的乡村别墅之中。莱昂·贝耶酒庄的葡萄园很大一部分位于城周围两块特级产区艾希贝格(Eichberg)和普费贝格(Pfersigberg)中,而且基本都处于面南向阳的山坡上。这里夏秋两季干燥少雨,葡萄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成熟度。当地为石灰石一黏土混合土壤,石灰质会使所酿酒的口感干爽、细腻,而黏土质则可以让酒体更为强健饱满。为了保护生态的平衡,酒庄从不使用除草剂等化学制剂,而是保留住植被,让葡萄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下生长。葡萄采收后,不去梗直接压榨,之后在橡木桶或水泥酒槽中进行发酵,不添加人工酵母,用葡萄自带的原生酵母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缓慢的发酵。发酵有时会持续6个月,而在这段时间里,杨和他的父亲必须每天将所有正在发酵的酒都尝一遍,以确保酒能达到最佳状态。葡萄酒装瓶后,所有的酒都会被送到专门的地下酒窖中进行陈年。莱昂·贝耶酒庄拥有阿尔萨斯最大的酒窖,这座建于18世纪的酒窖最初被僧侣用来存放啤酒,1922年被贝耶家族买下。酒窖四周厚实的黏土层可以让葡萄酒在绝佳的温度和湿度下慢慢成熟。一般等级的酒至少在酒窖中陈放两年,高等级的酒则要陈放4-5年后才开始销售,而那些晚摘型酒或贵腐酒则通常要摆放10年以上。酒窖中存有一批轻易不外售的陈年佳酿,基本涵盖20世纪所有的出色年份。其中有一些已经被法国的顶尖餐馆预订,比如在一批1971年份的雷司令酒,就发现酒瓶上写着巴黎米其林3星餐馆里尔客栈的名字(Auberge de Lille)。

莱昂·贝耶酒庄将所有干型白酒分为三级:一般级、收藏级、特别窖藏。特别窖藏为品质最高级的酒,拥有专用的名称如“艾居塞伯爵”(comte dEguisheim),“艾卡耶尔”(Les Ecailliers)或是专为雷司令品种设定的贝耶“R”(R de Beye R)。而在甜白酒中,因为某些年份气候极佳,酿出的酒水准极高,他们会为这些甜白酒特别加注“Quintessence”(法语意为:浓缩的精华)。近20年来,只有1983、1998、2000、2001四个年份达到了这样的标准。而已经面市的1983和1998两个年份在Wine Spectator上都获得了超过95的高分。莱昂·贝耶酒庄的酒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均衡。酸度、酒精度和丰润度形成完美的三角,支撑起坚实的酒体,并让酒具有良好的陈年能力;第二是比别的酒庄酒更干的口感。尽管闻起来相当浓烈的水果甜香常常让人误以为酒入口会很甜,但紧接着的干冽而紧致的口感,往往会让人吃惊于反差之强烈。著名的英国酒评家雨果·约翰逊(Hugo Johnson)称莱昂·贝耶的雷司令干白酒为“阿尔萨斯最男性化的酒”。

婷芭克酒庄(Maison Trimbach)

作为阿尔萨斯产区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酒庄之一,婷芭克酒庄历经3次搬迁,近4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一代代人不间断地进行着葡萄酒的酿造工作,一点点凝聚成今天的规模与声誉。

婷芭克酒庄坐落在利伯维尔市的东北面,背靠一片起伏的丘陵,上面整齐的种植着一行行的葡萄。酒庄由三栋阿尔萨斯式木结构建筑组成,中间的一栋上竖立着一栋塔楼,它作为酒庄的标志性建筑,被印在了晚摘型甜酒和贵腐甜白酒的酒标上。酒庄边与塔楼遥相呼应的是一座16世纪的谷仓,高高的尖顶上摆放着一个木车轮,一只阿尔萨斯鹳鸟正从容地整理着自己的羽毛(鹳鸟是阿尔萨斯文化的象征,很多插画上都有鹳鸟的形象)。

1626年,让·婷芭克(Jean Trimhach)作为家族中第一代从事葡萄种植及酿造的成员,于里克维尔城(Riquewihr)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他的后人让一弗雷德里克·婷芭克(Jean-Frederie Trimbach)将酒庄搬到了另一个城镇于纳维尔(Hunawihr),因为这里有极适合雷司令生长的土壤环境。1839年,弗雷德里克-艾米尔(Frederic-Emile)出生在这里,他是家族史上最出名的人物。在他的精心管理之下,酒庄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在1898年赢得了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评比金奖,这也是酒庄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大奖。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战后,婷芭克酒庄再度搬迁至位于阿尔萨斯产区中心位置的利伯维尔市(Ribeauville),并在贝尔纳(Bernard)和于贝尔(Hubert)两兄弟以及贝尔纳的儿子现任庄主皮埃尔(Pierre)的带领下,进一步提高了酒的品质,在国内及国际上赢得了更高的声誉。2006年,婷芭克酒庄被评为世界十大白葡萄酒生产者,而酒庄酿制的顶级雷司令酒克劳-圣于内(Clos Ssaint-Hune)则被称为雷司令之王(Roi de Riesling)。

与其他阿尔萨斯名庄一样,婷芭克的酒也垒部是装在瓶中陈年。所有老年份的酒和特级酒都摆放在地下酒窖中,而新出的一般等级的酒,则用木箱整齐地摆放在有恒温控制的大型贮藏间中。位于地下的酿酒区,温度保持在20℃右,四周放置了许多大型木桶(Foudre),葡萄在完成压榨后,就是在这些桶内完成发酵过程。所有的桶基本都使用超过百年,最老的一只在1717年就投入使用,前后近300年,经历过家族几乎所有的变迁。虽然酒庄也购置了新的不锈钢酒槽,但高等级的葡萄酒依然用传统的木桶酿制而成。在地窖中有一小堆酒用铁栅栏围着,布满灰尘,很不起眼,这些酒是他们的“家庭收藏”。里面全部是至少陈放了30年的顶尖佳酿,最老的一瓶是1887年的!这些琼浆玉酿就这样静静地沉睡在这里,等待着在某一个聚会或者晚宴上引发众人的惊叹。

在婷芭克的酒庄品酒室里陈列着一些照片和奖状,最有趣的是在葡萄酒陈列架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Say notothe oak”(对橡木桶说不)。由于橡木桶的气味会严重干扰甚至破坏阿尔萨斯白葡萄酒的香气,对雷司令的伤害尤其严重,所以婷芭克酒庄在酿造白葡萄酒过程中完全不使用木桶。但每年络绎不绝的外国访客,总是习惯性地问很多关于木桶的问题,庄主皮埃尔不胜其扰,最后干脆把这行字贴在了酒架上。

婷芭克酒庄的干型白酒都非常强调酒体的均衡和香气的饱满、富有层次。酒中基本不含糖分,但成熟的果香不会产生酒很干瘦的感觉。晚摘和贵腐型甜酒只在好年份制作,口感不是一味追求甜美丰腴,而是保有足够酸度以保证口感清爽。所有的高级干型白酒和甜白酒都极富陈年潜力。婷芭克有两款顶级的干白葡萄酒,一是克劳-圣于内(Clos Saint-Hune),一 是弗雷德里克-艾米尔特选窖藏(Cuv6e Fr6d6ficEmile)。克劳-圣干内位于特级产区罗萨盖尔(Rosacker)中,曾有石墙环绕(法语“Clos”就是石墙的意思),现已不存在。如前文所述被称为雷司令之王;与它齐名的弗雷德里克一艾米尔特选窖藏,以家族最出名的庄主弗雷德里克·艾米尔·婷芭克命名,葡萄园位于两个特级葡萄产区盖斯贝格(Geisberg)和奥斯特贝格(Osterberg)之间的精华区域。婷芭克酒庄不在酒瓶上标出特级产区的名字,但是会使用暗金色的酒标来区别一般的明黄色酒标。

在阿尔萨斯,几乎每一个酒庄,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阿尔萨斯的酒庄是平凡的,他们没有过多的头衔,也没有刻意去追求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誉,但阿尔萨斯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葡萄酒的精神:隐忍、坚持、宁缺毋滥!虽然征战不断,但阿尔萨斯人对葡萄酒的热爱从没有中断过,正如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又是不平凡的,他们用勤劳的汗水和默默无闻的坚守跨越了平凡,收获了伟大和成功。游走在阿尔萨斯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上,欣赏美景、品尝美酒,还有无数动人的故事可以听,有乐如此,夫复何求?

猜你喜欢
司令酒庄葡萄酒
神通广大的秋司令
收葡萄
中国人抛弃了波尔多酒庄?
影子
可爱的“汤”司令
收购德国酒庄总共分几步
砸酒瓶
第九讲 教你如何醒酒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
酒水相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