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负担“越减越重”?

2009-07-27 07:31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作业学校

顾 华

为学生“减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那么,在国家如此重视和教育部门的严格规定下,学生负担有没有减轻呢?他们是否真的获得了健康、快乐呢?当我们走进学生,就会发现,中小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减负”下的学生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号角早就吹响,但撑起大旗的仍然是应试教育,功利主义促使教育单位和各个家庭不得不加大应试教育砝码,采取了种种“有效”措施,压得学生直不起腰、喘不出气、睡不着觉。

生理负担过重。目前,有的学校经常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要求学生早上6:30到校,中午吃饭、休闲时间不超过40分钟。傍晚6:00左右放学,有的甚至还要参加晚自习,他们的在校时间又岂止7小时可言?无谓增加考试次数,每学期除了国家规定的期中、期末考试外,还有月考、双周练、周周练、单元练,甚至有时一天考几门功课,学生则彻底成为了“考试的机器”;由于素质教育的需要。现在开设的学科越来越多,考试的科目也越来越多,虽然有的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实验操作,但对学生的要求实际上是更高了……这样,学生的书包更重了,睡眠休息的时间更少了,参加娱乐活动的机会更少了,而近视、失眠、神经衰弱的更多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已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担忧。

心理负担过重。家长和老师的“成龙”“成凤”观念导致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学习成绩出众才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只有考取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是学生的成才之道,才是他们的荣耀和标榜的资本,于是,学生沦为分数的奴隶,沉溺于期望的深海之中。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背景下,显然不可能让这么多的学生如愿以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业、就业前景感到困惑、迷茫,从而产生焦虑、忧郁、恐惧、厌学、逆反心理,严重的还会造成学习心理失衡,引发一些恶性事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他们哪还有快乐可言?就算有一些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会因为暂时的领先而获得一丝成就感和满足感,但这种感觉又能维持多久呢?等待他们的将是更为艰巨的挑战。

青少年学生因学习压力带来的身心危害,必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影响,因此,“救救孩子”“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呼声越来越响,这已成为当前推行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应该采取的策略

完善教育机制。在我国,无论是过去的应试教育。还是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都需要考试,其本质上并没有完全改变,即都以分数作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最主要依据。因此,在这种评价标准和录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教育名称再变,其根本还是不会变,要想真正为学生减负是不切实际的。教师们说:“中、高考制度不改,这些规定就是空谈,就是形式。教师还得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课,印发大量作业。”而校长们说:“每年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考核的依据就是中考成绩、高考成绩。学校要出成绩。肯定得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呀!”可见。如何进一步完善教育机制,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考试制度、评价标准和选拔办法,不再以分量人、以分量校,而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以素质教育成绩单代替考试成绩单,选拔、录用人才进行综合考评。才能真正把学生从重压下解放出来。

加大督查力度。素质教育下的减负已喊了这么多年,并且出台了这么多规定,但实际上是收效甚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缺少长效的监督机制。10年前,江苏省教育厅就明文规定。要还学生双休日的时间,禁止周六、周日补课,凡违规者将予以严惩,一时之间,严打违规补课蔚然成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过了几年,这股严打风又慢慢被人淡忘。现在又规定了学生的在校时间、休息时间、活动时间、作业量等,其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几所学校在不折不扣地执行呢?最近,江苏省教育厅督查组明察暗访部分学校的执行规定情况,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各学校为了迎接检查。都严格按照规定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各类活动,调整了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规定了作业量,可以说一切按规定办事。可当督查组领导们在检查完进行总结、汇报的时候,这些学校的现状又是如何了?不得而知!也许,当这种督查成为一种暗访下的经常性行为,不再成为学校的负担而需要刻意迎接的时候,那这些规定才是真正发挥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严格执行规定。学校领导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质量观;要改革传统的以单一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教师标准的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积极性的新型教育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多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要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调动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学校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张榜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名次;要调整作息时间确保学生睡眠等。

教师自觉“加负”。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通过自身“加负”来达到为学生适当“减负”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使教师自身在快乐教学中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要紧扣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积极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备课,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设计出高质量的教案、学案;讲课时要抓住重点、难点,讲清讲透,不给学生吃夹生饭,做到不因教师的问题而无谓增加学生的负担。

教师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借助教育心理学原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能,指导教学实际,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作业可包括实践性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尽可能地布置当堂作业,不留随意性作业,惩罚性作业;教务处和班主任要协调好各科的作业布置。在作业的时间和作业量上严格控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把“减负”落到实处。

其次,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人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国家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希望学生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宣传“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读大学并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加强耐挫训练,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使之能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每一位学生,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使他们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教师要注意优化课堂气氛,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使学生保持坚定的学习信念和高昂的学习情绪。

家长适当减压。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期盼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精心培养孩子,每到节假日,孩子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没完没了的作业外,还要奉父母之命去参加学科竞赛、书法班、钢琴班、美术班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补习班,让孩子累得够呛,没有了真正的休息调整的时间,难怪有的孩子把节假日调侃为“黑色节假日”。

那家长的一厢情愿为孩子带来了什么呢?前几年,浙江发生的徐力杀母事件并不是个例,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切不可把家长意愿强加给孩子,千万不要再给孩子增加学业负担,要将孩子从机械性、重复性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要尽可能安排与孩子共处的时间,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打球、下棋、谈心、散步、旅游等,这样既能融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又可以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了解他的想法,并对他进行引导,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为学生“减负”已经声势浩大地开展了,但愿它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会因为遇到了阻力而举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减负”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采取扎实有效的实际行动,使“减负”成为一种自我发展之需,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负担减轻,让学生快乐起来。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作业学校
学校推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